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病人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可降低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 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化泉  刘家希 《天津医药》2018,46(8):789-79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是一类骨髓衰竭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是MDS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 其占总MDS患者的比例约为37%~67%, 并且是MDS的一项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进展高风险和总体生存期短相关, 并且限制去甲基化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治疗药物的使用。MDS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巨核细胞分化受阻、 凋亡亢进和血小板破坏增多等多方面因素。目前M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血小板输注。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TPO) 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亭和艾曲泊帕在治疗MDS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可有效减少出血事件和血小板输注量, 并且与免疫调节剂和去甲基化药物联用可增加临床获益。多项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新型TPO受体激动剂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结果将进一步指导MDS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成分输血的飞速发展,使临床急诊及手术患者对血小板输血的需求量增大,常规保存的血小板已不能满足临床血小板输血的需要。近年来低温冰冻血小板制剂的发展,为临床应急时的血小板输血提供了方便。我们在严格掌握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基础上制备冰冻血小板,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和临床出血病例106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疗方法不断改进,肿瘤治疗的疗效不断改善,但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始终存在,血小板减少是骨髓抑制的主要表现之一。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不仅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32例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制定了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使他们安全度过危险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药物化疗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致使血小板减少,严重的血小板降低易并发重要脏器出血而导致死亡,同时也迫使临床医生减低化疗剂量或疗程,甚至中断治疗以避免引起上述并发症.为提高临床疗效,预防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并发症,本科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及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化疗动物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对化疗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环磷酰胺引起犬和静脉注射卡铂造成食蟹猴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 ,观察rhIL 11增加血小板生成作用和对其它血细胞及骨髓的影响。结果rhIL 11对环磷酰胺所致犬血小板减少症和卡铂诱发的食蟹猴血小板减少症可明显增加血小板生成 ,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 ;也能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比例 ,而且能刺激骨髓 ,促进巨核细胞和多种细胞集落的形成。结论rhIL 11可刺激受抑制的骨髓 ,促进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及多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需要大量输血患者共30例,上述患者为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同时排除感染患者、发热患者、败血症患者、肝脾肿大患者、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上述患者24h内输入血量平均为(5000±430)ml。输血前后测定患者血小板数量。结果本组30例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最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血时会出现稀释性血小板数量减少,当输血后血小板数量过低时,要及时输入新鲜的血小板,防止患者出现血小板缺乏性出血。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为特征。目前脾切除仍是二线治疗的首选,但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近年来,针对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而采用促血小板生成剂和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等逐渐应用于治疗难治性ITP。本文综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难治性IT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切除术为较大的泌尿外科手术,失血量较大,许多专家都在不断地探讨止血方法,以降低出血量,减少输血量。膀胱癌,放射性膀胱炎等所致的出血,目前临床上也无良好的止血方法。我们试制1%硫酸铝钾灌注液用于前列腺切除术中止血及膀胱癌、放射性膀胱炎所致的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畅  王椿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5):269-272
血小板生成素(TPO)可刺激处于增生各个阶段的巨核细胞,提高血小板数量.虽然重组TPO产品可刺激全身性的中和抗体产生,但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药的临床研究提示,新型TPO产品有望安全有效地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减少是肿瘤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影响化疗剂量的应用和治疗的完成,严重时可出现明显的多系统出血表现,而危及生命.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是一种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能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我们自2007年2月应用rhIL-11治疗34例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化学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所有的抗癌药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恶性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可出现全血减少,易并发口腔及身体各部位皮肤黏膜的感染、出血等,影响化疗的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选择相同方案、每平米标准剂量的治疗方案。化疗结束后两组出现血小板≤10×109· L-1,临床有明显出血倾向时,予以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组于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注射rhIL-11,1.5 mg· d-1,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 L-1的病例数、出血情况、血小板输注剂量及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 L-1的病例数及化疗后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IL-11用于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恢复时间,毒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线人白细胞介素—11对化疗动物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口服环磷酰胺引起犬和静脉注射卡铂造成食蟹猴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观察rhIL-11增加血小板生成作用和对其它血细胞及骨髓的影响。结果 rhIL-11对环磷酰胺所致犬血小板减少症和卡铂诱发的食蟹猴血小板减少症可明显增加血小板生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比例,而且能刺激骨髓,促进巨核细胞和多种细胞集落的形成。结论 rhIL-11可刺激受抑制的骨髓,促进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及多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滤除白细胞输血和未滤除白细胞输血的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反复输注滤除白细胞输血者,HLA抗体阳性率8.6%(3/35),HPA抗体阳性率11.4%(4/35),其中3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3例; 反复输注未滤除白细胞患者,HLA抗体阳性率54.8%(23/42),HPA抗体阳性率14.3%(6/42),其中5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20例。两组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汤玉泉  徐世荣 《河北医药》1998,20(6):367-368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重视,随着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血小板输血的应用量逐年增加。但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不容忽视,不少患者由于产生了血小板同种免疫,表现出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及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32例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输血同种免疫性抗体的研究,并对9例严重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患者给予配合性输血治疗对策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84-85
目的:探讨制备血液滤白过程中需掌握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制备成分血的四联袋,海尔血液滤白柜进行血液滤白。结果: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凝血因子则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使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部分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可能从10.90%降至0.78%。结论: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防止异体免疫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减少输血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异常、器官再灌注损伤,延缓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以及增加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除去了某些病毒,如HIV、CMV、禽流感、疯牛病的载体,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辐照成分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作用及输血效果。方法观察81例血液病患者输注以铯(137Cs)为放射源的γ射线辐照血液成分,铯辐照的悬浮红细胞共387U、单采血小板共187个治疗量,比较输血前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患者有无皮肤病变、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骨髓造血异常等表现。结果辐照成分血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RBC、Hb、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TA-GVHD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铯辐照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并能升高红细胞数、提升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小板计数,在血液病的支持治疗中起到改善贫血、有效预防出血的作用,输血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临床用阿克霉素A治疗实体型肿瘤的结果。Ⅰ期临床研究:用药剂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骨髓抑制,一次注射剂量超过100毫克,约2周后白细胞减少到2000/毫米~3,在1~2周内恢复正常水平。白细胞减少前几天血小板减少,恢复较快。在一些病例中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