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临床影响。[方法]将在产科建档、分娩的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产前、产后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初产妇母乳分泌情况、母乳喂养信心、知信行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喂养技能和内心活动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产前产后护理指导能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后泌乳,使产妇及新生儿获益。  相似文献   

2.
高茹 《妇幼护理》2022,2(11):2490-2492
目的 分析向母婴分离初产妇、家属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母婴分离新生儿 5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护理,观察组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喂养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 握评分、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 喂养评分、新生儿沐浴评分、新生儿抚触评分及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个性化健康宣教 应用于母婴分离初产妇及家属,可以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及母乳喂养率,强化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初产妇1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2.53±8.72)分、(29.48±7.82)分]低于对照组[(36.72±8.55)分、(40.12±1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护理满意度(84.27%、59.55%)高于对照组(92.13%、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的负面心理,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技能合格率以及两组的母乳喂养、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产褥期饮食、产后运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护理技能(包括产妇产后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母乳喂养方式、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9月在该院分娩的16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母婴分离护理模式,观察新生儿和产妇的状况,并如实记录,从新生儿哭闹频次、产妇育儿技能、新生儿和产妇发生感染的概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喂养方式、产妇情绪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哭闹频度低,发生腹泻、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低,产妇育儿技能更高,发生切口感染概率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母乳喂养比例大,情绪稳定产后抑郁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中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和产妇而言,都是科学而人性化的,可以促使产妇早日恢复,适应母亲角色,可以降低新生儿患病概率,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调查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告知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产妇500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告知。将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喂养技能掌握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喂养技能掌握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患病率、差错事故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实施全程护理告知有助于产妇健康知识和喂养技能掌握程度的提高,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产妇168例,将其随机等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母婴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够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703-4704
分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初产早产产妇9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5d、30d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缝式多元专项护理结合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态度、行为及知识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9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2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40例,常规护理干预+无缝式多元专项护理结合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短表(BSES-S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行为、意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益处、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式多元专项护理结合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有助于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改善初产妇喂养态度和喂养行为,提高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娩后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封闭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喂养护理、睡眠护理、清洁护理、成长护理和症状观察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显著初产妇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0例初产妇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量表及自行设计初产妇的新生儿常用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评价表,在产后42d对两组初产妇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Z=12.69,P<0.05;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等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较好地帮助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 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分析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率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符合现代产科护理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新模式,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让产妇及家属在医院就能够掌握产后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大大缩小了产妇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得以降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得以提升,有效减少或防范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产科21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给予母婴床旁干预)和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床旁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后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初产妇中应用母婴床旁干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也可提高初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婴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围生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本院建档且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行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母婴规范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并对比两组产妇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围生期母婴健康知识评分、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规范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围生期管理中,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早期母乳喂养率,并可提升产妇自护与婴儿护理技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初产妇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初产妇2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按照围产期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产后入户访视,重点了解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对不当母乳喂养认知及行为进行纠正指导,比较两组初产妇入组前、产后1个月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判定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入组前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98例(87.50%)、混合喂养11例(9.82%)、人工喂养3例(2.68%),对照组纯母乳喂养68例(60.71%)、混合喂养12例(10.71%)、人工喂养32例(28.57%),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混合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1周行入户访视,可有效帮助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指导初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3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母婴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在床旁完成。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频率、乳汁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哺乳时婴儿含接姿势、挤奶手法、处理奶胀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母乳分泌,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