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兴 《河北医药》2013,(19):2905-290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n=40)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40)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有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疗效也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肥胖性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与二甲双胍500毫克/次,1天2次,同时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18周治疗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TC、TG、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TG、LDL-C和BM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相似文献   

4.
庄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14-13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初诊的肥胖糖尿病患者50例(年龄35~55岁)在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加用拜唐苹治疗8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拜唐苹治疗后FBG、2hPG、BMI、血脂、HbA1c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拜唐苹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的降低FBG和2hPG,改善代谢综合征,减轻体重,不引起低血糖,有效保护心血管作用,患者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2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为期12周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 患者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同时减少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采用利拉鲁肽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FPG、2 hPG、HbA1c、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可有效降低FPG、2hPG,还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减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董海平 《海峡药学》2012,24(4):201-202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二甲双胍)和治疗组(基础治疗+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疗程为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BG、PBG及HbAlc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C、TG、LDL及BMI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VS19.1%,P>0.05).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瑞格列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血糖、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LDL、TG及BM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VLDL、TG及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进行治疗,降糖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常见几种影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因素,为使用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初诊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效果进行评估.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进行分组考查,比较各组中二甲双胍初治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经二甲双胍初治3个月后,BMI、FBG、2hPG、FINS、HbA1C和TC水平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和HOMA-IR等因素对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 FINS和HOMA-IR可能是影响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卢乐 《海峡药学》2012,24(4):150-152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李林 《安徽医药》2013,17(5):834-83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观察组,n=35)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35)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谢飞 《河北医药》2013,(21):3236-3237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A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12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血糖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与对照组,且治疗A组与治疗B组降糖效果尤为显著( P <0憫.05)。治疗后3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上述指标尤为降低( P <0.05)。结论采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单独用药,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地特胰岛素同甘精胰岛素相比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控制好,可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能力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M组)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MP组)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血糖(FBS)、血脂、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P组FBS、FINS、HOMA-IR、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M组抵抗素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BMI、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能有效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疗效。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治疗1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0h,2h)、肝功能(AST,ALT,GTT)、血脂(TC,TG)、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及肝脏彩超等指标。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糖、血脂、HOMA-R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观察组更明显(P<0.01),且组间在改善肝功能、血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明确,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55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TC,T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TC,T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ALT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血脂,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二甲双胍单独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2hFPG、HbA1C、BMI、TG、TC均下降,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45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及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胰岛素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二甲双胍实验组BMI与治疗前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水平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FINS、TC、HDL-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二甲双胍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并将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及HbA1 c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②患者治疗后BMI及腰臀比有显著差异;③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有显著降低。结论对血糖控制不好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联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