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小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31-131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TBA、PCⅢ、Ⅳ—C含量在肝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以肝硬化组(LC)和慢活肝组(CAH)升高明显。结论:血清TBA、PCHI与Ⅳ-C检测能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性,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TBA以及肝纤四项在肝病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以及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纤维化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检测42例急性肝炎、63例慢性肝炎、45例肝硬化及48例肝癌患者血清TBA、PCⅢ、Ⅳ-C、HA、LN水平,并设36例健康对照。结果 LN和Ⅳ-C在急性肝炎组中的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在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升高明显(P〈0.01);TBA、HA、PCⅢ在各肝病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发展,逐步上升。结论联合测定TBA及肝纤四项,既能了解肝炎活动对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又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与总胆汗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及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结果:肝硬化组血清总胆汁酸与Ⅳ型胶原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肝癌组及肝炎组升高不及肝硬化组。结论:血清Ⅳ型胶原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 Ⅳ),这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29例肝硬化患者及95例正常体检健康者的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HA、LN、PCⅢ、CⅣ)比健康对照组各项都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Ⅳ)的含量水平与肝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HA、PC-Ⅲ、Ⅳ-C及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108例肝病患者及9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0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A、LN、ⅣC、PC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中依次升高;PCⅢ到了肝硬变阶段并不再继续升高,反而比慢性乙肝重度组略有降低;LN、ⅣC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组升高较显著.结论四项指标反映了肝纤维化的各个侧面,多项血清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全面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早期诊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②方法检测5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IH、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③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血清HA、PCⅢ、Ⅳ-C、LN及TBA水平逐步增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BA与PCⅢ、Ⅳ-C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05;P〈0.05;P〈0、0005),但与LN相关不显著(P〉0.05)。④结论血清TBA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hl-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 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 (L N)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 型胶原及 L N、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 TBA。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 TBA、 型胶原及 L 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肝癌组及肝炎组升高不及肝硬化组。结论 :肝硬化组血清 TBA与 型胶原及 L 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法分别检测21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不同程度间TBA与HA、PCⅢ、Ⅳ—C、LN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组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不仅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黎 《当代医学》2010,16(31):82-83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0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25例健康者对比。结果各组肝病四项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升高,肝硬化病人的4项指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结论 4项指标HA、LN、PCⅢ及Ⅳ-C的联合测定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适合于动态观察肝病的进展,对肝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变化对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联合检测30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 型胶原(ⅣC)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LN、ⅣC 水平随着慢性化程度而逐渐升高.且以HA最为敏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联合检测HA、LN、ⅣC的含量,能较地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实质损害的程度,并能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 N )和Ⅳ型胶原(CⅣ)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1例肝病患者(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39例,肝癌组18例)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A、PCⅢ、LN和CⅣ等4项指标水平,比较各组肝病和对照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及各组肝病间HA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肝硬化组织、肝癌组 HA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P<0.01),肝癌组HA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HA 、PCⅢ、LN、C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HA、PC—Ⅲ、Ⅳ—C、L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检测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32例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45-14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三组肝病患者HA、PcⅢ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轻、中度肝病患者LN、Ⅳ—C升高不明显,重度患者HA、PCⅢ、LN、Ⅳ—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具有时间短、便于反复、动态检测的优点,结合两项以上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临床检出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及层黏蛋白(LN)联合检测对肝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健康人组22例、急性肝炎组1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25例及慢性重症肝炎组10例,分别检测血清HA,CIV及LN的水平;对肝硬化组三项指标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中HA,CIVLN的水平以肝硬化组和慢性重症肝炎组最高,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肝硬化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降低。结论:联合检测HA,CIV及LN可提高诊断肝纤维化敏感性,但特异性降低;其中HA+CI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最优联合。  相似文献   

16.
林英辉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03-1804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2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HA、LN、Ⅳ—C、PCⅢ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病患者轻、中、重度病人血清中HA、LN、Ⅳ—C、PCⅢ4项指标含量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肝硬化病人的4项指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结论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上述4项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6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同时与22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血清中HA、LN、PCⅢ、Ⅳ-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其中以HA升高幅度最为明显.结论:血清HA、LN、PCⅢ、Ⅳ-C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2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结果 血清中HA、PCⅢ、Ⅳ-C和LN的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依次升高,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明显高于急性肝炎(P<0.05)。结论 测定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对肝纤维化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姜春华 《实用新医学》2000,2(6):482-484
目的:探讨肝病患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72例肝病患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结果:4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轻-中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度)和活动性肝硬变中依次升高。两组间两两比较,除慢性肝炎(轻-中度)与急性肝炎间无显性差异外,均有显性差异(P<0.01)。4项指标同时升高仅见于活动性肝硬化组。结论:联合检测4项指标可增加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病情预后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变化与Child-pugh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B,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计算Child-pugh记分。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血清PCⅢ、Ⅳ-C、HA及SB水平进级升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B与PCⅢ、Ⅳ-C、LN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B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