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制定最佳护理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每组74例。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各临床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二氧化碳分压等,比较2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观察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心率、呼吸频率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均0.05);2组氧分压、FEV1%、FEV1及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意义深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早期肺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RR、HR、PaCO_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_2、PaO2/FiO2、MR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功能可以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管理。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指标、机械通气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在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有助于改善重合体征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恢复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用于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价值。方法将内科ICU病房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支持、药物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强化ICU监测护理、规范化基础护理干预、口咽护理、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通道管理、消化道管理、ICU病房管理以及护理人员管理等)。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与监护时间,比较2组干预前后APACH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胀气、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监护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P均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减少ICU内科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预防VAP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耳穴压丸联合穴位针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5月期间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80例,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的同时给予重症机械通气基础镇痛、镇静、排痰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穴位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丸,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基础生命体征,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记录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呼吸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和平均潮气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气道峰压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100例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入ICU前及入ICU后3 d、5 d时肌力情况,观察2组出院前巴氏指数量表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记录治疗结局(获得性肌无力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ICU后随着时间延长,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RC评分下降(P均<0.05),但在各时间点的MRC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前2组巴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对改善重症患者肌力,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重症监护室66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脱管、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ICU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脱管率、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可减少脱管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机械通气第15、25日,试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气Pa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第25日,试验组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的脱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参附注射液方法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的肺炎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机械辅助通气等,输液、抗感染等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患者入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乳酸以及各类血气指标,对比患者住院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乳酸含量、呼吸频率(HR)、心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参附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保持并降低患者血乳酸指数,患者血气指标维持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的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无创通气治疗)和试验组(52例,补阳还五汤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撤机后HR、R、Pa CO2、氧合指数的变化及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撤机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不大,对照组呼吸及心率增加10%左右,对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影响两组无差别,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7.64±4.39)天、机械通气时间(10.96±3.3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34.38±7.16)天、机械通气时间(15.57±4.05)天,试验组患者插管率(3.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插管率(30.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撤机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不大,对照组呼吸及心率增加10%左右,对二氧化碳分压影响两组无差别,插管率治疗组下降,无创通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缩短,患者的满意程度较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对血浆8-异前列腺素(8-iso-PG)、白细胞介素-25(IL-25)、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及气道功能指标[达峰容积比(PFV)、潮气量(VT)、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和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气道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NPPV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气道及肺功能,促进预后康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心率、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及Pa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撤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撤机中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凉膈散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凉膈散灌肠。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腹内压、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腹内压、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凉膈散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腹内压,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经胃鼻管管饲,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观察2组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E、p(O2)/Fi(O2)、Hb、ALB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BUN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鼻空肠管给药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营养指标,降低误吸率及反流率,改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方案。方法慢性左心衰竭合并COPD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常规药物治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47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心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COPD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肺功能,提高治愈率,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丙泊酚与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发生苏醒再入睡以及恶心呕吐的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苏醒后再入睡以及恶心呕吐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在应用丙泊酚之后,其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均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丙泊酚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患者,咪唑安定对于心肺功能差,需要长时间镇静治疗的患者则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休克持续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临床满意度、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经过综合干预后,其休克持续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满意度,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郭锦桥  王付德  陈金鹏 《河北中医》2016,(11):1634-1639
目的观察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包括p 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氧饱和度(Sa 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观察2组平均通气时间、人机同步率、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7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63.3%、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24、72 h p H、p(O_2)、p(CO_2)、Sa O_2、HR及RR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24、72 h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同期改善明显(P0.05,P0.01)。2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FEV_1%及MME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组平均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人机同步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3.3%)(P0.01)。结论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能改善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提高人机同步率,从而提高无创通气效率,降低气管插管率及无创通气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独立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3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对照组(n=68)与研究组(n=6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措施基础上接受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ICU获得性衰弱情况以及患者的独立功能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MRC评分、干预后ADL完成项目数以及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予以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独立功能,减少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