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张××,女,19岁。1977年10月24日诊。发热咳嗽5日,在某卫生院服西药未见好转。诊见但热不寒,体温39.2℃,咳嗽气喘,痰黄而稠,左侧胸痈,口渴、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肺失清肃热邪上逆之肺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拟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克、石膏24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苡仁15克、地龙6克、黄芩12克、  相似文献   

2.
蓝×、男、7岁。患儿常有尿意,午后发作特甚。易患感冒咳嗽,常以抗菌素注射则愈,以小恙不足为虑,遂至时延半载,恐酿成它病,今求中药治疗。症见咳嗽痰黄,口干欲冷饮,苔薄黄,脉略数,此为肺热痰郁,拟宣肺清热法。疏方: 生石膏20克、麻黄3克、枇杷叶12克、麦冬10克、杏仁6克、甘草1克,三剂。药后尿意发作次数减少,2~3小时一次,尿量增多,咳嗽已愈,苔薄黄咏数如昔,口干饮水减少。恐热久灼伤肺阴,前方加花粉10克、玉竹10克,三剂后诸证悉平,至今未见再发。按:祖国医学以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本证既非遗尿,亦非尿频尿急尿痛,仅为尿意频作,并见咳嗽痰黄,口干饮冷,苔黄脉数之证,显系肺家郁热。唐容川谓:“夫肺以  相似文献   

3.
一、清燥救肺汤通大便汪××,男,62岁,退休干部,1988年1月5日初诊。患者素有便秘史,7天一次大便乃常事,需服泻下药才使便通。此次因大便半月未解,服用缓泻剂无效而来就诊,伴见腹胀,咳嗽。有嗜烟史40余年。舌质红,苔黄腻而黑,脉滑。证属肺热燥结,治宜清燥润肺。方用清燥救肺汤: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阿胶(烊化)、麦冬、枇杷叶、杏仁、甘草各10克,麻子仁60克(打碎)。服药6剂后解出许多“羊屎样”大便,腹胀除。复诊时继守上方,麻子仁改为30克,服药5剂,大便调。三诊时再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来随访,患者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4.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5.
一、太阳腑证—膀胱蓄水案刘××,男,80岁。1986年11月29日入院,住院号4240。患者咳喘10余年。因气候突变而感受外邪,恶寒发热,咳喘阵发,吐脓稠痰,服麻杏石甘加减方2剂后,汗出热退,但口干欲饮,心烦,少腹胀痛,小便点滴难下,急行导尿1000毫升后,小便仍不通利,膀胱充盈。诊见:身疼微汗,口渴欲饮,心烦,小便不利,脘腹拘急张满,舌质淡湿润,苔厚腻,脉浮。证属太阳腑证—膀胱蓄水之癃闭。治拟化气行水。选五苓散加桔梗图治。处方:茯苓、猪苓各15克,焦术、泽泻各10克,肉桂5克,桔梗20克。  相似文献   

6.
黄××,男,53岁。1988年12月12日诊。患肺心病多年,平素常咳嗽气喘。近日来偶感风寒,症状加重。诊见面色(白光)白,消瘦,咳嗽气喘,动则尤甚,昼夜不能平卧,干咳无痰,心悸,口干不欲饮,手足心热,盗汗,烦躁,腰酸软,大便干,脉虚数,舌质红,苔少。X 线  相似文献   

7.
肺痈·水肿     
例一,王××,男,38岁。以正值隆冬,突发寒战高热,左侧胸痛,转侧不利,气短急促,咳嗽,口苦咽千,头晕目眩,脘痞纳差,咳吐黄稠痰,大便干结,小便赤少,舌质红、苔膩、黄白相并,脉滑数有力。查血常规:白细胞16800,中性89%。胸部X线透视提示:左肺可见片状阴影,诊断为左肺大叶性肺炎。此乃痰热壅肺所致肺痈。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处方:柴胡30克、黄芩30克、泡参10克、姜半夏12克、甘草10克、大枣1枚、石膏50克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甚广,现谨举验案数例子后: 一、咳嗽周××,男,46岁。1981年7月5日诊。咳嗽旬余,咳时气喘,痰稠量多。头昏胀,身重不扬,胸闷不舒,午后身热,口渴不饮,食少无味,小便短黄,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弦滑。脉证合参,乃为湿热困脾,痰热内生,郁阻气道,肺失宣降,致成咳嗽。清热除湿,湿化痰消。处方:  相似文献   

9.
患者王××,男,60岁,素日体弱,嗜烟,因感冒咳嗽月余,前医以红霉素、鱼腥草治疗四五日无效,审其症见咳嗽白痰略黄,咯而不爽,口微渴、胸闷、舌红无苔而津多,脉细而濡,吾始认为表邪入里化热。耗伤肺胃之阴,与沙参麦冬汤加减治之。药后非但诸证不减反见气短,咯痰粘腻稠白,不欲食,大便溏,细思良久,乃水热互结之咳嗽耳,《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乃与润燥清热利水,处方猪苓汤:阿  相似文献   

10.
药烦,系服泻药所致“下咽少顷,额上汗出,发根搔痒,……手足厥冷,甚则搌战心烦,坐卧不安,如狂之状”的特殊证候群。根据《温疫论》中的记载,可用“姜汤”治疗。我们用此法治疗两例,报道如下。案一,吴××,女,38岁。84年10月6日入院。因“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二天,症见:发热口干,左胁疼痛,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苔黄厚而燥,脉沉滑数。此为热入阳明,燥结成实。治以通里攻下,峻泻热结。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12克(后下),芒硝、厚朴、枳壳、黄芩、胡黄连、炒元胡各10克,柴胡、赤白芍各12克,广木香6克,蒲公英30克。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一个证候,其中又以肺热咳喘尤为多见。本文拟用现代医学观点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并试图找出二者之相关。我科自1983-1985年间诊治肺热咳喘2000例分析报告如下:诊断方法一、中医辨证标准:凡具有咳嗽阵作,痰黄粘稠,发热口渴,面赤唇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黄脉数,指纹紫等肺热咳喘证候者皆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又以咳嗽,痰黄,大便干,苔黄,脉数为必备证候。  相似文献   

12.
例1.苟×,男,25岁。于1987年9月初旬,大便不通三日求治。患者素体壮实,病前因饮酒后,出现脐腹部胀痛,两天未进食。面赤目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此乃实热蕴结之大承气汤证。方用:大黄、芒硝(冲服)各12克,厚朴、枳实各6克。1剂服完,大便  相似文献   

13.
马×,男,11岁。1982年9月14日诊。患儿自4岁始发哮喘,历时七年余,经多方诊治,症状可缓,夙根难除,常反复发作。刻诊:喉间痰鸣,呼吸急迫,夜间尤甚,喉痒即咳,咳嗽痰多,时而呕恶,声音嘶哑,食少脘痞,面黄肌瘦,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苔淡黄厚腻,脉滑数。辨证为肺、脾、肾三脏亏损,气阴两虚,痰湿壅肺而发为哮喘。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治以去痰为先,兼用解散,并顾其本虚,用金水六君煎加减。处方:当归15克,淮山、茯苓各30克,麻黄6克,桔梗、陈皮、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76年以来用五味汤治疗小儿急性腹痛多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方药组成及加减法:本方是根据《医方集解》中的五磨饮加减变化而来,药物及常用量是:广香10克、厚朴12克、枳壳15克、苍术20克、建曲15克。腹胀满叩之如鼓者加麦芽10克,并加重建曲量至30克,以消食导滞;舌苔白腻者加茯苓10克,并加重苍术量至30克,以燥湿运脾;面赤唇红、口渴欲饮,舌苔黄厚者加黄芩10克、黄连6克,以清热泻火;大便燥结不通者加大黄6克,以通泻热结。  相似文献   

15.
肺脓肿治验     
蒲××,男,42岁。1978年元月5日诊。患者因畏寒高热、咳嗽胸痛一周来诊。主症:面赤,呼吸加快,咳嗽,痰量较多,质粘,咳时胸痛,口干咽燥,苔黄,脉浮数。右侧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音浊,闻及  相似文献   

16.
例一:戴××,男,22岁。1979年1月15日入院。身软乏力,纳差六天,身目发黄三天,伴腹胀,恶心,口渴不欲饮,胁痛,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数。化验:黄疸指数50单位,麝浊12单位,脑絮卅,转氨酶503单位,表面抗原阴性。证属湿热俱重之阳黄症,治宜清热除湿,活血祛瘀退黄。处方:茵陈30克、焦栀10克、生大黄12克、板兰根30克、蒲公英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丹参20克、木通10克、二芽各20克。治疗一个月,服药三十剂,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17.
急性热病治验沈之1风温徐××,女,75岁,1983年1月7日初诊。发热4天,烦躁不安,延余出诊。询知初起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口干,曾服银翘解毒片等药无效。现症恶寒已罢,身热不解,烦渴喜饮,呛咳痰结,纳谷锐减,但前天因进食粽子1只,大便5日未行。舌苔黄燥...  相似文献   

18.
例一:闪××,女,24岁,住院号18052,84年4月30日初诊。近半月来右胸胁疼痛、憋气、咳嗽、但无痰、时冷时热、心烦易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渴不欲饮,舌质暗、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摄胸片示:“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诊断: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证属气机不利,水湿停滞之悬饮。治以疏肝理气、肃肺利水。处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葶苈子30克、柴胡  相似文献   

19.
例一: 张××,男,10岁,1974年6月10日诊。一周来两侧颌下淋巴结红肿热痛、憎寒发热,体温38.5℃,咽痛口渴、咳嗽、手心热、饮食不佳,小便黄。脉象滑数,舌苔薄黄。证属毒热侵犯少阳。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银花12克、板兰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马勃3克、升麻5克、玄参10克、夏枯草10克、浙贝6克、紫菀10克、生  相似文献   

20.
医案二则     
一、加味十枣汤治疗胸膜炎张××,女,40岁。1983年4月4日初诊。患者因咳嗽痰多,色黄质稠,左侧胸痛被诊断为“左侧胸膜炎”。经中西医治疗,罔效。延余诊时见:心下痞硬,食少短气,痰多色黄,便干口苦,左侧胸胁咳引牵痛,脉沉弦滑,舌淡红无苔。此因饮流胁下,证属悬饮。治用十枣汤加白芥子、干姜:芫花5克,大戟5克,甘遂5克,白芥子9克,干姜9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