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硫代硫酸钠在体内、外辅佐抗癌药药效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民  陈福  郑耘  王光华  曹苏伟  陈炳煌 《癌症》1999,18(3):288-291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STS)是否能在体内,外作为化疗药的辅药,方法:应用MTT法研究STS分别与ADM,MMC和CDDP等6种抗癌单药合用时对BEL-7402和MGc80-3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应用小鼠肝癌腹水瘤(H22)模型判断STS与ADM等3种药合用时的抗癌疗效,20例人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ADM,MMC和CDDP)前30min静脉推注STS(1.25~2.5g/m^2)考察ST  相似文献   

2.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荷瘤宿主免疫无能与其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间相关性。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检测10名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外周血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其免疫诱导能力。结果发现肝癌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6.7±1.6及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及9.6±1.2,P<0.05);其DC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6200±90cpm)明显低于对照组(3100±120cpm,P<0.05);以抗HLA-DR单抗及抗B7单抗封闭正常人DC后,其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癌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低下致DC的免疫功能低下,而DC的免疫功能低下则可能是肝癌(或许包括其他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超选择免疫法,诱导BALB/c小鼠对正常人肝细胞抗原产生选择性低免疫反应后,二步腹腔注射人肝癌细胞悬液,2~4周后用人肝癌细胞作强化免疫动物1次,取出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用PEG法融合制备杂交瘤。采用细胞抗原ELISA法,同时测定培养上清对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免疫反应,筛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人肝癌细胞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HCMP-1MAb)的杂交瘤细胞株。HCMP-1MAb是一种IgG2a亚型的单抗,它与HBsAg、HBcAg、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无交叉免疫反应,与AFP-亦无阳性反应。免疫萤光法证实HCMP-1MAb对QGY-7703、BEL-7402及SMMC-7721等人肝癌细胞株呈阳性反应。改良ABC免疫组织化学证明HCMP-1MAb与肝细胞癌组织呈阳性反应。说明HCMP-1MAb对肝癌反应的阳性率较高,特导性较好。超选择免疫法,先联合应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动物对正常肝细胞抗原产生低免疫反应性。再以肝癌细胞免疫时,有利于动物免疫系统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识别及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了杂交瘤制备的成功率。我们认为这一方法在单抗制备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AK细胞及环磷酰胺对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1种新的过继免疫化疗治疗肝癌的方法,采用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近交系Balb/c小鼠皮下,制成肿瘤模型。全胜、肿瘤活化的杀伤细胞(AK细胞)及环磷酰胺(Cy)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及CTL活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3T4yt-2亚群含量结果表明在过继免疫化疗组小鼠LAK及CTL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P〈0.01),生存期也明显高于其它各治疗组(P〈0.01)。该研究过继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阿克拉霉素(LDL-ACM)复合物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MTT法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实验。结果:MTT显示,与正常肝细胞组相比,与正常肝细胞组相比,LDL-ACM复合物对H22细胞有更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实验除显示了LDL-ACM复合物的生长抑制作用外,还反映出该复合物作用的饱和性。结论:LDL-ACM复合物对小鼠肝癌H22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慧玲  蔡体育  陈巧伦  黄民权  梅承恩  李永强 《癌症》2000,19(12):1124-1126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与rIL-2联合应用对脐带血LAK细胞(CB-LAK)和肿瘤病人外周血LAK细胞(PB-LA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释放法测定CB-LAK和PB-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①rIL-2(500u/ml)能明显提高CB-LAK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0h的CB-LAK活性为13.63%,rIL-2(500u/ml)诱导48、72、96、120h后,CB-LAK活性分别提高至22.28%、26.23%、28.55%和25.76%(P〈0.01);②DCP(100mg/L或400mg/L)与rIL-2(500u/ml)联合诱导CB-LAK的活性,比单纯rIL-2(500u/ml)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告用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1例为CML-CP,1例为ALL-CR1,1例为AML-M2CR1,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60mg/kg×2天,全身60Co照射4Gy×3天,供者于-5日起间步每日给予G-CSF5μg/kg,-5日后即-1日用Baxer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其MNC为7.70、3.44及2.46×108/kg,LD34+细胞为25.7及19.2×106/kg,CD34+/CD33-细胞为1.11及0.59×106/kg,CD3+细胞为94.9及136.8×106/kg,血循环量为10升分离后给思考静脉输注(在TBI4小时以后).次日(0日)再分离一次MNC输注给病人,认为Allo-PBSCT可以使造血细胞植入恢复得快,感染及出血的机会减少,抗菌素的使用天数减少,急性GVHD并不增多、对Allo-PBSCT的有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9.
魏超  汤钊猷 《肿瘤》1994,14(4):193-196
用超选择免疫法,诱导BALB/c小鼠对正常人肝细胞抗原产生选择性低兔疫反应后,二步腹腔注射人肝癌细胞悬液,2-4周后用人肝癌细胞作强化免疫动物1次,取出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用PEG法融合制备杂交瘤。采用细胞抗原ELISA法,同时测定培养上清对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免疫反应,筛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人肝癌细胞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CMP-1MAb是一种IgG2亚型的单抗,它与HBs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1 种新的过继免疫化疗治疗肝癌的方法,采用肝癌细胞株H22 接种于近交系Balb/c 小鼠皮下,制成肿瘤模型。使用IL2 、肿瘤活化的杀伤细胞(AK细胞)及环磷酰胺(Cy) 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及CTL 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3T4 亚群及Lyt2 亚群含量。结果表明在过继免疫化疗组小鼠LAK 及CTL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P< 0.01),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生长较IL2 组及Cy 组明显缓慢(P< 0.01),生存期也明显高于其它各治疗组(P<0 .01)。该研究表明过继免疫化疗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高氧刺激下PAC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目的质粒pcDNA3.1(+)/PAC1进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435,筛选稳定表达PAC1的细胞克隆,并使用Westernblotting法鉴定高表达PAC1的MB435细胞克隆。应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细胞在H2O2处理后的存活率变化,同时进一步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MB435/PAC1细胞克隆经H2O2处理后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结果 在细胞克隆MB435/PAC1-C2和MB435/PAC1-C6中均有高水平的PAC1表达,这些高表达PAC1的肿瘤细胞经高氧化合物H2O2刺激后细胞存活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PAC1的高表达可以引起细胞内MAPK激酶ERK1/2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PAC1可以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介导细胞对高氧刺激的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2.
王金莹  王立新 《肿瘤》1999,19(3):139-141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2(3)-叔丁基-4-羟基茄香醚(BHA)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的防护作用。方法26只HBV转基因和24只非转基因小鼠,用生化法测定肝脏混还原酶(Q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内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组化法研究肝肿瘤PCNA表达。结果 转基因小鼠HBA组肝癌发生率0,显著低于普饲组42%。BHA诱导肝脏QR和ST活性升高3-7倍,降低MDA。BHA组肝腺瘤PCNA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介导下CD3AK细胞(CD3单克隆栓激活的杀伤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TEP-sml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31Cr-Na2CrO4释放试验检测单抗(2D6、UCHT1)和双特异性抗体(WST-H7)与CD3AK共同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持异性抗体体外能明显增强CD3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细胞株LTEP-sml的杀伤活性结论:与单纯CD3AK相比,加入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收集肝癌等5种消化系癌症患者血清,用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清α1-抗胰蛋酶(α1-AT)水平,结果发现各癌症组血清α1-A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另选择培养两种分化不同的消化系胃癌细胞,分离胞浆核KC1抽提液,用DCC法测定相应性激素受体,结果SGC-7901细胞胞浆及胞核抽提液中ER为30.2和35.7RR为20.3和22.7fmol/mg蛋白;NKM-45细胞相应ER为24.8和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 阿克拉霉素( L D L A C M) 复合物对小鼠肝癌 H2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M T T 法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实验。结果: M T T 实验显示,与正常肝细胞组相比, L D L A C M 复合物对 H22 细胞有更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实验除显示了 L D L A C M 复合物的生长抑制作用外,还反映出该复合物作用的饱和性。结论: L D L A C M 复合物对小鼠肝癌 H22 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海 《肿瘤》1998,18(2):76-79
目的 观察不同的共刺激因子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情况下,地人外周T细胞的增殖反应及IL-2产生作用。方法 用选择性淘洗法经人外周T细胞,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为抗原,在体外培养的纯化T细胞中(10^6/ml)加入10^5/ml用HLA-DR4,B7,TLFA5单纯,双重或天重转染的人仓鼠卵巢细胞(CHO)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分别用CHO-DR4、CHO-DR4/LFA3,CHO-DR4/B7,CH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核酸酶P1和正丁醇增强的^32P后标法分析了2,4-二氯-6-胺基酚(DCAP)染毒的V79细胞DNA加合物。试验结果:在核酸酶P1富集方式下,观察到4种DCAP诱发的DNA加合物,其含量分别为38.7、71.5、85.7和22.4/10^8单核苷酸;而正丁醇萃取法,未检出加合物。该结果表明:DCAP具有与哺乳动物细胞DNA产生共价结合的能力,与DNA共价结合可能是DCAP产生遗传危害和致  相似文献   

18.
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tk)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体内外试验。方法:分子克隆及真核细胞基因转染技术构建逆转录病毒(RV)载体pMV7(tk)及PA317tk包装细胞系;体外不同比例混合鼠C6胶质瘤细胞与PA317tk细胞,在GCV(Ganciclovir)作用下观察细胞存活率;建立SD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种植5×105C6细胞),治疗组第3天原位注射5×106PA317tk细胞,5天后腹腔给予GCV(30mg/kg.d),MRI全程监测肿瘤消长,观察病症及存活期,并行病理检查。结果:在GCV0.1~101μg/ml浓度范围内,C6细胞存活率随PA317tk细胞混入比例增加而逐渐减低(P<0.001),并具有GCV剂量依赖性(P<0.01);体内试验治疗组病症轻,生存期延长,MRI表明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1个月时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消失,代之以小胶质细胞增生并形成坏死囊。结论:应用本实验室构建的RV载体pMV7(tk)及其PA317tk包装细胞系治疗恶性胶质瘤是一种有效及具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CD3AK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免疫生物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D3AK细胞的体外诱导方法及其免疫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抗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和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植物血凝素(PHA0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制备CD3AK细胞,应用APAAP法、吉姆萨染色法分析CD3AK细胞的表型、核型等免疫生物学特征。结果:微量的an-ti-CD3McAb(终浓度30~5000ng/ml)辅以少量的rIL-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抗肝瘤免疫。方法 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素性T细胞(CTL);检测CTL对epG2细胞,BEL-7402细胞、SGC-7901细胞、LOVO细胞及H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