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自70年代Grutizi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脉内球囊成形术(PTCA)之后,目前PTCA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PTCA后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再发心绞痛,其中59%为再狭窄所致[1]。现在成功PTCA后再狭窄平均单为33%[2]。为此,本文对35例成功PTCA患者进行了再发心绞痛和再狭窄的预防研究。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35例为1990~1994年全部PTCA成功(即PTCA后残余狭窄<30%)患者,男3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8.9岁。共扩张病变46处,其中左前降支(LAD)23处,左族支(LCX)10处,右冠脉(RCA)13处。狭窄程度100%者8…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十支架术(Se(m)已成为冠心病诊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效果肯定,大型医院已广泛应用。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对设备及技术的要求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为探求冠心病介入诊疗术中围术期的安全性。我们对188例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围术期程序化整体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开展经皮冠脉内成形术(PTCA)以来,已有40%的冠心病患者免于冠脉搭桥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又一新突破。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四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成功地进行了PTCA,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作为一种有效的血运重建手段,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PTCA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病人,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及疾病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于治疗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已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单支病变到多支病变及溶栓治疗后残留病变都可以采用PTCA治疗。对于梗阻血管未用链激酶治疗,也已采用机械性扩张而再通。 PTCA一个没能解决的问题是血管再狭窄,约有17-44%病例在PTCA术后六个月内发生再狭窄。其中一个因素是球囊的大小,另一个可能是扩张的时间。延长扩张时间可以增加成功率、降低再狭窄率。延长扩张时间可以用硝酸甘油和硝苯吡啶,但是硝酸甘油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病人有效。为此,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导管,能够在PTCA过程中进行连续灌注,以便延长扩张时间(称CPC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列作为使血管再通的有效措施。但对高龄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副作用研究较少。笔者对经治的8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尿激酶(UK)治疗的效果、副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药物与男性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人员对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药源性性功能障碍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目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需终身服用药物,而且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繁  相似文献   

8.
1977年Gruenting创立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国内1984年开展此项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目前在基层医院已广泛开展。我们自2000年8月~2003年8月开展PTCA及支架术治疗冠心病107例,手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翟艳辉 《武警医学》2008,19(11):1047-1048
医疗欠费是目前困扰多数医院的一大难题,已成为影响医院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近5年来以质量建院为主轴,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医疗欠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玲  余元清  段玉  付雪梅 《西南军医》2010,12(1):181-182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中90%~95%需要输液治疗,并且有冠脉造影、PTCA+支架手术等特殊检查及治疗,在这些病人中广泛应用留置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Gruentzig率先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己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大多数医院PCI手术常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但该技术存在术后卧床时间长,病人痛苦大,血管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具有痛苦小、住院时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影响飞行人员健康和飞行安全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且常可导致空中失能,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然而近年来发现,冠脉心肌桥(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ing,CMB)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导致急慢性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已成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因其发病率高,起病急,危险性大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但是,人们有时却容易忽略冠心病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鉴别。现报告笔者所遇到的3例误为冠心病的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例。一、』已包炎、心包积液误为冠心病、』已肌炎息者,女性,ig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憋气3天于1990年2月22日来院急诊。患者3天前自觉咽癌、流涕、头痛,服“复方新诺明”“羚羊清肺丸”等治疗。尔后劳动肘出现胸骨后疼痛及胸闷、憋气、纳差,在当地医院查』动电图示“ST-T改变”,即按冠心病、心绞痛给予静滴硝酸甘…  相似文献   

14.
医院常见医疗欠款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建国  杨毓馨 《西南军医》2010,12(3):544-545
医疗欠费,始终是困扰着医院管理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建设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制约了患者就医条件的改善,如何控制医疗欠费已成为目前及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磊  杨人懿  赵钢  胡友根 《西南军医》2008,10(6):151-152
安全工作是医院全面建设中具有经常性、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基础工作,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逐步建立和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为医院安全保障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医院安全管理体系,是医学模式发展和医院建设的需要,安全管理已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翠萍  周进科 《武警医学》1995,6(5):292-294
介入性治疗心血管疾病进展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心内科刘翠萍,周进科综述陈凤荣审校(北京100083)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心导管技术逐渐超出诊断范畴而进入治疗的领域。从7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目前已形成一门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MS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型.前者可通过药物治疗、PTCA或冠脉搭桥术来缓解症状,而后者由于起病突然、预后差且导致无可逆转的变化,其诊断和治疗倍受重视,对无症状冠心病的检出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故而寻求简便、有效、无创伤的检查方式为临床所亟需.  相似文献   

18.
PTCA术后拔除鞘管的护理与拔管反应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PTCA术后仍然有一些并发症产生,如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拔除鞘管的护理及拔管反应的预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病人为中心,实现病人诊疗过程时间更短、诊疗行为更规范、就医效率更高已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检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注重整个医疗工作的过程控制,流程问题是自然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突破口。手术科室是综合性医院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流程中潜在的瓶颈是影响整个医院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手术科室病人诊疗流程的现状,提出目前综合性医院手术科室流程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手术科室病人诊疗流程提出几点相关对策。1手术科室病人诊疗的常规运行流程现状分析病人从出现症状入院到确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慢性病人在不断增加,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更是居高首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不留疤痕、治愈率高,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故广泛被病人接受。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16例老年患者PTCA+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