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爱余  涂湘琴 《中国校医》2002,16(3):273-274
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 ,由于高校学习活动有其特殊规律 ,如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技能训练、适应与发展等 ,使大学生需要接受两个心理过度任务 :一是从中学学习生活向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过度 ;另一个是作好从高校走向社会过度的准备 ,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快 ,矛盾多 ,竞争激烈 ,人际关系复杂化 ,但大学生活经济尚未独立 ,知识、经验、能力的不足 ,理想抱负水平高、识别水平低 ,情绪极不稳定 ,容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 ,很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心理困惑心理障碍 ,如 :学习与考试焦虑 ,人际关系障碍、神经衰弱 ,甚至自杀等。大学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是构成完整的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而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相对于高中生活,大学的生活环境、教育模式、理想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大学生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离开熟悉的同学、朋友,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来自外界的诱惑,出现多方面的不适应,对大学生活显得紧张、盲从、束手无策抑或放纵挥霍过度,进而产生学习时间管理不合理、成绩下滑等问题~([2])。因此,笔者于2016年1月对广州14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的好坏与学生健康密不可分。为了解城乡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现状及差异性,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随机抽取了三所城市学校和两所农村学校开展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监测。方法:对甘州区5所学校随机选择不同楼层的教室进行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城乡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卫生存在差异也存在同质性,在黑版面照度、采光系数、玻地比、人均面积存在差异性,在课桌面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二氧化碳、室温等都没差异性。结论: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同,建筑模式的差别造成城乡在一些指标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学校的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活动所接触的自然和人为的环境而言。自然环境即是人所接触的空气、日光、水、土壤和动植物以及气候的变化等;人为的环境是指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的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来台就学正式学制的大陆研究生来台后生活适应状况,探讨社会人口学变量、生活压力、复原力及学习满意度对生活适应的影响。方法以结构式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立意取样,以2011学年大学正式学制的大陆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共发出问卷156份,有效问卷110份(70.5%)。问卷得分由高到低: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学校课业压力、未来发展压力、家庭影响、人际关系压力);学习满意度(行政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教师教学、学习效果、课程内容);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社会文化适应、日常生活适应、心理适应)。分析发现,女性、在台有亲友协助处理紧急事件、无经济压力者复原力、生活压力、学习满意度与生活适应性更高;生活压力与生活适应呈负相关。结论建议在大陆学生就学相关政策尚未改变前,学校成立大陆学生奖学金、制定实习就业方案、定期举办课业座谈会及组织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等,协助其早日适应来台生活。  相似文献   

6.
学习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吴汉荣  蒙衡 《中国校医》2000,14(4):241-243
目的 比较学习障碍儿童与一般儿童、优秀儿童间生活质量的差异,为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5年小学的1486名学生,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共筛查出学习障碍儿童146名,对其中30名学习障碍儿间及对照组一般儿童、优秀儿童各30保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结果 3组儿童间在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等社会心理方面的维底及生活质量总分的差异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何秀 《家庭育儿》2020,(1):0108-0108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基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目的提出,是有助于幼儿成长的。目前,幼儿园幼儿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完善的观念,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儿园教师立足生活、学习、心理等的管理,能够顺利打开幼儿成长的大门,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活困扰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霞  马爱国  孙永叶  赵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36-1038,1041
[目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件及其对生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17个方面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9%的大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对生活困扰的影响很大,而47.5%和4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干扰大以及学习负担过重也对生活困扰的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受其相关事件影响程度低年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也可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困扰,并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其影响的程度明显大干来自城市的学生(37.4%VS21,5%)。与学习有关事件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依次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有关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学习因素>人际关系。[结论]大学生生活困扰与在校期闻学习成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朝晖 《青春期健康》2012,(11):86-87
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告别九、十月,大学开学也已经两个月时间了,这些刚刚考上大学的新生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情跨入校门,进入大学生活,开始人生发展的新起点。从轻松与自由的假期,马上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新生中普遍存在。当前,不少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2.
把岗前培训纳入护生实习管理,从生活、学习、安全等多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协助护生逐步进入临床护理实践状态,引导护生适应实践学习工作模式,顺利地进入护生角色适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娟 《儿童与健康》2023,(11):46-47
<正>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产生担忧、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好奇与向往。《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身心准备中建议:“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迅速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与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他要求学习连贯性、系统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保教并重,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没有特别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10070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市中学生以稳定、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乐观的心理特征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出现追求实际效益,重视自我价值实现;学习压力增大.个性发展受压抑;性发育提前,性观念改变的新特点。提醒我们应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活中,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学习节奏、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致癌的三个重要因素。精神因素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精神抑郁等消极情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一年级是应激事件高发时期,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其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本研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自编家庭情况问卷等工具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等方面评价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并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识到:生活不规律,作息制度经常被打乱,精神受刺激或创伤,持续性情绪不良,生活和学习极度紧张,高强度集中注意力,学习环境经常变动等,都是诱发成人神经衰弱的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在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因而少年儿童也有患神经衰弱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和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儿童学习困难与家庭因素、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 应用学习情况家庭因素调查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58例学习困难和42名学习正常儿童的家庭因素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学习情况家庭因素中儿童学习态度、家庭经济、父母教育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有显著性意义。社会量表显示,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进行儿童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