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居精神病病人抗精神病药中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韩凤珍  张丽 《护理学杂志》2003,18(7):505-506
对服用抗精神病药中毒而来本院抢救的112例精神病病人中毒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服药自杀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多为青壮年,以故意服药者多见。提示必须加强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对自杀病人的防范,以降低药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精神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干预护理空军获鹿医院张秀贤,张雪琴在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以及病人体质的变化,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毛细血管扩张,血压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系统疾病[1]。笔者通过对住院的156例精...  相似文献   

3.
安全型约束带的研制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韩素云,王云霞,刘亚林在精神科约束带的利用率很高,一些自杀(伤)、他伤、毁物的病人,因意识障碍而躁动的病人,均需要保护性约束。而传统的约束带,易引起四肢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等。为此,我们研制了这种安全型约束带...  相似文献   

4.
对6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采用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减分率分析和护士工作自评,通过8周的观察,临床总体印象评定显示,研究组病情改善大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开放式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护理常见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康珍 《护理学杂志》2003,18(6):459-460
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及维护病人的安全和权益,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兆红  陈淑娟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35-836
对78例住院精神病痛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造成精神病痛人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对痰病无自知力和精神症状所致(占48.72%);12.82%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11.54%是由于对医护工态度不满意;26.92%是与病友、家属出现矛盾或受病区环境影响。提示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建设、转变管理模式,宣教家庭应对知识,可减少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丽 《护理学杂志》2004,19(21):66-67
选择已处于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编成小组,严格按医院旅游治疗管理制度实施院外旅游治疗2208例次,出现2例出走,1例及时制止,1例平安返家,未发生医疗纠纷。提出医院应严格掌握符合外出旅游病人标准并妥善组织,时刻谨记所负责任,规范服务行为,以国家的法律、医院的制度为准绳,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病人藏药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藏药行为调查,结果首次住院者藏药发生率显著高于2次及以上住院者;首次住院者以显性藏药为主,2次及以上住院者以隐性藏药为主(均P<0.01);藏药时期住院2周内占92.0%(92/100);藏药原因主要为病人缺乏自知力及对药物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提示针对病人不同的住院次数与住院时间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积极开展疾病、药物知识宣教,可有效制止或预防藏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庆美 《护理学杂志》1998,13(3):177-177
康复期精神病人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他们希望和周围的人(包括家庭成员)友好相处,得到信任和友爱,并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就是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即社交需要。1989~1996年,笔者针对病人上述需要,采取改善病房环境,建立休养委员会,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加强与病人家属的联系和实行开放管理的方法,以满足其心理需要,取得较好效果。1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根据马斯洛(AM)[1]的需要层次论: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希望在安定的环境中生活即有安全感,以上两点满足后就会有新的需要即爱…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丁佐梅 《护理学杂志》1998,13(4):197-199
为了筛选出一种对抗精神病所引起的药源性便秘进行标本兼治的方法,作者通过随机抽样,对住院的174例服用抗精神病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前3组为有药组,第4组为对照组),分别口服VitB1,温盐水,蕃泻叶合剂与对照组逐个进行对比观察,进行X^2检验。实验结果提示前3组对药源性便秘均有治疗作用,但对治疗效果,病人易接受程度及副作用大小比较,VitB1优于浊盐水及蕃泻叶合剂,有既治标又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晓兰 《护理学杂志》1995,10(2):127-128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护理湖南省郴州地区精神病医院罗晓兰目前,大多数精神病医院患者饮食采用集体用餐的方式,饭前将饭菜按份备好,然后督促病人进食。这种进餐方法有两个弊病:①对不同的病种、体质、性别、嗜好等患者,供给同样的膳食,不符合营养学的需求,从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以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10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小,多由警察或急救中心护送入院,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是其主要入院原因,同时伴有各种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多需要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两组比较,P〈0.05、P〈0.01)。结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400例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根据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评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根据经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结果 观察组患者敌对情绪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伴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在实施和解除保护性约束时,采用细化标准。护士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粗暴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痛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9例患者3d后症状减轻,6倒7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访6个月。5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但对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可改善住院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86~199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7786例中33例发生猝死的时间,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3~6个月出院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死因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关,提出应用抗精神病药要加强巡视观察及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性腹泻状况分析及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腹泻的状况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对13797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腹泻(HID)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HID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 13797例患者中.发生HID298例(2.16%),护理管理前HID感染率为3.08%(182/5914)。护理管理后为1.47%(116/7883),管理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24,P〈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HID的感染率较高与住院时间及饮食不洁或营养调配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可降低HID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的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及相互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SAS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焦虑发生率48.75%,女性及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生率高;应对方式多为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不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积极应对能降低虚伪程度,应运用社会认知疗法帮助病人调整认知结构,改善应对方式,以减轻其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8.
e应用信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对6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测查 评分,根据其评分值,实施针对性护理,3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较以往未以评分为依据实施护理的患者(病情、病程,住院时间基本相同)提前7~10d。家属满意度由以往的85%升至98%。提示,根据NOSIE-30评分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自制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安神健脾糖浆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应用自制中药安神健脾糖浆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对照组用对照糖浆,双盲对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自制病人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食欲差,便秘等项阶段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便秘的各阶段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安神健脾糖浆在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方面疗效确切,可作为精神病病人的一种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瑜珈健身法减轻抗精神痛药物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工娱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瑜珈健身疗法.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瑜珈健身法能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能减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消化系统、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