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X线平片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肿瘤性疾病占63.86%,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癌,其中以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多见,占46.99%.非肿瘤性疾病占36.14%,包括导管扩张、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乳腺囊肿、小叶增生,其中以导管扩张最多见,占18.07%.结论掌握乳腺导管解剖形态和病变的X线特征对正确诊断导管内疾病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建军  王志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5-1456
目的:通过分析498例妇女乳腺病变的钼靶X线片,总结出各种病变的X线特征,以提高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诊断水平。方法:498例均进行钼靶照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除拍乳腺平片外,尚进行溢乳导管造影。结果:良性病变中,乳腺增生症占57.2%、纤维瘤占6.8%、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1.2%;恶性病变占2.4%。结论:乳腺钼靶X线照片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乳腺病变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X线钼靶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关系,评价X线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乳腺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组内病例X线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及归纳。结果:浸润型导管癌患者19例,表现特点以不规则形肿块(94%)及簇状钙化灶多见(41%);黏液腺癌11例,其中可见不规则形肿块4例,簇状钙化灶1例;导管内癌5例、粉刺型癌和浸润小叶癌各2例,后3种类型癌的X线表现无明显特点;大导管相、异常血管及厚皮症在各型乳腺癌中出现几率较多;良性病变15例,其中纤维腺瘤7例,乳腺增生4例,囊性乳腺病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扩张性导管炎1例,不规则形肿块10例(66%),大导管相、异常血管在本组各种良性病变中出现几率较少。结论:乳腺疾病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内分泌水平及病变区腺体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绝经前后分两组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病理证实12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钼靶X线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超声符合率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74.8%;绝经后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9.1%。绝经前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比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高(P<0.05),绝经后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影、钙化灶检出率均高于钼靶X线(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对绝经前、后浸润性导管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乳腺超声成像对绝经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和X射线钼靶对2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作对比检查。结果 2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中,超声显示乳腺导管不同程度扩张21例,占77.8%;显示乳腺肿块22例。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超声确诊23例,符合率85.2%;误诊2例。钼靶X射线片发现肿块16例,漏诊11例,阳性率59.9%。结论 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射线钼靶平片。超声简便、经济、无创、重复性强等优点,诊断符合率较高,是筛查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表现为乳腺导管内癌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诊断及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检查资料保存完整。分别统计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诊断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分级≥4级为恶性,<4级为阴性,以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钼靶X线摄影、超声诊断及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52.27%,灵敏度为67.86%,准确度为62.50%;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47.73%,灵敏度为60.71%,准确度为63.28%;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52.27%,灵敏度为71.43%,准确度为64.84%。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疑似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但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更高,临床采用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诊断可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患者治疗方案选取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钼/铑双靶X线乳腺导管造影结果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方法:运用钼/铑双靶乳腺导管造影对3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照片检查。结果:乳腺癌21例(7%),乳头状瘤150例(50%),导管扩张81例(27%),炎症13例(4.3%),囊肿12例(4%),乳腺增生症14例(4.7%),阴性9例(3%)。结论:①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②乳腺癌在血性溢液占比例最高,共18例(85.7%)。③血性、浆液性、清水样三类溢液中,乳头状瘤比例都最高,注意与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8.
宋焕英  张文静 《现代保健》2010,(14):160-162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钼靶X线特征,提高术前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显示结节或肿块影30例,占83.33%,X线测量肿块大小比临床扪及小有27例,占显示肿块的病例90%;显示毛刺状改变20例,占55.56%;有微小钙化15例,占41.67%.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在此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10月经我院乳腺科诊治的6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例占30.00%,乳腺导管扩张症26例占43.33%,乳腺囊性增生症9例占15.00%,乳腺癌7例占11.67%. [结论]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能忽视乳腺癌的诊断.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彩色超声检查与钼钯X线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相结合,对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钼钯X线导管造影检查是目前断乳乳头溢液病因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片中簇状钙化的影像特征,评估簇状钙化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片发现以簇状钙化为主要征象的97例乳腺病例,就其钙化密度、数量、大小、形态及与肿块的关系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片内簇状钙化的特征。结果:①97例乳腺分型显示,Ⅲ型索带导管型和Ⅳ中间混合型占86.6%,且乳腺癌居多。②乳腺癌94例,其中非浸润性有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共39例,占41.5%;浸润性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粘液癌和髓样癌共55例,占58.5%。乳腺良性病变3例,其中2例乳头状瘤病合并中度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③94例乳腺癌所见簇状钙化的形态特征主要呈杆状、细砂状、针尖状和混合钙化,钙化数目>20枚/cm2;在合并肿块的77例中肿块内外均有簇状钙化灶的34例,无合并肿块20例,占20.4%.结论:成簇钙化是1种中性分布形态,良、恶性均可,根据乳腺钼靶X线片内的钙化特征可作为临床评价其良、恶性的较可靠依据。成簇微小钙化在临床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超细乳管内窥镜(简称"乳管内窥镜")对有乳头溢液症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有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窥镜检查,分析有乳头溢液症状患者的乳管内表现,并进一步治疗。结果:123例有乳头溢液的患者中,乳腺导管炎63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26例,导管内癌3例,乳头皮脂腺囊肿并感染1例。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给予乳管内药物(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灌注1次,随访1~18个月,78例(83.9%)停止溢液。2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患者和3例导管内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与乳管镜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3.1%(27/29)。1例乳头皮脂腺囊肿并感染患者给予消炎后手术治疗。结论:乳腺导管镜是诊断有乳头溢液症状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应用乳腺导管镜对炎性乳管进行冲洗灌注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7例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乳腺小叶增生症885例(65.21%),乳腺纤维腺瘤170例(12.52㈣,乳管扩张症26例(1.91哟,乳腺囊肿30例(2.21%),乳腺脂肪瘤12例(0.88嘲,乳腺癌7例(0.5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0.07%),双乳未见明显异常226例(t6.65%)。结论:运用超声检查对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对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和96.7%、66.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Snail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E-cad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0)。结论Snail mRNA过表达与E-cadherin mRNA低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癌和乳腺增生患者各50例,其中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25例、单纯癌18例、其他类型7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所有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18的表达,对两组患者及不同组织学分型乳腺癌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HPV16感染率、HPV18感染率及HPV16、HPV18感染率分别为36.00%、20.00%和18.00%,乳腺增生组三者感染率分别为8.00%、4.00%和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及其他类型乳腺癌三组患者中HPV16感染率、HPV18感染率及HPV16、HPV18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乳腺癌的组织分型与HPV16、18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检测PSCA和Oct-4蛋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Oct-4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乳腺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PSCA和Oct-4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2种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中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异;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高表达PSCA和Oct-4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干细胞”,可能主要参与乳腺癌的发生,检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PSCA和/或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可能有较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Notch1与Cyclin D1在不同组织类型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表达,探讨乳腺导管癌的发生与乳腺导管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正常乳腺导管组织、44例普通导管增生、40例导管不典型增生、42例导管原位癌、51例浸润性导管癌中Notch1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Notch1 在不同组织类型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乳腺导管组织与普通导管增生之间及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织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在不同组织类型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乳腺导管组织与普通导管增生之间及正常乳腺导管组织与导管不典型增生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织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与Cye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 Notch1表达的降低和Cyclin D1表达的增高可以促进乳腺导管上皮由增生向癌的转化,乳腺导管增生与乳腺导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孙萍  张晓辉  曹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23-5625
目的:探讨乳腺不可触及肿物超声引导下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该院收治住院100例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并切除。结合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二维图像上乳腺癌在形态、边界、周围组织结构、内部回声、声影、微钙化等均有其特征性改变;彩色多普勒上乳腺癌的血流信号以2~3级为主。超声引导下定位切除的131个变中,良性病变122个,其中硬化性腺病14个,硬化性腺病伴纤维瘤形成69个,导管内乳头状瘤8个,纤维瘤24个,腺肌上皮瘤2个,腺病单纯囊肿局部性炎性3个,积乳囊肿2个;恶性病变9个,其中囊肿伴淋巴浸润癌1个,导管原位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4个,浸润性小叶癌2个。结论: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疾病的X线造影检查资料。结果乳腺导管扩张3例,导管扩张伴乳腺炎2例,乳腺囊性增生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导管癌5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能明确乳腺导管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对导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在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