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我院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效果、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改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疾病复发率以及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的急诊护理时采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的减短患者的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且降低患者的院内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108例患者(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同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入急诊至球囊扩张(门-球)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收治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后行PCI治疗;观察组通过流程再造,即通过急诊、导管室、冠心病监护室(CCU)衔接完成患者救治。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D-T-B)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T-B时间、住院时间、急诊至CCU时间、CCU至导管室时间、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再PCI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再造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B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再PCI率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也能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在我科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结果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为STEMI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病人100例。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住院时间、入导管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入导管室时间为26.53 min±3.94 min,对照组为41.25 min±12.37 min,两组入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均较对照组降低与缩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人从就诊到急诊PCI手术的时间,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短时间内的高效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各45例。A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B组行传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抢救效率及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