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引起药源性角膜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白内障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者193例(197眼)进行临床回顾,其中24例(25眼)发生药源性角膜损伤,对引起药源性角膜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药源性角膜损伤以术后2~3周发生的最多;以浅层点状角膜上皮浑浊所占比例最高.按高血压、高血糖、高龄等相关因素分析,损伤组相关性明显高于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0.01;χ2=10.41,P=0.00χ2=8.95,P=0.00);无损伤组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时间明显好于药源性损伤组(χ2=5.63,P=0.02;t=12.20,P=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引起的药源性角膜损伤明显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龄因素与药源性角膜损伤有关,白内障术后需要重视药源性角膜损伤的发生,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需要加强观察,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李艳红  盛敏杰  吴强  庄槿 《眼科研究》2007,25(12):975-977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筛选出白内障患者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术后第1d、用药后第3、7、14d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房水闪辉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手术创伤小,反应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患者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确诊的12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后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扎患眼,次日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对照组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6次/d,2滴/次;试验组加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两组滴眼液每周递减2次,均治疗3 wk.术后3 mo进行手术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评分、角膜上皮和/或基质缺损面积及修复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 mo的复发率是6.7%;试验组是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辅助应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治疗胬肉术后创面的愈合、眼表的重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糖尿病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于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且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104)术前1d和术后4wk使用10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联合术后4wk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B组(n=113)术后4wk只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观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的发病率和黄斑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结果:临床检查发现,A组黄斑水肿4眼(3.8%),B组黄斑水肿10眼(8.8%)。光学断层扫描检查发现,A组6眼(5.8%)发生黄斑水肿,B组12眼(10.6%)发生黄斑水肿。A组的黄斑中央区厚度小于B组(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并联合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术后单独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相比,前者可以明显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白内障手术前常规使用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手术前120例(120眼),随机分为6个组.术前分别以4次/d及1次/h两种频率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连续3d,检测用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结果 3种滴眼液按照两种使用频率连用3d,用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595~1.608,P>O.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及普拉洛芬滴眼液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分别使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抗炎效果。
  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01/10在我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使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氯替泼诺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地塞米松组)。观察术前术后的眼压以及炎症评分、舒适度评分。
  结果:共有143例143眼入选,其中氯替泼诺组有81例,地塞米松组有62例。两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4 d地塞米松组的平均眼压为16.5±3.1mmHg,显著高于氯替泼诺组14.7±3.7mmHg(P=0.004)。在术后第14d,地塞米松组有2例眼压高于21mmHg,停药后眼压可恢复至正常。
  结论: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抗炎效果相近,但是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对眼压的影响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眼睑炎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睑缘炎患者106例(175眼),对所有患者详细记录病史,并行眼睑刮片细菌学培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d对患者眼部自觉症状和眼部体征进行评分,结合治疗后14 d的细菌学培养阴转率,进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 患者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后14 d评定疗效,细菌培养阴转率为98.67%,临床治愈率为56.60%,临床有效率为94.34%,治疗后7d和14 d各项症状及体征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结论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眼睑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当天开放滴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开放滴眼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997例 (2 0 0只眼 ) ,分为两组 ,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滴复方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 ,消毒带孔塑料眼罩包眼。术后当天开放滴眼 ,每 2小时 1次 ,2小时、4小时及 2 4小时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内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 ,包绵质眼垫 ,2 4小时后接受检查。记录手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复合参数 (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患者感受、眼睑肿胀及结膜水肿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复合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异物感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眼睑肿胀、结膜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更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陈洁  王桂琴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02-2104
目的:探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应用于控制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2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用药组(试验组)、术后单独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组(对照组)。手术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1、7、14d观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评分; 并观察眼压变化及黄斑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100例120眼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术后1d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7、14d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值低。术前眼压试验组(14.657±2.605mmHg)和对照组(14.415±2.761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眼压:在术后1、7、14d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水肿发生率:对照组术后1、7、14d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3.3%,明显高于试验组的 0、0和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治疗效果较佳,是安全有效的,且不易发生高眼压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资料患者女性,50岁。2009年10月因"双眼异物感、流泪1个月"而诊断为"双眼上下睑内翻倒睫",以穹隆缝线并灰线切开为术式行睑内翻矫正术。术后局部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口服头孢丙烯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诉右眼外眦异物感。查体:右眼视力1.0,右眼上睑睑缘切口充血,睫毛未见倒入眼内,角膜透明,荧光素钠染色阴性。术后1周诉眼部异物感仍存在。查体:右眼视力1.0,角膜中央区上皮点状缺损,未见浸润灶。局部滴用抗炎、抑制沙眼衣原体、促  相似文献   

11.
关云凤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77-2378
目的:强调术后眼局部有效规律地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混合眼液的重要性,降低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由同一医生用相同耗材,行白内障囊外摘出118例118眼,其中,术后用氧氟沙星眼液加针剂地塞米松2.5mg、双氯芬酸钠眼液滴眼54例54眼(A组);术后用典必殊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滴眼64例64眼(B组)。每日滴术眼,观察3~6mo。结果:早期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24%,B组6%。这些后发性白内障多数在术后2mo内发生。结论:术后早期局部有效而规律地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混合眼液能够减少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19只眼)白内障术后发生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经改变治疗方案7d后,73.7%的病例症状减轻,52.6%的病例角膜水肿明显消退,角膜病变严重的病例经14~30d的治疗可完全治愈.结论 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是由于眼部不合理用药引起,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白内障术后规范用药、关注滴眼剂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对治疗和预防药物源性角膜病变至关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drug-induced keratopathy after cataract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 cases (19 eyes) with drug-induced keratopath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73.7% cases were reviewed 7 days after corrected treatment of medicament. The corneal edema of 52.6% cases obviously disappeared. The cases of serious keratopathy completely recovered in 14-30 days. Conclusions Drug-induced keratopathy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s mainly caused by abuse of topical drugs on the ocular surface with non-specifity as its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o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se drugs properly to avoid the toxicity of eye drops on the cornea. Proper prevention and active treatment are important to the drug-induced keratopathy after cataract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中局部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翼状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内>2mm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59例279眼,在显微镜下,按常规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头颈体部,用0.2mg/mL的丝裂霉素溶液在巩膜上作用3min,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缝合结膜,术后滴复方妥布霉素眼液,4次/d,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1次/晚,第7d拆线。随访12~18mo。结果:术后,271眼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97.1%;8眼复发,复发率为2.9%。单眼单侧、双眼单侧、单眼双侧的复发率分别为1.8%,2.5%,14.3%。结论: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单眼单侧翼状胬肉效果良好,复发率明显降低,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而单眼双侧的翼状胬肉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高凡  顾莉莉  王彦荣  王琦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59-2362
目的:探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及局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90眼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A组(研究组)术毕立即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次日给予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术后7d取下角膜接触镜;B组(常规用药组)常规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眼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A组术后6h,1、3d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d,三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三组均无完全愈合者;术后2d,A组的角膜上皮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0.015),而A组和C组及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早期应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加快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减轻局部疼痛,显著改善患眼局部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噻吗洛尔对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回退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8/2016-08收入我院的高度近视患者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90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7d,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8d开始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d开始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分别于术前、术后7d,1、3、6mo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角膜表面曲率、角膜基质厚度。

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均有差异(P<0.05),且术后6mo,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均优于对照组(0.03±0.01 vs 0.08±0.01; 0.15±0.33D vs -0.17±0.36D; 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角膜基质厚度和角膜表面曲均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7d,1、3mo观察组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眼压趋于稳定。

结论:LASIK术后早期应用噻吗洛尔能有效降低眼压,并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眼压稳定,阻止角膜膨隆,进而起到预防屈光回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我院从1990-05/2008-05给予284例30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泪道探通术,留针30min~2h,然后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1.5mL缓慢注入泪道。1次/wk,6次为1疗程。结果:患者284例308眼中,治愈252眼(81.8%),好转56眼(18.2%)。结论: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术在基层治疗慢性泪囊炎中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