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脂代谢指标、UAER和eGFR等。排除低蛋白血症、泌尿系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eGFR<60 ml·min~(-1)·1.73 m~(-2)组与eGFR≥60 ml·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根据UAER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ER<30 mg/24 h)、尿白蛋白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及尿白蛋白大量组(UAER>300 mg/24 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eGFR水平,分析UAER与eGFR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GFR<60 ml·min~(-1)·1.73 m~(-2)组的UAER含量显著高于eGFR≥60 ml·min~(-1)·1.73 m~(-2)组(P<0.01);尿蛋白正常组的eGFR下降率显著低于尿蛋白微量组,尿蛋白微量组的eGFR下降率明显低于尿蛋白大量组(P<0.05),三组eGFR下降发生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Scr)、UAER、收缩压、性别,其OR值分别为10.571、9.781、5.641、3.072(P<0.05)。结论 eGFR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高于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eGFR与UAER呈显著负相关。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UAER、收缩压、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DM病程10年以上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病程10年以上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294例,分为eGFR≥60 ml/(min·1.73 m~2)组及eGFR60 ml/(min·1.73 m~2)组。Logistic回归分析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TC升高、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联合检测尿白蛋白/肌酐(UAlb/Cr)及eGFR可全面评估肾功能情况,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该类患者严格控制体重、TG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可减少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骨钙素(O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CKD患者,根据eGFR分为eGFR≥90ml/(min·1.73 m~2)组36例,60≤eGFR90 ml/(min·1.73 m~2)组60例,eGFR60 ml/(min·1.73 m~2)组2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NC)。各组均测生化指标及血清OC、RBP4、Cys-C水平。结果 eGFR≥90 ml/(min·1.73 m~2)组OC低于NC组及eGFR60 ml/(min·1.73 m~2)组(P0.05);60≤eGFR90 ml/(min·1.73 m~2)组、eGFR60 ml/(min·1.73 m~2)组RBP4高于其他两组(P0.05);eGFR60 ml/(min·1.73 m~2)组Cys-C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C、RBP4、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172、-0.304、-0.348,P0.01),OC与RBP4、Cys-C呈正相关(r=0.133、0.206,P0.05)。结论 OC、RBP4及Cys-C可作为评价CKD早期肾损伤及骨代谢异常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RF),根据eGFR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eGFR>90 ml·min-1·1.73 m-2,B组eGFR 6090 ml·min-1·1.73 m-2。比较两组间baPWV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eGFR及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B组baPWV明显高于A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eGFR呈负相关(r=-0.532,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收缩压、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后,baPWV与eGFR仍呈显著负相关(r=-0.253,P=0.00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及eGFR独立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评判的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改变。方法收集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病且≥60岁患者230例,将eGFR15ml.min-1.1.73m-2(7.80±3.14ml.min-1.1.73m-2)者归为ESRD组,eGFR≥15ml.min-1.1.73m-2(29.76±12.90ml.min-1.1.73m-2)者归为非ESRD组,回顾性比较两组间Hb浓度。结果较非ESRD组〔Hb(100.8±23.0)g/L〕,ESRD组Hb浓度〔(74.4±22.5)g/L〕显著降低(P0.05),且在ESRD与非ESRD组中eGFR均与Hb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GFR评判的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ESRD患者Hb浓度显著降低,且eGFR与Hb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老年患者的死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KD-EPI公式计算基线eGFR,将其分为A组(eGFR<60 ml.min-1.1.73 m-2)及B组(eGFR≥60 ml.min-1.1.73 m-2),分析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并将A组患者根据基线eGFR分为Aa组(eGFR≥45 ml.min-1.1.73 m2)和Ab组(eGFR<45 ml.min-1.1.73 m-2),通过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有无差异。结果初始年龄60岁及以上患者共58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568例,A组患者145例,B组423例,平均研究时间为(8.22±1.77)(3~14)年,死亡患者共72例(全因死亡率12.68%),A组死亡35例(全因死亡率24.14%),B组死亡37例(全因死亡率8.75%),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检验分析显示A与B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严重感染死亡率、死前行CRRT比率有统计学差异;Aa组共121例,死亡24例(死亡率19.84%),Ab组24例,死亡11例(死亡率45.8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eGFR<60 ml.min-1.1.73 m-2的老年患者的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严重感染死亡率及死前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率均高于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老年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随着基线eGFR的降低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对再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274例,采用衰弱表型(FP)评估衰弱情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非衰弱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疾病史、共病数量、临床用药情况及生化检查,通过血肌酐(SCr)获得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eGFR60 ml/(min·1.73 m~2)和eGFR≤60 ml/(min·1.73 m~2)2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再住院情况随访。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方差分析法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衰弱与eGFR下降对再入院风险的影响。结果 274例患者中有非衰弱76例(27.7%)、衰弱前期114例(41.6%)、衰弱84例(30.6%);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及衰弱组患者eGFR水平偏低(P=0.018),年龄偏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eGFR≤60 ml/(min·1.73 m~2)的比例增高(P0.05),衰弱组共病数量(≥4)及服药品种数量(5)最多。校正年龄、性别及共病数量后,与eGFR60 ml/(min·1.73 m~2)且无衰弱患者相比,同时存在衰弱和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再住院风险增加(HR=2.40,95%CI 1.39~4.16)。结论衰弱的老年住院患者eGFR水平偏低,eGFR降低伴有衰弱患者再住院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入院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因STEMI而在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49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eGFR分为两组:eGFR≥60 ml·min-1·1.73 m-2组和eGFR <60 ml·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手术资料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 eGFR< 60 ml·min-1·1.73 m-2组96例,eGFR≥60 ml·min-1·1.73 m-2组399例.与eGFR≥60 ml·min-1 ·1.73 m-2组相比,eGFR <60 ml·min-1·1.73 m-2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更多,多支病变患者更多,高血压患者更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增加,入院及出院eGFR更低,Killip's分级更高.eGFR <60 ml·min-1 ·1.73 m-2组校正TIMI计帧数比eGFR≥60 ml·min-1 ·1.73 m-2组更高,并且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0 ~1级患者更多(5.0%比14.6%).入院eGFR< 60 ml· min-1·1.73 m-2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校正相对危险度OR=3.95,95%CI:1.23 ~ 6.89)和1年死亡率(校正OR=1.48,95% CI:1.21 ~ 2.97)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eGFR下降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和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线年龄为70岁、患慢性肾脏病(CKD)及未患CKD老年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0年内的逐年变化情况。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262例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具有完整10年血肌酐、年龄和性别的病例。利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CKD组[eGFR60 ml/(min·1.73 m~2)]和非CKD组[eGFR≥60 ml/(min·1.73 m~2)],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10年内eGFR的逐年变化速度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肾囊肿、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对两组eGFR逐年变化速度差异有无影响。结果 262例患者中具有完整10年资料者212例,其中CKD组76例(35.8%),非CKD组136例(64.2%)。SPSS16.0箱图和误差图显示两组eGFR的变化速度在10年内都呈现下降趋势,且各组逐年的平均变化速度相对恒定,其中CKD组为(-1.67±0.95)ml/(min·1.73 m~2),非CKD组为(-0.39±1.05)ml/(min·1.73 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尿酸血症及脑血管病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KD和非CKD患者的eGFR逐年变化速度存在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尿酸血症及脑血管病可能是导致老年人eGFR逐年变化速度差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41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96例(年龄<80岁)和高龄组217例(年龄≥80岁)。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液指标检测。血压变异性指标用24h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标准差表示,肾功能指标由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表示。将研究人群按照eGFR≥90ml/(min.1.73m2)、60~89ml/(min.1.73m2)、<60ml/(min.1.73m2)分为eGFR 1组89例、eGFR 2组179例和eGFR 3组145例。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年龄、糖尿病和冠心病患病、尿酸、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负荷水平明显增高,TC、LDL-C、eGFR、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夜间舒张压下降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是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4h收缩压标准差是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血压变异性是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重要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与低血糖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检测的eGFR水平将病人分为5组,其中eGFR≥90 mL/(min·1.73m2)为A组(n=80)、60 mL/(min·1.73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服用达比加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出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2家医院开展的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纳入服用达比加群(110 mg,2次/d)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28例,平均年龄为(71.49±7.09)岁,其中男性271例(51.33%)。根据患者的eGFR值分为两组:eGFR≥60 ml/(min·1.73 m~2)组(n=433)和eGFR60 ml/(min·1.73 m~2)组(n=95)。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生化和凝血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后,收集生化、凝血功能指标和出血事件信息。eGFR 60 ml/(min·1.73 m~2)定义为肾损伤。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eGFR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528例患者的eGFR平均值为(76.17±16.07)ml/(min·1.73 m~2),其中eGFR 60 ml/(min·1.73 m~2)95例,占17.99%。60例(11.36%)患者发生出血事件。eGFR 60 ml/(min·1.73 m~2)组和eGFR≥60 ml/(min·1.73 m~2)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00%(19/95)和9.47%(4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eGFR≥60 ml/(min·1.73 m~2)组患者相比,eGFR60 ml/(min·1.73 m~2)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1.07倍(HR=2.07,95%CI:1.14~3.78)。结论:服用达比加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肾损伤时出血风险增加,因此针对该人群应密切监测肾功能,以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和IR及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CK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水平分为eGFR45~59ml/(min·1.73m2)组60例、eGFR 30~44ml/(min·1.73m2)组60例和eGFR 15~29ml/(min·1.73m2)组80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IR和骨代谢指标,比较不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结果 3组年龄、性别、BMI、血压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CKD病程、尿蛋白、血脂、eGFR、HbA1c、FIns、HOMA-IR和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中,HOMA-IR≥3.28(IR)者129例,HOMA-IR3.28(非IR)者71例。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与HOMA-IR、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腰椎BMD、血磷、血钙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呈正相关(P0.05),与骨保护素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IR水平和骨代谢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的资料,以改良的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eGFR并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分别有19.7%(149/755)、21.9%(102/466)和45.4%(59/130)出现eGFR的下降.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中eGFR下降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eGFR正常组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2,P<0.001)、糖尿病病程(OR=1.038,P=0.045)和收缩压(OR=1.017,P<0.001)是影响eGFR的主要因素,BMI(OR=0.868)及糖化血红蛋白(OR=0.898)亦与eGFR的下降有关.结论 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部分出现肾功能损害,结合eGF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部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55例,其中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MDRD公式计算)。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Urea、Scr、eGFR阳性率分别为95%、71%、86%、96%,且Cys-C和eGFR检测阳性率结果明显高于Urea和Scr(P<0.05)。结论Cys-C更为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在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2012年5月因AMI住院治疗患者523例,根据改良的MDRD方程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eGFR≥60ml/min.1.73m2),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e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占71.7%(375/523),B组患者占28.3%(148/523)。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贫血比例较高(P0.05)。B组患者接受抗凝、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CEI/ARB类药物以及PCI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1)。B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影响院内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PCI治疗外,eGFR下降与院内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OR=6.362,95%CI:2.154~16.89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的比例低于肾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根据简易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98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106例。记录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年龄[(68.4±7.7)vs(66.0±6.7)岁]、骨质疏松[35.71%(35/98)vs 19.81%(21/106)]和eGFR60 ml/(min·1.73 m~2)比例[26.53%(26/98)vs 12.26%(13/106)]高,MoCA分值[(20.36±4.07)vs(27.02±1.49)分]和受教育时间[(8.85±4.14)vs(12.35±3.30)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5, 95%CI 1.01~1.10;P=0.011)和eGFR60 ml/(min·1.73 m~2)[OR=2.15, 95%CI 1.08~4.26;P=0.029]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eGFR60 ml/(min·1.73 m~2)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血糖同时要监测患者肾功能,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正常的T2DM患者eGFR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166例,根据Scr及Cys-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Scr及Cys-C正常组109例,Scr正常、Cys-C升高组(Cys-C升高组)40例,Scr及Cys-C均升高组(Scr及Cys-C升高组)17例。Scr及Cys-C正常组根据eGFR水平分为eGFR≥90ml/(min·1.73m~2)亚组和eGFR90 ml/(min·1.73 m~2)亚组。记录各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eGFR。结果 Scr及Cys-C正常组eGFR为(82.68±13.45)ml/(min·1.73 m~2),Cys-C升高组eGFR为(67.93±14.01)ml/(min·1.73m~2),Scr及Cys-C升高组eGFR为(50.54±15.10)ml/(min·1.73 m~2),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及Cys-C正常组26.6%的患者eGFR≥90 ml/(min·1.73 m~2),72.5%的患者eGFR 60~89 ml/(min·1.73 m~2),0.9%的患者eGFR 30~59 ml/(min·1.73 m~2)。经3个月随访观察,Scr及Cys-C正常组中4.6%处于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1期,34.9%处于T2DM合并CKD 2期,0.9%处于T2DM合并CKD 3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高TC、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Scr及Cys C水平均正常的T2DM患者,73.4%出现了eGFR轻到中度下降,40.4%进入CKD期,女性、高龄、高TC、低LVEF是T2DM患者eGFR下降高危因素,应加强对其eGFR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n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 eGFR≥60 ml/(min·1.73 m2)]和肾功能下降组[ eGFR< 60 ml/(min·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可溶性ST2(sST2)及半乳凝集素-3(Gal-3)水平,并对比两者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12-2015-05在我院住院的心衰患者85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成2组,eGFR≥60ml·min~(-1)·1.73m~(-2)组(44例),eGFR60ml·min~(-1)·1.73m~(-2)组(41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sST2、Gal-3水平。随访3个月并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血浆sST2、Gal-3水平均与eGFR负相关(r_1=-0.246,P0.05;r_2=-0.438,P0.001)。eGFR60ml·min~(-1)·1.73m~(-2)组患者血浆Gal-3水平显著高于eGFR≥60ml·min~(-1)·1.73m~(-2)组[7.71(5.67~9.19):6.28(3.90~8.10),P0.05],而两组sST2水平无显著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入院时sST2水平能预测eGFR≥60ml·min~(-1)·1.73m~(-2)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581~0.946,P=0.012)及eGFR60ml·min~(-1)·1.73m~(-2)组(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536~0.915,P=0.022)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血浆Gal-3水平对eGFR≥60ml·min~(-1)·1.73m~(-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541~0.888,P=0.041),而对于eGFR60ml·min~(-1)·1.73m~(-2)患者,Gal-3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血浆sST2水平提示心衰患者预后,独立于eGFR水平。而对于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血浆Gal-3水平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