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1年1月、3月分别自两份进口鱼粉中检出2株婴儿沙门氏菌,编号为91-028和91-029。 一、分离培养 样品25g加入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37℃6小时预增菌,取预增菌液15ml接种150mlSC增菌基中37℃过夜,继在SS和DHL琼脂平板作划线分离培养,可疑菌落经克氏双糖铁和赖氨酸动力琼脂筛别,继之作生化培养和血清学检查。 二、培养性状 该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于1985年3月至6月,在南京玄武湖动物园采取熊猫、波斯猫等46种动物的正常粪便,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检验,结果从波斯猫的粪便中分离出一株耶氏菌,特报道如下。 取动物粪便标本放入改良PBS增菌液,于4℃增菌1天,接种SS琼脂。28℃培养48小时。挑细小、半透明和边缘光滑的菌落接种克氏双糖琼脂。选不发酵乳糖,不产气和发酵葡萄糖的菌株做E-15快速生化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于1986年3月从本省铜鼓县定江河水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菌号860211),鉴定为沙门氏菌Ⅲ(47:C:enxz_(15))。经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沙门氏菌专业实验室复核,为国内首次发现,特报告如下。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有动力的短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37℃18~24小时孵育,菌落中等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在肉汤培养其中呈均匀混浊生长;能被沙门氏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丰要特征是曲霉侵袭血管,导致感染部位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组织梗死,同时通过血流播散到其他器官组织.曲霉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及侵袭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尚不够清楚.Toll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分子在曲霉侵袭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黏附分子可能也参与了烟曲霉致病过程.受侵袭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发生形态学及功能改变,其变化情况与侵袭方式和宿主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质粒阳性株与其阴性变异株在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内生长的能力。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质粒阳性株可在小鼠体内脾细胞中生长,阴性株则否。在腹腔巨噬细胞内,不论体内或体外,两种菌株均不能生长。假结核耶氏菌毒力质粒阳性株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相似,但它在脾细胞内的繁殖速度明显高于后者。这些结果提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胞内寄生性与毒力质粒有关,但其胞内生长能力弱于其他种耶氏菌。  相似文献   

6.
李司忒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国外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引起的李司忒菌病(Listeriosis)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病原学、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等方面做一简单的回顾。 病原学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胞、需氧兼性厌氧杆菌,能在—0.4℃~50℃这个广范围的温度下生长;可产生溶血素,在血琼脂上能形成溶血环。温度在20℃~25℃时L.m表面能形成4根鞭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肉汤中的生长速度,比较研究了它在铁盐双相琼脂和布氏血琼脂双相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实验表明经43℃24小时培养后,铁盐双相琼脂上菌落生长数为1.64×10~8cfu/ml,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上则为2.85×10~8cfa/ml。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中进行培养,于42℃42小时菌液浓度即可达2.5×10~(10)cfu/ml,连续观察18.5天仍有活菌生长(7.0×10~5cfu/ml)。在pH值的测定中表明18~450小时的弯曲菌培养液,碱度逐步上升(pH7.2~8.6)。空肠弯曲菌在双相培养基中存活和繁殖比较适宜,但对此菌存活持续时间的长期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的关系。方法取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粪便分别接种于SS,MacConkey及血液琼脂平板上,35C24~48h后从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取l~3种优势生长的菌落数个进行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腹泻患者以非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者占67.0%(73/109),分离出共22种76株细菌、3株真菌,其中G-杆菌17种55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构林酸杆菌、液化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占58.0%(32/55);G 球、杆菌5种21株,以屎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为主,占71.4%(15/21)。30例健康人中未发现一例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生长者(P<0.001)。结论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草鱼肠道中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计算细菌数量,研究香港海鸥型菌GRAI株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15℃和>42℃的条件下不能生长,28℃是该菌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pH5.0~9.5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5.5~6.0;加热灭活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营养肉汤中65℃15min、90℃5min、100℃1min被灭活,而在用营养肉汤倍比稀释的草鱼糜中65℃20min、90℃8min、100℃6min被灭活。结论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为一种嗜温菌,对热和酸的抵抗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改良弯曲菌卵黄琼脂平板对来自鸡、猪和人的26株空肠弯曲菌传代后,放4℃冰箱内虽长达7天,少数菌株(7/26)已出现球变,但全能传代生长;而在改良弯曲菌血琼脂平板上至第5天即有部分菌株发生变异,传代中约1/3的菌株(9/26)已不能生长。另用含卵黄的选择性布氏肉汤培养污染于牛奶和光鸡体表的空肠弯曲菌有增菌作用,可以提高其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丝状真菌在质谱前处理方法上尚无规范化指南,寻求高效前处理方法为实验的关键,该研究以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为平台,探讨适用于质谱仪鉴定曲霉的最佳前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并经基因测序的非重复曲霉114株,以及标准曲霉菌株3株,分别采用磁珠研磨法、冷冻研磨法和甲酸萃取法对117株曲霉前处理操作后进行质谱检测,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下的鉴定率、置信度、峰数量、耗时以及图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117株曲霉分别采用磁珠研磨法、冷冻研磨法和甲酸萃取法进行前处理后获得的质谱鉴定率分别为90.60%、61.54%和57.26%。磁珠研磨法的鉴定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01),鉴定能力最佳,且获得的置信度和峰数量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所获得的蛋白特征峰数量更多、强度更强、更密集,结果可信度和图谱质量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结论 曲霉使用磁珠研磨法前处理后进行质谱鉴定可获得较理想的鉴定效果和蛋白图谱质量,适合常规实验室曲霉的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12.
曲霉性肺炎多属机会性感染,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紊乱所致。严重的侵袭性曲霉性肺炎可造成肺脓肿,继而形成支气管胸膜瘘、曲霉性脓胸,此时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疗效不佳。文献仅有少数病例报道,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成功治疗1例侵袭性曲霉性肺炎导致的曲霉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 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 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弱抗酸菌,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都准确的基础上,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结论 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鼠巢土的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J-7)的裂解谱,分析LJ-7的裂解能力及特点。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LJ-7对248株菌(包括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37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7株非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0株大肠埃希菌和77株其他菌株)在28℃、37℃及18℃3种温度时的裂解能力。结果 LJ-7对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及1株弗氏志贺菌有裂解作用;对其余236株菌均不裂解。在37℃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而在28℃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结论 LJ-7在28℃、37℃及18℃时均能裂解鼠疫耶尔森菌,对弗氏志贺菌也有裂解性作用。表明LJ-7裂解细菌谱较宽,在不依赖鼠疫菌的情况下可由其他细菌提供营养而存在,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环境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氏志贺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福氏志贺菌中qnr基因的分布.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26株福氏志贺菌的qnr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qnr基因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随机引物PCR法(ERIC-PCR)进行qnr基因阳性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 26株福氏志贺菌中,qnrAl、qnrS1和qnrS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30.8%、11.5%和3.8%;qnr基因阳性菌株对氯霉素、奈啶酸耐药.对诺氟沙星、哌拉西林耐药或中介;部分菌株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ERIC-PCR电泳图谱型显示.2株qnrAl基因阳性菌株属于同一谱型.结论 福氏志贺菌中存在qnr基因阳性菌株,部分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游泳池肉芽肿皮损中分离出海分支杆菌的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报告一例从游泳池肉芽肿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海分支杆菌。方法 标本的分离培养采用碱处理后接种酸L-J培基,置28℃和37℃两种条件下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绝对浓度法;菌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基(PNB、TCH、5%NaCl、葡萄糖琼脂、麦康盖琼脂)的鉴别及细胞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株在28℃中的生长明显优于37℃培养;并对INH、SM耐药,对RFP、EM敏感;经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人、畜沙门氏菌感染调查中,于1985年8月在建阳县曼头山良种场的猪粪便检出1株国内尚未报告的亚当斯图沙门氏菌(S.adamstua),现将分离方法与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离培养:新鲜粪便标本经S.F肉汤增菌,划线接种于S.S琼脂平板,37℃培养过夜,挑取可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广东省鼠疫静息期动物间及蚤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菌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鼠类回盲部内容物和猪、牛粪便分别放入改良PBS缓冲液中,置4℃增菌3周,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IN培养基; 蚤类直接拉胃接种IN培养基,置28℃24 h,挑取可疑菌落鉴定。结果疫源地从鼠、猪粪、蚤、死猪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61株,血清型0:3(40株),0:9(21株)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1株。非疫源地从鼠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氏菌1株。结论广东目前动物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普遍,猪感染率最高,局部已暴发流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偏低,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9.
<正> 1990年12月福州动物园两只大熊猫先后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炎,经抢救用药后治愈。此病是我国大熊猫的重要死因,至今病因不明。为了查明导致腹泻的病原,我们连续采集大熊猫粪便进行培养,并对恢复期血清进行抗体测定,检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大肠艾希氏菌为本次大熊猫急性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现简报如下。 一、病原菌分离 采集大熊猫发病当天(未服药)及病后2~3天粪便(已服药,但腹泻未止),接种于血琼脂、营养琼脂、SS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一种大肠艾希氏菌,病初呈纯培养,病后呈优势菌生长,恢复期不再检出。此菌生物学性状具  相似文献   

20.
翁毅力 《山东医药》2008,48(1):117-118
哥伦比亚血琼脂、5%CO2>环境、35℃、48 h培养用于分离尿液中阴道加德纳菌(GV);API 20 strep试验条用于菌种鉴定;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厌氧菌的琼脂稀释法.结果 :从临床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中成功分离到54株GV,该菌在哥伦比亚血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典型,API20strep试验条鉴定符合率91.7%~99.9%.GV对头孢菌素类高度敏感,部分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氨苄西林等耐药.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可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和API 20 strep试验条予以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