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论推拿手法的三大基本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拿医学,起自东方,源于中华。古称按摩,后称推拿。推拿按摩,实则一也。都是以两种手法的名称,来统称各种推拿按摩治疗手法,犹如用来统称针法和灸法一样。只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的习惯称呼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推拿手法之医疗作用的好坏强弱,将取决于推拿手法的熟练程度(即施术者的功底及对推拿手法的灵活技巧程度);推拿手法的作用力(即推拿手法的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用力形式、作用时间和作用频率等);和推拿手法的着力点(即被刺激的部位、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按摩及(TDP灯)红外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按摩及TDP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及TDP灯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全部有效,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63.33%;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按摩及红外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优于手法按摩联合红外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频电脉冲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腺功能的维护。方法选取产后的产妇1000人,分两组,观察组500人,应用低频电脉冲仪联合手法按摩,对照组500人,产后给予手法按摩,同时指导早吸吮,早开奶,按摩,哺乳等哺乳宣教。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和非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乳汁增多,乳腺通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脉冲仪联合手法按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建议产后妇女尽早进行产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在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乐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取的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对比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37例患者,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1.23±1.1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26.53±1.85)分,高于对照组的(19.32±1.78)分,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手法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治疗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针刀组为73.3%(22/30),按摩组为73.3%(22/30),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观察组为16.7%(5/30),针刀组为40.0%(12/30),按摩组为46.7%(14/30)。复发率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刀或传统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6.
按摩的方法治疗妊娠呕吐少有人用,笔者8年来常遇到妊娠呕吐患者,并传授自我按摩操作手法收到了较好疗效,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中抽取398名缺乳孕妇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手法按摩组、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对照组,口服中药组采用中药(黄芪15 g、王不留行9 g、通草9 g)加入猪蹄汤或鲫鱼汤同煮,饮汁食肉;手法按摩组指导产妇自行手法按摩乳房;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访视指导,同时观察上述四组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治疗,口服中药组99例,治愈19例,好转43例,总有效率62.63%;手法按摩组100例,治愈22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62.00%;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101例,治愈47例,好转35例,总有效率81.19%;对照组98例,治愈13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32.65%。四组比较,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口服中药+手法按摩组疗效显著。结论:口服中药+手法按摩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有助于母乳喂养,方法简便易行,利于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封闭结合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肩周围压痛点(或穴位)用炎舒松注射液,2%盐酸利多卡因针局部封闭治疗,然后行手法按摩治疗.结果 65例中临床治愈48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0例.结论 局部封闭结合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疗程短,疼痛缓解快,疗效满意,其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及随访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巩固,而且能够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按摩手法复位治疗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采用按摩手法复位治疗髋关节半脱位患儿67例.治愈6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按摩手法复位是治疗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脚法按摩     
脚法按摩不同于“踩(足乔)法”,是由手法按摩过度到脚上的,是髋、膝、踝、足等关节共同协调动作完成的。是由贾庆祥付主任医师于一九六九年首创,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腰腿痛常采用脚法按摩,其疗效优于手法按摩。现将脚法按摩介绍如下。所需设备:脚法按摩床。床上设有两根横杠,如同双杠,高度为术者站在床面上与肩平齐,两杠之间宽度超过术者屈宽10厘米,术者可双手抉持,并可将身体支撑在双杠上,以挖制按摩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常氏手法整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毅 《四川中医》2007,25(7):107-108
目的:观察常振湘主任医师整体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2例病例,通过整体按摩手法治疗。结果:134例手法治疗3次内治愈,另24例于手法治疗7次内治愈,14例好转,平均治疗次数4.1次,124例3~6月随访,腰椎功能正常,122例无症状复发,另有2例因久坐或外伤复发,经重新手法治疗治愈,治愈率92%,总有效率100%。结论:常氏手法整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法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妊娠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79.07%)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妊娠期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促使患者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产后乳汁淤积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初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50例)、乙组(50例)、丙组(50例)。甲组单独接受手法穴位按摩,乙组接受手法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丙组接受手法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治疗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3 d,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乙组、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房疼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房肿胀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汁排出通畅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初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观察手法按摩配合矫形器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观察组应用手法按摩配合矫形器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手法治疗,不配合应用矫形器。结果:对于不同年龄特征,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92.4%,对照组治愈率83.0%。结论:手法按摩配合矫形器综合干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且年龄越小、疗程越长、配合应用矫形器综合干预,愈后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按摩手法配合三七血竭胶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43例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均给予肌肉放松、穴位点按、腰椎侧扳等手法按摩及三七血竭胶囊口服(4粒/次,3次/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并对比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生活能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9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治疗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生活能力积分分别为2.15±0.89分、1.53±0.44分、2.17±0.7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04±1.85分、4.07±1.16分、8.57±2.39分(t=8.951、9.654、15.224,P0.05)。结论:按摩手法配合三七血竭胶囊是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黄敏 《河南中医》2016,(12):2153-2155
目的:观察中草药离子喷雾、手法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头面颈部烧伤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离子喷雾、手法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头面颈部功能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SHS2B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有效率为85.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草药离子喷雾、手法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头面颈部烧伤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辅助益生菌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12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加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病情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IL-6、IL-17、Ig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病情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久泻不止、大便稀薄、神疲纳呆、面色少华及舌质淡脉濡弱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17及IgA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按摩辅助益生菌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调节IL-6、IL-17、IgA水平,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敷背散贴敷后采用壮医手法按摩治疗小儿风热犯肺型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2例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1例,治疗组在敷背散贴敷后配合壮医手法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并记录其临床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敷背散贴敷后配合壮医手法按摩治疗,能减少治疗时间,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并提高其机体内的相关免疫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RI探讨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青壮年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4例(男29例,女2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MRI确诊,并采用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6个月后复查MRI,比较患者治疗前、后MRI图像上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率、突出物偏向角(AN值)及脊柱Cobb角、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共54个破裂型突出椎间盘。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后患者破裂椎间盘髓核的突出率减小,AN值增大,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P0.01;t=10.4,P0.05);Cobb角减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5.52,P0.05);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05)。结论: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青壮年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地促进脱出髓核吸收,恢复脊柱骨性结构的生物力学稳定,但对腰大肌的形态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