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防范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锐器伤是一种职业性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锐器伤还给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各级医疗单位越来越关注锐器伤的防范工作,并纳入管理和考核的日程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高美荣  赵文艳  范蓉儿 《护理研究》2008,22(36):3368-3369
锐器刺伤在医护人员中经常发生,而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1].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和遭受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而发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增大。这种职业危险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性,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文献报道,口腔科医护人员因职业操作意外导致HIV感染,以及锐器伤害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病例很多。因此,为了保证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FI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等传染病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中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且易被锐器意外刺伤。因此感染FIBV、HCV和HIV等的几率相当高。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5月参考协和医院的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并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体液接触与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体液接触与刺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特别是血液或是受到医疗器械的刺激而受伤者,这些接触和刺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受到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目前至少有二十种病原体可以通过该种途径传染给接触者,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最为常见。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之一。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锐器(针头、安瓿等)必须妥善收集,以免发生刺伤、扎伤事件,保护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防范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我们利用同样是医疗废物的塑料液体瓶作为锐器收集器,并研制与之配套使用的便利式锐器收集固定架。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护理人员对艾滋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总结如下。 1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输血传播:输注血液血制品、输血器具及输血技术和方法等多个环节。(2)暴露性接触传播:日常诊疗、护理等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破损的皮肤孙膜接触上述污染物后容易被感染。(3)医疗性锐器损伤:医护人员在手术、注射、穿刺、清洗污染器材等操作时,有可能被携带病毒的锐器刺伤。(4)口腔科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81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81名护理人员中发生锐器伤者31名,发生率11.0%。其中,操作过程中被针头刺伤的8名(25.8%)、清理医疗废物时被扎伤的6名(19.4%)、回套针头时刺破手指的6名(19.4%)、清理用物时被针头刺伤的6名(19.4%)和手术过程中被锐器刺伤4名(12.9%)及其他1名(3.2%)。结论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欠佳,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和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医院供应室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敷料,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潮湿等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美国职业安全局(OSAA)统计显示: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在工作期间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的人数有上升趋势,特别强调锐器伤害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医护人员锐器伤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6~2009年200名在岗医护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00名医护人员上岗前均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在200名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123名,发生率为61.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的锐器伤中,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1.3%,输液器针头刺伤占30.4%,药物安瓿割伤占21.7%。结论医护人员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医疗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现状。方法:用问卷法对14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锐器损伤发生率、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锐器损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98.6%的护士在1年中发生过锐器损伤,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有被安瓿划伤,注射时或患者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减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跟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玲  杨芸 《护理研究》2010,24(1):26-27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情况,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根据锐器刺伤后上报情况实施预防措施,并跟踪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针对刺伤原因加以分析,开展医务人员锐器刺伤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2004年6月—2009年6月共5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实行锐器刺伤后及时上报制度与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培训制度、重点部门实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制度是降低锐器刺伤率及其引起的医院感染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被废弃的针头、刀片等刺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造成严重的二次感染.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被废弃的针头、刀片等刺伤,减少二次感染的机会,我们采用已用完的艾力克(聚维酮碘溶液)瓶来收集针头、刀片等锐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护理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玉金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24-124
近年来,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危害有上升趋势,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经锐器刺伤等造成感染,对围术期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危害。现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危险分析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1血源性感染危险分析1.1主要污染源最常见、最危险的是含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及被污染的各种手术器械、敷料布类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腔镜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做好腔镜消毒工作、加强手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腔镜手术患者1379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结果腔镜手术患者中HBV感染率为9.50%,HCV感染率为I.45%。结论腔镜手术中有一定比例患者感染HBV或HCV。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感染者手术后腔镜系统消毒工作,杜绝或减少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护生在医院实习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针刺伤是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而实习护生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高。因此,通过调查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544人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头和锐器损伤指针头和其它的锐器(如手术刀、线剪、玻璃瓶)意外刺破皮肤造成的任何伤口。此类伤口增大了接触血液传播疾病的几率。医务人员的职业接触包括皮肤被针头和锐器刺伤、人抓破或咬破;有粘膜感染(口腔、鼻、眼)或不完整皮肤。重要的接触是皮肤或粘膜接触血液或其它体液,而这些血液或体液来源于已知的或随后被发现的存在HIV或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这些意外会卫生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增大医疗费用。在2001~2002年度,针头和锐器损伤是英国全民保健机构(NHS)雇员第2位(17%)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原因,仅次于移动和搬动造成的伤害(18%)。每…  相似文献   

18.
针刺伤危害浅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1月 6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并要求 :使用更加安全的装置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锐器刺伤 ;医疗机构需向直接或间接负责病人医疗护理工作并可能受到锐器伤害的医护人员提供安全有效且可控制的装置及方法。由此可见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9.
助产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育群 《护理与康复》2004,3(6):403-404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管,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相似文献   

20.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它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2]。1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原因1.1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其中,注射、抽血、缝合、套回针帽、针头毁形、操作不当是引起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医疗操作。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次性注射器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