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饮食呛咳,咳嗽反射减弱,尤其是重症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卒中患者死于肺部炎症者占卒中死亡病例的34%[2].现对本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1-2],仅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脑卒中[3]。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4],静脉溶栓治疗是AIS发病3 h内的首选治疗,能够再通中、小动脉闭塞,但对大血管闭塞卒中疗效差[5]。另外,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适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的发病率: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40~200/10万,其死亡率是世界范围内的第2位死亡原因,估计每年大约有510万人死于卒中。而卒中的死亡率约是急性心梗的4~6倍。前苏联最高、意大利最低。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200万,现有脑卒中幸存600~70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1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42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访21日欧洲卒中积分(ESS)和90日Barthel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BI)。结果:治疗组14日内病死率为3.8%,其中死于非脑内原因者占16.7%,感染发生率22.4%;对照组分别为6.3%、33.3%、2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1日ESS评分治疗组为(84.6±11.1)分,对照组为(68.1±10.4)分;随访90日MBI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常规治疗模式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王宇  王炯 《河北医药》2012,34(15):2364-2365
脑卒中俗称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致病死因,致死者占死亡总数的22.45%[1].世卫组织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1人因卒中永久残疾[2].  相似文献   

6.
<正>误区01:我不会得卒中很多人觉得,脑卒中是老年病,我年轻,祖上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卒中。其实,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此生遭遇卒中,每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脑卒中造成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损失,超过心梗的DALY损失,居世界之首。世卫组织MONICA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比例迅增,每年有150万至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其中约有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疾。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在恢复大脑组织血流之前,每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以及长达7.5英里的有髓神经纤维。即使侧枝循环建立,也要通过再灌注治疗恢复半暗带和脑组织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关系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以及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关系。方法将19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和病死率的关系,同时将106例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和高血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和上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且出血性卒中更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更易导致脑卒中患者的死亡,且出血性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比缺血性卒中更易导致患者的死亡;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上消化道出血也相关,且合并有高血压比糖尿病更易在此类患者中出现。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卒中早期积极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发布的全国31省脑卒中患病率区域分布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现北高南低的明显区域差异,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疾病(170万人),3/4的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残疾。2010年我国前3位致死疾病为卒中(172.67万人)、冠心病(94.87万人)、慢性阻塞性肺病(93.4万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 5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后查心肌酶及心电图,动态观察,查48例对照组心肌酶.结果 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水平较缺血性卒中组高;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45例有心电图异常(82.6%);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谱,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以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为其共同特点的一组疾病。此病在发达国家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在美国估计每年有40多万人患脑卒中。卒中又分为脑出血(ICH)和脑梗死两类。ICH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0%~30%,约90%的ICH发生在大脑半球,其次为脑干、小脑;年龄50~79岁为主,男多于女;15%~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中风期。因此降低脑出血病人病死率和减少愈后并发症的关键是急性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研究病例268例,对其急性期糖代谢异常在年龄、卒中类型、既往病史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后1周内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糖代谢状况.结果 年龄≥65岁、女性、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体质指数≥30 kg/m2、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7分、体质指数<30 kg/m2、无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268例患者入院 1周时正常糖耐量(IGT)检出率为(116/268)56.72%,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72/268)26.87%,糖耐量受损(80/268)29.85%;患者出院3个月时IGT检出率为(108/268)40.30%,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68/268)25.37%,糖耐量受损(92/268)34.33%.住院1周时和出院3个月时糖耐量糖代谢异常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65岁、女性、出血性卒中、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监测血糖,并及早对异常的糖代谢状态进行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1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CS发生率为55.0%(104/189),其中84,6%(88/104)发生在72 h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80.2%(65/81),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P<0.01),合并CCS的脑卒中死亡率为26.9%,高于未合并CCS的脑卒中(P<0.01).结论 CC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有关,合并CCS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在脑卒中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中风)是中医“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卒中有160万。脑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二的比例为6:1,而在缺血性卒中,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和脑栓塞,后两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死。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认为,应从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活血化瘀着手。本研究对中药在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中的作用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凯力康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对于血压以及对于卒中后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注射凯力康(0.15PNA/d)10d,动态检测患者血压变化,了解凯力康治疗剂量对于卒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30例患者卒中急性期不做降压处理作为对照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了解凯力康对于急性卒中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凯力康注射液治疗剂量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于血压正常者降压作用不显著。凯力康对于急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有明显降低作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运用凯力康可以明显减低卒中后的血压升高,同时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徐荣贵 《安徽医药》2014,18(1):122-125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症状,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3月-2013年5月收治该院的73例脑卒中肺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同期70例未发生感染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明确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对该病发生的影响,并对其既往史及系统疾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0岁以上脑卒中老年患者感染肺炎的比例为76.8%,且男女比例为5:3;基础疾病中以糖尿病、急性支气管炎和抵抗力下降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5.6%、79.5%和83.6%;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呼吸系统疾病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OR值为6.808、7.032、7.404和5.98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感染肺炎的几率较大,糖尿病、急性支气管炎及抵抗力下降是卒中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廖清霞  邓懋清 《北方药学》2010,7(4):10-10,33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在判定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严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的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皮静 《家庭医药》2023,(11):56-57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近1000万人死于脑卒中,其中超过6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中国,脑卒中的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10万人中就有240人死于脑卒中。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无数家庭的悲剧和痛苦。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当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或脑组织出血时,就会引发脑卒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被成功抢救后仍会遗留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常在早期治疗阶段即康复期并发早发性抑郁症,其发病率多数研究报道为30%~60%[1,2],抑郁症已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若不及时治疗将对随后的神经功能康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现通过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以评价抗抑郁治疗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根据卫生部的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脑血管病新发病例有250万人,而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多达150多万,其中脑梗塞患者约占60%~80%。另外,在存活下来的脑血管病患者中,非常容易再次或多次发病,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