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我院对收治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患者进行血糖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40例患者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为41岁。全部患者均无糖尿病史。病型分类:轻型15例,中型16例,重型6例,危重型3例。检测方法与仪器:邻甲苯胺法,722型光栅分光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为常见流行病,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EHF,观察其对尿蛋白、肝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2~58岁,平均40.2岁,病程2~11 d.其中轻型18例,中型8例,重型4例.对照组20例,由我科以往EHF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8~58岁,平均37.6岁,病程3~10 d;其中轻型13例,中型4例,重型3例.全部病例均按198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EHF防治方案进行诊断分型,并经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临床类型标准见文献[1].其中21例经肾穿刺检查,病理结果均为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病.  相似文献   

3.
1986~1995年间共收治12岁以下小儿流行性出血热(EHF)32例外,均符合全国EHF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17例进行了EHF—IgM检测,全部阳性。其中轻型14例,中型12例,重型6例。发现小儿EHF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4~6岁3例,~8岁9例,~10岁9例,~12岁11例;男20例,女12例。 2 临床特点 2.1 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本组患儿均系急性  相似文献   

4.
王亚风 《黑龙江医药》2001,14(4):330-330
近两年在我科接受流行性出血热(EHF)检验的700多例患者中,我们对其中56例EHF典型病例各期进行了骨髓分析详见表1。  相似文献   

5.
我院对1986年底收治的1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低血压休克期患者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改变,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一)检查对象:19例EHF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既往无心脏病史。诊断按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1岁。危重型患者7例,重型4例,中型5例。(二)检查方法:用武汉产XOT—4i型超声心动图仪进行床边观察,M型取4个标准区检查,B型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平面观察。二.结果:(一)16例患者各房室内径,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EHF) 64例 ,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 5d内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7年卫生部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EHF特异性抗体 (Ig M)阳性 ,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4例 ,男 3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岁~ 62岁 ,平均住院 3 .8d;入院时病情定度为 :中度 40例 ,重度 2 4例。对照组 56例 ,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岁~ 61岁 ,平均住院时间 4.1d。住院时病情定度 :中度 3 5例 …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多脏器损害性疾病,多数病例可出现心电图改变。现对我院1988—1992年共收治的37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 EHF 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经过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 EHF 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35.8岁,经临床检查诊断明确。既往均无心脏病史,于入院后1—2天内全部查心电图。其中有异常者22例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5年10月~1986年4月首次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共10例,全部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 IgG。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20~57岁。工人6例,干部2例,学生、农民各1例。1例为外来人,余均为本地人。病人于第3~19日出院。按1981年全国 EHF 会议修订的标准临床分型为:非典型1例,轻型2例,中型1例,重型6例。全部病例治愈,住院12~85天。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前列腺素(PG)在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中作用,作者于1986年检测了EHF患者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d水平的动力学变化;观察了联合抗过敏疗法对其影响。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自1986年11月~1987年1月在山东省临沂地区医院和茗南县医院住院的EHF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 (1)EHF患者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d含量的动力学测定:发热早期患者23例,休  相似文献   

10.
1987~1995年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168例均做心电图检查,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本组168例均为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南京会议)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诊断、分期、分型标准。全部病例血清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流行性出血热〔EHF〕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在治疗 EHF 中,急需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案。我院自1987~1989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EHF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7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系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和分型,并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特异性 IgG 抗体为阳性。其中:男122例,女53例。年龄2~70岁,以21~40岁者占56%。发病1~3天内住院64例(36.57%),4~6天69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都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如何及时诊断和治疗ARF是降低EHF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993年至1999年我院共收治EHF并发ARF患者28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头痛、腰痛,经检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均为阳性。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15~67岁,平均38.6岁。血液透析前SCr 636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致肺损害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 (EHF)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但伴肺部损害病例却有所增多。我们收集了近 3年来在本院确诊的EHF10 2例 ,统计其中有肺部损害的 2 7例 ,总结其临床特点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住本院感染科确诊为EHF伴肺损害的病人共 2 7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1例 ,男女之比 1 4 6∶1;年龄 13~ 6 9岁。家住农村者居多。所有病例均符合EHF诊断标准。1 2 临床特点与肺部情况1 2 1 发病季节  11月份至次年 2月份为高峰期 ,有 11例 ;3~ 5月份 8例 ,6~ 9月份 8例。1 2 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PLT)减少是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重要依据。而EHF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其分布宽度(PDW)检测的临床意义的报道少见,本文对48名EHF患者进行了MPV、PDW的检测和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1996年1月~1996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期间查血清出血热IgG抗体阳性和进行治疗的患者48例。通过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5.
我省为国内流行性出血热(EHF)重发病区之一,在省内实验室条件下自行分离 EHF病毒,是深入调查研究该病在我省的流行规律,进而拟订有效预防措施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参考外地资料,应用 Vero E6细胞从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液和鼠肺分离EHF 病毒,于1985年获得成功。现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采自绥阳等四县,其中患者早期血液4份,鼠肺标本9份。二.分离方法:参考文献。三.病毒鉴定方法:参考文献。四.试验用 EHF 病毒 A_(16)株(分自黑线姬鼠)细胞抗原片及免疫血清、A_9株单克隆抗体25—1荧光血清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近年来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自发性肾破裂19例,均为男性,年龄16~55岁,平均39.1±10.8岁。患者符合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属危重型11例,重型4例,中、轻型各2例。发生于6~25(11.1±5.9)病日,其中发热期1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11例(移行阶段3例,多尿早期2例)。右肾12例,左肾7例。均经B超确诊。肾实质破裂、包膜完整(血肿)10例(危重型和重型各3例,中和轻度各2例);包膜不完整者6例(危重型5例、重型1例);入院时肾血肿进一步加重致肾包膜破裂者3例(均为危重型)。本组11例有长途转运史,7例肾破…  相似文献   

17.
刘振忠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9,27(7):423-42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常伴心脏损害。笔者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多普勒超声(UCG)检测重症HFRS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观察组:50例重症HFRS住院患者均根据卫生部1987年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EHF)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确诊,且经 ELISA法检测 EHF特异性抗体 IgM阳性。男29例,女21例,年龄10~68岁(平均37岁)。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检测。患者多于发病后第2~9天入 院,其中发热期38例,少尿期9例,二期重叠1例,三期重叠1例,多尿期1例。急性期与恢…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病情多变复杂,早期不易诊断等特点。现将我院1981~1993年收治30例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EHF诊断及其分型均根据1987年卫生部颁发“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为依据。其中轻型2例占6.7%,中型14例占46.7%,重型11例占36.7%,危重型3例占10%。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9~63岁,平均38.2±7.9岁。本组发病以农民为多,占83.3%(25/30),本厂职工和城镇居民5例。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占80%(24/30)。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8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均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16例行肝穿光镜检查,结果有67例诊为 EHF 合并肝损害;12例合并病毒性肝炎(VH);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作者提出:诊断 EHF 所致肝损害宜慎重,VH 血清标志物及肝穿活检有助与 VH鉴别;EHF 肝损害时黄疸、肝脾肿大、SGPT 短期内复常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转归情况和后遗症特点,我们于1986年4月对我县某乡1980~1986年间临床确诊的84例EHF患者进行了远期随访。其中男性38名,女性46名。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6岁。按1981年全国会议分型标准,其中轻型38例(45.2%)、中型39例(46.4%)、重型危重型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