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院于 2 0 0 0 - 10~ 2 0 0 1- 10在 C臂 X线机下 ,应用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切吸术 ,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2 8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2 2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2 6岁 ,病程 3个月~ 4 a,平均 8个月。上述均经 CT  相似文献   

2.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分为2组,第一组为PLD组,42例,第二组为臭氧治疗组,35例,分别行PLD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PLD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86.7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8.57%和0,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腰肌痉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腰肌内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以及小关节绞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及PLD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二者的治疗原理和适应证不同,只有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177;2.62)分,术后为(12.84&;#177;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177;0.32,改善率为(0.80&;#177;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或椎间孔外侧。1995-08/2002-10共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后半年、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腰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cnab标准来评估患者临床总优良率,并且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用时42~116 min,平均74 min;术中出血量25~55 m L,平均40 m 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总优良率为88.2%,术后1年总优良率为92.5%。术后半年椎体间隙较前变窄2例、成角>10°1例,术后1年椎体间隙变窄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半年和末次随访均无椎间盘再次移位者。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有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椎间盘恢复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脊柱不稳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同侧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并脊柱不稳定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按下腰痛JOA评分标准,计算临床改善率,由术前平均6.4分提高到术后20.5分。临床优良率91.7%。【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脊柱不稳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lumbar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2.62)分,术后为(12.84±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0.32,改善率为(0.80±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93例,经患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进行随访,复查患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X^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X^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01-2303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d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PLD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1994-2005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实施了该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后半年、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腰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cnab标准来评估患者临床总优良率,并且统计并发症(局部麻木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的发生情况,并通过X线、MRI观察患者术后腰椎间盘情况。结果手术用时42~116 min,平均74 min;术中出血量25~55 mL,平均4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总优良率为88.2%,术后1年总优良率为92.5%。术后半年椎体间隙较前变窄2例、成角10°1例,术后1年椎体间隙变窄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半年和末次随访均无椎间盘再次移位者。术后无局部麻木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化手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因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有限化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15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2例,经1~5年,平均2.5年随访,无脊柱失稳表现。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前平均(6.2±2.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平均(13.6±3.4)分,经统计学检验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5.07%,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20%。5例患者术中硬脊膜撕裂,经处理无重大并发症。结论:有限化手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有利于脊柱稳定,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APL D)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广泛应用于临床时间短 ,其适应证的选择有待于进一步总结。下面就我院应用 APL D以来治疗失败的 2 0例患者作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1岁~ 87岁 ,平均 32岁 ,发病时间 3个月~ 2 5个月 5例 ,3~ 11a15例 ,病变部位 L 4~ 5例 ,L5 ~S1 17例。 CT示椎间盘向侧后方突 >1cm4例 ,<1cm14例。中央型 2例分别突出 0 .7cm和 0 .9cm,首次均按常规治疗 ,中央型在偏重侧施术 ,取出椎间盘组织 0 .5 g~1.5 g,平均 0 .9g术后效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浓度医用臭氧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21G乙醇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病变腰椎间盘。Ⅰ组: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5~10 ml;Ⅱ组: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10 ml。结果:随访12个月,Ⅱ组总有效率优于Ⅰ组。结论:盘内注入60μg/ml臭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χ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χ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者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对50例腰椎闯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1个月,手术效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4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8%。【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1989年8月至1996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根据影像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术式。术后随访1~5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男168例,女118例,平均年龄43(21~68)岁。病程3个月至14年,持续2年以上者196例(68.5%)。临床表现均为混合性,8例(2.8%)合并腰椎滑脱、脊柱裂。1.2 CT,MRI特征与术式选择 本组采用Manelf分型[1],各型的影像特征及相应的术式见表1。表1 286例腰椎间盘脱出症CT,MRI特征与术式分 型n CT,MRI特征    术式中央型 39椎…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介入疗法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方法对 4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病情不同实施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 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24例,化学溶核术 6例,二者结合的双介入疗法 18例 ,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种方法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脱垂或双节突出的患者. 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 100%,经术后 3个月~ 5年随访,显效 35例( 72.92%);有效 11例( 22.91%);无效 2例 (4.17% ),总有效率为 95.83% ,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所合并的一般内科疾病不影响治疗.建议除正规的保守治疗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单侧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易出现的情况和适应证。方法:经后正中入路,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或双侧开窗,中央椎管呈桥式扩大减压。保护神经根及硬脊膜,切除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结果:56例,经术后随访6~60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显微内窥镜单侧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在保证直接摘除髓核、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保持脊柱后柱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