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王韦玮  王春峰 《安徽医药》2016,37(11):1384-1387
目的 观察前臂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辅助镇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6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D组)及对照组(N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15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7 μg/kg微量泵静注,0.4 μg/(kg·h)维持,N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静卧15 min,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穿刺前(T1)、穿刺时(T2)、穿刺后(T3)、切皮时(T4)及手术开始后20分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麻醉操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术后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N组(P<0.05),HR慢于N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N组(P<0.05);D组患者麻醉操作及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低于N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N组(P<0.05)。结论 在前臂骨科麻醉及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患者在麻醉穿刺操作时的不适感,切皮时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维持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30例,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超声定位后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阻滞股神经和0.375%罗哌卡因5 mL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观察患者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同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T0、T1、T2、T3、T4收缩压分别为(144.67±14.81)、(141.53±14.32)、(141.67±13.88)、(142.00±12.40)、(145.00±11.65)mmHg,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舒张压分别为(79.73±4.39)、(77.90±4.29)、(79.87±3.87)、(78.77±4.29)、(79.17±3.48)mmHg,不同时间点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心率分别为(80.00±4.98)、(78.90±3.21)、(78.33±3.92)、(79.33±3.02)、(78.07±3.38)次/分,不同时间点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6.77±0.90)min,持续时间为(339.90±65.67)min;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12.23±2.28)min,持续时间为(213.00±39.08)min。30例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时间长,术后并发症极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恒  范军  薛典富  林贵文 《安徽医药》2019,40(7):793-795
目的 探讨循环水床垫保温在胃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进行胃、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使用循环水床垫保温组(观察组)和常规棉被保暖组(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麻醉前(T0)、手术后10分钟(T1)、手术后30分钟(T2)、手术后60分钟(T3)、手术后90分钟(T4)、术毕(T5)鼻咽温度;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起床开始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寒战、呼吸困难、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占比情况,及麻醉前1天、麻醉当天、麻醉后2天的TNF-α、IL-6、CRP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在T2、T3、T4、T5时间点观察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起床开始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术后48 h内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在麻醉后2天TNF-α、IL-6、CRP表达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1天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当天和麻醉后2天,TNF-α、IL-6、CRP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水床垫保温在胃、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有益患者快速康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药》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药》2019,40(2):156-160
目的 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 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方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骨科住院部治疗的82例老年髋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组别,对照组(n=41)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0.6 mL·kg-1的0.2%罗哌卡因FICB镇痛,观察组(n=41)在完成单次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注射后置管持续镇痛;统计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感觉阻滞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4、T5时刻观察组感觉阻滞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时刻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置管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刻2组阻滞有效率比较、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髋置换患者术中采用髂筋膜间隙置管持续阻滞镇痛效果好,无操作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9.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各81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术前(T0)、术后24 h(T1)及48 h(T2)的MoCA评分,T0、术后第1天(T3)、2天(T4)的术后相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Cor、NE水平及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T3、T4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28例,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记录MAP、HR、SpO2、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前(T1)和手术结束时(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外阻滞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后(T2)和手术开始时(T3)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患者的HR和SpO2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择期或急诊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地佐辛注射液5 mg,iv超前镇痛;对照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iv。5 min后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 h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神经阻滞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和药效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h起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阻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前采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起效快,药效长,不良反应少,能改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药》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B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8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治疗。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1)。A组住院时间也小于B组(P<0.01)。术后随访半年,A组3例(6.9%)患肢出现局限的静脉曲张,B组2例(4.7%),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用0.5%罗哌卡因20 mL,传统一针法,穿刺单次给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D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0.5%,0.4%和0.2%罗哌卡因20mL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 D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其他组延长(P<0.01),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P<0.01);但均大于6 h,因此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2%罗哌卡因可以达到臂丛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药》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于小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3+85-83,85
目的观察探讨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