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根据瘢痕大小抽取曲安奈德5-40mg+2%利多卡因20-40 mg,在增生性瘢痕内行多点注射,每个注射点约0.1-0.3ml(含曲安奈德2-4 mg),瘢痕注射后创面呈苍白色。结果158例患者增生性瘢痕注射后瘢痕变软、变平整,瘢痕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率100%。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导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SS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12.420、9.357,P均=0.000;对照组:t=8.779、4.859,P均=0.000),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2、2.690,P=0.002、0.009)。结论与超声导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压力疗法相比,皮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更有利于缓解瘢痕疼痛,改善瘢痕色泽、质地及血液循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评价CO_2点阵激光联合双极射频治疗面部萎缩型痤疮瘢痕的安全性,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应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双极射频技术治疗面部萎缩型痤疮瘢痕,并总结分析CO_2点阵激光联合双极射频治疗萎缩型痤疮瘢痕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应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双极射频技术治疗面部萎缩型痤疮瘢痕,疗效满意。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双极射频治疗萎缩型痤疮瘢痕安全性好、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在瘢痕内切除薄化及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新理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选择2处相似的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对照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红霉素眼膏及医用硅酮凝胶膏序贯治疗术后创面。对比观察两组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及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瘢痕增生情况、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的创面疼痛程度及点阵激光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结果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70.4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20.5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两组创面VA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47.8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两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对比采用u检验,u=33.90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增生性瘢痕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及瘢痕内切除薄化与CO_2点阵激光术后瘢痕组织消退,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分别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和A型肉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HS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患者46例。A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B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C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1,6和12个月随访,对比疗效、瘢痕厚度、瘢痕面积、瘢痕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0.05);C组瘢痕厚度、瘢痕面积、瘢痕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三组血清TNT-α、TGF-β1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个月,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HS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使用585 nm脉冲染料激光和CO_2点阵激光对22例手术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后4周采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能量密度如4.0~5.5 J/cm2,10.0 mm光斑和7.0~8.0 J/cm2,7 mm光斑,脉宽0.45~2 ms进行治疗;术后6周采用超脉冲CO_2(Syneron-Candela CO_2RE)进行治疗,根据瘢痕厚度选用消融模式或激光打孔技术。消融模式采用30%的点阵覆盖率,能量密度50~70 m J/cm2,光斑直径10 mm,脉宽10 ms,激光打孔点-点间距约4 mm;共治疗2~4次,间隔时间4周。结果:22例瘢痕患者中有21例瘢痕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治疗总满意率达95%,平均疼痛评分为7.2,1例PIH(炎症后色素沉着),无起泡、烧伤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_2点阵激光是目前比较安全、高效的瘢痕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注射、CO2激光光凝治疗体表小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瘢痕疙瘩患者186例,手术切除大部分瘢痕,残留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混悬液,激光光凝创面止血结痂。结果:186例患者术后创面愈合。随访1~2年162例未见瘢痕再增生,疗效与瘢痕激光手术切除或单纯药物注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科手术联合CO2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观察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各类皮肤瘢痕,配合科学的护理,以舒适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方法:2013~2015年,各类瘢痕患者652例,其中表浅瘢痕296例、萎缩性瘢痕162例、增生性瘢痕153例、瘢痕疙瘩41例。经过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护理,治疗间隔时间为3个月,3次为一个疗程,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Fusion模式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痤疮瘢痕患者28例,应用CO_2点阵激光Fusion模式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3个月,于末次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采用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价系统、VISIA皮肤检测仪评估疗效。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治疗后,57%的患者GoodmanBaron痤疮瘢痕分级有改善,所有患者的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分均有改善,改善分数最高为17分,最低为3分,平均改善分数为6.11分。VISIA数据分析示,治疗前后色斑、毛孔、皱纹、纹理、紫质的绝对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治疗过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_2点阵激光Fusion融合模式,对于痤疮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左璐  李健  杨媛  宋沁阳 《西南军医》2010,12(4):705-70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成人最大剂量80mg,6~12岁儿童最大剂量40mg,15~20d注射1次,注射1~10次不等。注射频率与次数视瘢痕的具体情况和患者自身反应而定。结果本组282例患者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共404处瘢痕均不同程度变平软,疼痛瘙痒减轻或消除,其中388处瘢痕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6处瘢痕明显好转,所有患者随访1年瘢痕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倍他米松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其中倍他米松治疗组患者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激光治疗组患者单独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VSS评分对比,联合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倍他米松治疗组,且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S评分对比,联合治疗组=倍他米松治疗组激光治疗组,且组间两两对比,倍他米松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激光治疗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倍他米松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激光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3组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及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相比,两者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增生性瘢痕的消除及疼痛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正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Acupulse治疗痤疮瘢痕,其中包括头额、面颊为主的痤疮凹陷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3岁,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和激光输出能量进行治疗。结果: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Acupulse治疗痤疮凹陷性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研究比较优化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及CO_2点阵激光在治疗皮肤瘢痕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2014年皮肤瘢痕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波长515~1 200 nm的OPT治疗仪,4~6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3~5周。治疗组92例,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3~4次为一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照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30例,采用自身半脸随机对照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患者一侧面部给予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治疗,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治疗选择Deep模式,能量50~60 m J,覆盖率5%,频率0.25~1.0 Hz;Er∶YAG激光治疗,脉冲宽度400 ms,能量30~50 J/cm~2,频率1.4 Hz。对照组,在患者另一侧面部单独给予Er∶YAG激光治疗,脉冲宽度400 ms,能量30~50 J/cm~2,频率1.4 Hz。两组均每6周治疗1次,共4次。第4次治疗后6周采用痤疮瘢痕权重评分法(échelle d’é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é,ECCA)对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性状及数量进行权重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大体照片进行评分;采用皮肤超声测量治疗前后瘢痕深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红斑持续时间、掉痂时间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大体照片、痘坑深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Er∶YAG激光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独应用Er∶YAG激光或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均可有效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且安全性高,其中联合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与波长1 320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5例,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能量密度40~60mJ/cm~2;B组55例,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瘢痕部位增强典型相关分析法(Enhance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ECC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色素沉着,A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较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优化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色素沉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皮肤瘢痕伴色素沉着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OPT组109例,采用OPT治疗仪治疗。点阵激光组97例,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色素沉着均逐渐消褪。OPT组患者中23例治愈,49例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95.4%。点阵激光治疗组12例治愈,32例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89.7%。其中表浅瘢痕色素沉着疗效较显著。结论优化脉冲技术治疗皮肤瘢痕色素沉着为无创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较低,对表浅瘢痕的色素沉着效果较好,但对增生性瘢痕的色素沉着疗效欠佳。CO2点阵激光为微创治疗,疗程短,且对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玲  袁涵  徐江 《兵团医学》2023,(1):33-35
目的:探究剥蛋壳法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行耳廓瘢痕疙瘩手术的患者资料7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成两组,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用剥蛋壳法完整切除瘢痕疙瘩实质,保留瘢痕疙瘩表面皮肤,修整后行创面无张力缝合;对照组采用瘢痕疙瘩直接切除,皮肤直接缝合,或行周围组织松解后推进或转移皮瓣缝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行术区曲安奈德注射,每四周注射一次,共三次。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瘢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38例,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9.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181,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剥蛋壳法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激光技术(CO_2点阵激光治疗系统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创伤后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纳入的15例创伤后瘢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每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对治疗前后瘢痕严重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瘢痕严重程度评分由治疗前(64.3±19.8)分下降至(39.8±14.3)分,改善百分比达(37.6±9.6)%,其中10例患者认为功能明显或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激光技术(CO_2点阵激光治疗系统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创伤后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瘢痕平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H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50例。A组采用瘢痕平软膏瘢痕处外涂,每日早晚各涂抹1次,治疗6个月;B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根据瘢痕增殖程度选择不同治疗光剂量,轻度采用Deep FX模式参数治疗,能量密度15~20 mJ/cm2,频率20~30 Hz,密度10%~15%,重复1~3次。中重度瘢痕者采用Active FX模式治疗,能量密度100~170 mJ/cm2,频率40~60 Hz,密度40%~60%,重复1~3次。共治疗2次,每次激光治疗间隔时间2个月。C组先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即刻外敷瘢痕平软膏治疗,治疗6个月,期间激光治疗共2次,每次间隔时间2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后3和6个月观察疗效,并记录瘢痕评分、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和不良反应差异。所有患者随访至治疗后12个月,统计HS复发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3和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治疗后3和6个月瘢痕厚度、瘢痕颜色、瘢痕溃疡、瘢痕硬度、瘢痕充血评分、瘢痕总分、血清TGF-β1、MMP-9水平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治疗后3和6个月血清bFG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和A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 0%、6. 0%、8.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随访期间HS复发率(2. 1%),低于B组(17. 0%)和A组(18.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瘢痕平软膏治疗HS的近远期疗效优于单纯CO_2点阵激光和仅用瘢痕平软膏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对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学miR-663、miR-296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增生性瘢痕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学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两组均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激光治疗后2周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激光治疗。治疗后3个月,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V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RT-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iR-663、miR-29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患者DLQI、VSS和VAS评分与miR-663、miR-296水平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DL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