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记载的疾病甚多。以专题论述疾病名篇的,见于《素问》的则有:《热论》、《评热病论》、《疟沦》、《咳论》、《举痛论》、《风论》、《痹论》、《痿论》、《气厥论》、《厥论》、《奇病论》等;见于《灵枢经》的则有:《寒热病》篇、《癫狂》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周痹》篇、《胀论》、《论痛》篇、《水胀》篇、《寒热》篇、《大惑论》、《痈疽》篇、《忧恚无言》篇等。散见于各篇中记载的病证尤多,有外感病,有内伤杂病;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等。虽然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见证时,有详有略,但是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已经进行了各种的分证与鉴别,这些对疾病的分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雏型。  相似文献   

2.
概述《黄帝内经》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谓《针经》、《素问》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从之。至唐王冰又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后世宗此,悉以《素问》、《灵枢》为《内经》之双壁。而《九卷》、《针经》、《灵枢》等,是为同书而异本也。《黄帝内经》秉承易理,博采诸家,以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天人相应、整体运  相似文献   

3.
陈士铎(1645~1727),号远公,又号朱华子、大雅堂主人。清·康熙时人。身出医门,家学渊源,著述很多,流传至今,不过《石室秘录》、《辨证录》、《洞天奥旨》等。至于《辨证奇闻》、《付青主女科》、《付青主男女科》,似为《辨证录》和《石室秘录》的别抄本。陈氏以《灵枢》、《素问》、《伤寒杂病论》等为立论依据,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灵活变通,颇多创见。  相似文献   

4.
《明堂孔穴》是现知最早的针灸经穴专著,自晋代皇甫谧据以编集《针灸甲乙经》以后,原书渐趋散佚。隋唐时期曾有过不少《明堂》的传本,如杨上善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甄权的《明堂人形图》,杨玄操的《黄帝明堂经》。其中除《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仅存一卷,其他书籍亦都亡佚,但它们的内容都被《千金方》、《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籍收录。通过对史志记录、现存医籍中的《明堂》佚文以及腧穴主治的记载进行研究可知:现《外台》佚文主要来自《甲乙经》,此外还保留了《明堂人形图》和《黄帝明堂经》的部分内容,而《医心方》则主要来源于《类成》。  相似文献   

5.
中医脏腑学说源于《内经》、演于《难经》,应用于临床则始于仓公《诊籍》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代有发扬者如《华氏中藏经》,孙思邈《千金方》及张洁古《医学启源》等。在《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辨证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6.
明朝万历年间,可称是我国历史的一个盛世,其社会发展,伴随科技文化的进步,其中在药物学上有《本草纲目》之问世,在医经研究方面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伤寒论条辨》、《医旨绪余》、《医贯》等论著。在临床医学方面有《赤水玄珠》、《万病回春》、《寿世保久》、《医村绳墨》、《疡医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幼科发挥》、《针灸大成》、《十八推拿秘旨》、《医宗入门》等,同时造就一代名医。  相似文献   

7.
对《新修本草》《蜀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绍兴本草》《大元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中华本草》《药典》等历代官修本草进行了史实追踪,系统展现了官修本草的历史沿革和学术变迁。  相似文献   

8.
奇經八脉中的冲脉,在人体生理活动中頗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妇女的生理活动。但历来对冲脉循行的記載頗不一致。考《內經》中談到冲脉的有《素問·上古天真論》《阴阳离合論》《評热病論》《腹中論》、《痿論》《奇病論》《骨空論》《水热穴論》《举痛論》,还有《灵枢·海論》《逆順肥瘦》《卫气》《动腧》《五音五味》《百病始生》《岁露論》(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于伏冲之脉。)等,此外还有《难经》《脉經》《奇經八脉考》,均有散在的論述。可是对冲脉的循行的部位,仍然沒有肯定的結論,使人对冲脉生理、病理的理  相似文献   

9.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10.
章穆,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清·乾嘉间鄱阳(江西波阳县)人。著有《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及《饮食辩录》等书,其中《饮食辩录》是章氏最得意之作。亦为医家病家乐读之书,仅从《饮食辩录》即可见章氏治学的四大特色。1 为病人写书,二十万言三载成章氏《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为中医诊断学、药物学增  相似文献   

11.
《药理学》是高等职业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许多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这门重要的课程。《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分子学》等课程为基础,是《基础医学》、《临床治疗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桥梁。《药理学》在学习时需要涉及多种基础医学药学知识,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抽象复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学术发展契机良好。只有深入学习经典著作,才能打下良好学术根基,才能取得较高学术成就。故综合前贤见解,仿儒家十三经之例,拟将《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中藏经》《甲乙经》《温病条辨》《本草从新》《医方集解》《古今医案按》等13部医籍列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著作,其"理、法、方、药、针、案"齐备,且具有内在的学术逻辑关联性,可作为最具基础性的中医学术入门与研究用书。  相似文献   

13.
《内经》的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说,主要在《素同》的《六节藏象论》、《灵兰秘典论》、《五藏别论》、《经脉别论》和《灵枢》的《天年》、《海论》、《五味》、《诀气》、《营卫生会》、《五癃津液别》、《本神》、《本脏》、《大惑论》等篇中作了阐述。其主要内容,以五脏为中心,讨论了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论述了精、气、神的生成、功能及其密切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一、“藏象”的含义及其形成“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  相似文献   

14.
各家对王清任学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任学说的形成既非凭空想象,亦非无稽杜撰,而是在吸取前人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王氏对前人经验和学说,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出入变通,敢于质疑,强调实效。评述前人成就持论中肯,敢于直言,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有所择从自成一家言。从其书中查得,他参阅了《内经》《难经》《伤寒论》《和剂局方》《本节纲目》《普剂方》《证治准绳》《图注脉诀》《图注难经》《瘟疫论》《医学正传》《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还吸取了王叔和、徐之才、  相似文献   

15.
赵良仁,字以德,浙江浦江人,从朱丹溪学医。光绪年间《浦江县志·艺文志》谓《医学宗旨》、《金匮方衍义》以及《丹溪药要》系良仁所撰是错误的。《医学宗旨》早已佚失;《金匮方论衍义》清初已难得完本,后由康熙间周杨俊依残本撰成《金匮玉函二注》。1958年本文作者在北京发现赵良仁《丹溪药要或问》二卷。经考,朱丹溪殁后,《丹溪药要》在传抄中曾有《语录》、《药要》、《治法语录》之名,良仁继承并发挥丹溪的学术思想,设问答形式,成《丹溪药要或问》。《丹溪药要》与《金匮钩玄》相一致。后传《金匮钩玄》是戴原礼手录订正的,理由不充分。现常见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以及《丹溪治法心要》皆是以《金匮钩玄》为纲领的。  相似文献   

16.
6岁上学 ,正是日伪统治时期 ,父亲不愿我去学校受奴化教育 ,就和几位学生家长合作前后请了两位私塾先生 ,在乡间设“专馆”。在这里我念了《三字经》、《千字文》、《朱伯庐家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的两卷 ,同时父亲还教我读《伤寒论》,旧式的教育方法 ,简单而又粗暴 ,死记硬背 ,背不出来就挨戒尺。虽然在战战兢兢中熬日子 ,却也在古汉语方面为以后的学习中医开辟了道路 ,奠定了一定基础。日寇投降后 ,我插班上小学 ,其间又念了《金匮要略》、《内经知要》、《本经便读》、《时方妙用》、《女科要旨》等。…  相似文献   

17.
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四经发挥》为针灸学著作,《诊家枢要》则是脉诊专著。《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成为注释《难经》的典范之作。本文通过对《读素问钞》和《难经本义》两书的分析探讨,论述了滑寿对《内经》、《难经》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蒲松龄不仅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著有《药崇书》、《草木传》等医学理论书籍。他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有讲究。蒲松龄在青少年时代,就阅读了不少中医药书籍,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在《聊斋志异》中也涉猎医疗保健内容,如《医术》《药僧》《金陵女子》《太医》《口技》《上仙》等文,几乎全是医药卫生和保健构成的故事情节。中医的望、闻、问、切、按摩、理疗、手术等内容无所不有;脉理、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下简称“吕书”)为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编撰而成。这部著作虽然以探讨治国安邦、选贤任能等为主,为泰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但其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讨论养生的,其养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重己》、《贵生》、《情欲》、《尽数》、《先己》、《仲夏》、《孝行》、《本味》、《达郁》、《侈乐》等篇,都有养生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最早见录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之,但未言著者。到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始称由陶隐居集。自此,言《别录》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集。郑樵在《校讎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一文中又说:“《名医别录》虽亡,陶隐居已收入本草。”加之《别录》中药物产地都是用前代的地名,因此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误认为非弘景所著。笔者认为,有关《别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