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alveobronchiolitis)门诊抗菌药物(Outpatient antimicrobial agents)的应用情况,为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的患儿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55例研究对象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155例住院病历中在本院门诊中共使用10种抗菌药物四个大类,分别为:①青霉素类;②大环内酯类;③林可霉素类;④头孢菌素类;155例患儿中有49例患儿做到合理用药,占31.61%位例患儿基本合理,占40.00%;44例不合理,占28.39%联合用药:单用48例,占30.97%;二联100例,占64.51%;三联7例,占4.52%。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前在门诊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较为普遍,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能够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议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规律,并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开出的100例由于孢菌素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规律,并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结果:A型有12例,占12.00%;B型有88型,占88.0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过敏反应(占36.00%)、泌尿系统损害(占29.00%)主;接近75例的患者出现轻度和中度不良反应(占75.00%),有25例患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占25.00%);前3位分别为头孢哌酮、头孢噻肟以及头孢唑啉,各为25例(占25.00%)、20例(占20.00%)、18例(占18.00%)。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剂量不宜太大、药物浓度不能高、用药间隔时间应把握好、对于肾脏不全的患者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4.
安新华 《大家健康》2013,(8):103-104
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儿进行合理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患者10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针对小儿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运用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本院收治的患儿进行合理用药之后,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康复情况良好,其治疗的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在对患儿进行用药的过程中,根据患儿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运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显著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取我院儿科2018年4月1日-9月30日住院期间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注射剂的患儿,共计12 937例,涉及5 127例患儿;随机抽取20例,共计260例病例进行抗病毒注射剂使用点评,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统计的人群中,幼儿期和婴儿期合计3 188人,占62.18%;抗病毒药使用西药以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主,占41.70%;中药以注射用炎琥宁为主,占24.51%,共计有74例病例存在使用2种及以上的抗病毒药物,占28.46%,且较多存在中西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情况。结论临床抗病毒药物注射剂的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药师需加强处方点评,规范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指数对提高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某种药物的门诊处方322张,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322张门诊处方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WHO推荐的儿童限定日用药剂量(cDDD)、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做为判定标准,分析儿科患儿的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结果:322张门诊处方,共涉及到的儿科患者389例,其中男性患儿处方共计226张,所占比例为70.19%,共涉及到男性患儿303例;女性患儿处方共计96张,所占比例为29.81%,共涉及到女性患儿86例。322张门诊处方中,有139张处方是应用于4-6岁患儿的,所占比例为43.17%,是所有年龄段患儿中,为用药比例最高的年龄段。322张门诊处方,儿科用药的药物总量为98630mg。盐酸哌甲酯DDD值为20mg/d,药物的DUI值为0.58。结论:提高儿科用药剂量合理行,规范临床儿科用药,对于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表明,药物利用指数对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肠道类西药的应用情况及用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胃肠道类疾病患者18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西药应用情况及用药变化进行统计,记录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DC(日用药金额)各项指标。结果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胃肠道类疾病患者的西药用药情况如下:不合理用药占23.3%(42/180),药物用法不当占21.7%(39/180),药物选用不当占22.2%(40/180),配伍禁忌占20.0%(36/180);西药种类主要包括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助消化药、促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及止吐药等;其中胶囊剂型占52.3%,颗粒剂占27.1%,片剂占18.1%,混悬剂占4.7%,以胶囊剂型为主;且胃肠道类疾病西药的销售额呈增长趋势。结论通过对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胃肠道类西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院在用药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陈侠 《当代医学》2013,(33):25-26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消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处方数据资料,请药事委员会进行逐张点评,查阅文献等标准找出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10例患者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中35例(31.8%)患者使用抑酸类药物剂量过大;有25例(22.7%)患者出现重复用药的现象;有26例(23.6%)患者出现药物拮抗;有24例(21.9%)患者出现联合用药不当情况。结论消化科处方中存在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和药物配伍不合理甚至拮抗的现象,针对消化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应定期汇总分析,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规范用药,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发病原因之后,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期间的用药种类和剂量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通过纸片扩散法来进行。结果:结合患儿的用药史以及疾病史来引导患儿在治疗前期接受药敏试验,通过抗生素药物治疗之后,所有的患儿都实现了良好的恢复,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在用药前后未出现改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规范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医护人员要能够针对患儿不同病原体诱发的呼吸道感染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药物种类以及剂量,保证患儿实现良好恢复,并且能够减少抗生素滥用诱发患儿出现抗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儿科临床收治的住院患儿共1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上面的临床应用评价。结果:在儿科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在治疗中以上药物都是较为常见,且对患儿的应用剂量也不一致;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对患儿身体重要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诸如:肾脏、肝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系统等。结论:受到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小心谨慎,小孩对药物的敏感度更大因此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概率更高,对抗生素用药品种还有剂量控制,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且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7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促发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 78例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促发因素中 ,发热性疾病或呼吸道感染占 41 .0 % ,药物因素占 34.6% ,中耳炎占 5 .1 %。反映感染性疾病和药物是诱发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因素 ,中耳炎所占比例下降 ;全部病例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降颅压均全部痊愈。结论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呈良性预后 ,临床医生在小儿用药上要重视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入选的300例患儿中,有172例患儿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为57.33%,使用方法多为注射用药,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不合理联用、用药频繁等,使得对患儿的临床用药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结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多,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增加了患儿的用药风险。为了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安全,需要加强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12日住院7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单一用药37例,占50.68%,两种药物联用35例,占47.94%。按照单一药物应用频度排列前4位的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我院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对在我院心内科进行药物治疗的6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这648例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据此分析我院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在这648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5.86%。在这38例患者中,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患者最多,所占的比例为1.84%,其余依次为药物配伍不合理、用法及用量不合理、临床诊断和用药不符、违背用药禁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8%、0.77%、0.62%、0.62%。结论 :我院心内科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监督,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安全性.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40例,根据患儿的先后入院顺序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氨茶碱药物治疗,研究组患儿行枸橼酸咖啡因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心动过速比率、血糖升高率以及用药后喂养耐受优良率.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疗效为90.00%(18/20),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出现支气管不良发育、心动过速比率以及血糖升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用药后,其喂养耐受率为80.00%(16/20),高于对照组的耐受率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行枸橼酸咖啡因药物治疗,相较行氨茶碱药物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药物显效时间,降低患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有效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生存率进行改善,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使用的状况,为合理使用抗箘药物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在2006年9月~2007年6月对1401例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结果1401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638例,使用率45.53%;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患者占64.73,二联用药29.62%,三联用药5.51%;预防用药占28.6%,治疗用药71.4%,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适应症过宽、疗程长、频繁更换等。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需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的不同方法及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肺炎病分析详细资料。方法:我院截取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的收治20例件小儿肺炎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甄选20例不同入院患儿采取药疗治疗,从药物用药原则及不同病症的不同方法出发治疗,经过治疗,入院前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用方法及用药抢救方法的不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采取药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体征及治疗后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分析,分析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重症有鼻翼扇动状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因临床救治措施的不同,用药方法及抢救方法不尽相同,总体原则,根据患儿病情发展合理用药能控制病情恶化,为患儿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21-124
目的 通过对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用药情况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了解其在肝损伤患儿中的临床用药特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电子病历为数据来源,以连续3 d以上处方使用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肝损伤的0~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基线资料、入院诊断、临床用药信息、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155例患儿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并用于分析,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占64.52%,患儿年龄中位数为1岁8个月(1个月1天~14岁);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多用于感染性疾病引起肝损伤的治疗;临床使用时常联用抗病毒药物或其他药物;57.42%的患儿单次用药剂量为>50~100 mL;57.42%的患儿用药疗程为8~14 d。本研究中患儿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治疗0~14岁的肝损伤儿童临床疗效高,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头孢拉定致287例小儿血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培红  郭蔚  陈超 《中国医刊》2005,40(8):36-38
目的回顾总结分析头孢拉定致患儿血尿的临床过程,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分析287例患儿使用头孢拉定后的临床表现、每日用药次数、出现血尿时间和相关实验室数据.结果287例患儿男性199例,女性88例,年龄最小的7.5个月,最大的12岁.静滴头孢拉定后1天内出现血尿者189例,占65.9%.血尿出现前伴腹痛33例,占11.5%,伴血凝块3例,伴水肿1例,伴血清补体C3降低4例,246例无任何不适症状.结论头孢拉定使用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不合理配伍是造成患儿血尿的主要原因.故儿科临床用此药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浓度及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