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究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α1-MG)的影响。方法 11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组(35例)、黄葵胶囊组(38例)、联合组(42例)。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黄葵胶囊组给予黄葵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 治疗后,达格列净组FBG为(6.79±0.96)mmol/L、2 h PG为(10.12±2.07)mmol/L、HbA1c为(7.03±1.02)%;黄葵胶囊组FBG为(6.64±0.91)mmol/L、2 h PG为(9.34±1.96)mmol/L、HbA1c为(6.71±0.94)%;联合组FBG为(5.60±0.76)mmol/L、2 h PG为(5.65±1.13)mmo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达格列净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达格列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值和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Scr、BUN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HbA1c、Scr、BUN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BG(5.21±1.01)mmol/L、2 h PBG(7.80±1.71)mmol/L、HbA1c(6.22±1.59)%、Scr(332.18±111.71)μmol/L、BUN(17.22±1.59)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8±2.41)mmol/L、(8.89±2.29)mmol/L、(8.33±1.94)%、(555.43±173.29)μmol/L、(23....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采用津力达颗粒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采用津力达颗粒治疗, B组采用津力达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联素]水平及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治疗后, B组TG(1.53±0.24)mmol/L、TC(4.55±0.67)mmol/L、脂联素(6.13±1.25)μg/ml均低于A组的(1.86±0.41)mmol/L、(5.33±0.71)mmol/L、(7.22±1.2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FPG(5.53±0.67)mmol/L、2 h PG(6.72±1.35)mmol/L、HbA1c(5.09±0.16)%均低于A组的(6.17±0.75)mmol/L、(8.14±1.81)mmol/L、(6.11±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气阴两虚型DKD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联合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MALB)、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的中医症状评分(9.04±1.18)分低于常规组的(14.61±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 A1c、FBG及2 h P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的Hb A1c、FBG及2 h PG分别为(5.23±1.02)%、(5.58±1.22)mmol/L、(6.52±1.36)mmol/L,低于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取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厌食、呕吐、便秘、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1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2.60±0.30)mmol/L、TG(1.44±0.53)mmol/L、TC(4.02±0.77)mmol/L低于对照组的(3.79±0.47)、(2.38±0.66)、(5.74±0.84)mmol/L, HDL-C(1.37±0.16)mmol/L高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6.
周岩  迟丽屹  吴大方  宋菲菲 《中国医药》2013,8(8):1109-1111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42例)和二甲双胍组(44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5 ~0 μg,2次/d),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500 mg/次,3次/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空腹C肽(FPC-P)、餐后2hC肽(2 h PPC-P),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6周后,2组的FBG、2 hPG、HbA1c、BMI、TC、TG均下降[艾塞那肽组:(6.6 ±1.3)mmol/L比(7.6±2.1)mmol/L,(9.1±1.9) mmol/L比(16.6±1.4) mmol/L,(6.2±0.9)%比(8.2±1.7)%,(24.4±1.4) kg/m2比(28.0±2.3)kg/m2,(5.2±1.4) mmol/L比(6.6 ±2.1)mmol/L,(1.4±1.2) mmol/L比(2.6±1.6) mmol/L;二甲双胍组:(6.8±1.3)mmol/L比(7.6±2.1)mmol/L,(9.0±2.1) mmol/L比(16.9±1.6)mmol/L,(6.6±1.8)%比(8.4±1.9)%,(25.4±1.8) kg/m2比(27.9±2.5)kg/m2,(6.0±1.6) mmol/L比(6.7±2.4) mmol/L,(2.2±1.5) mmol/L比(2.8±1.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艾塞那肽组的BMI、TG、T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TC、TG等代谢指标,改善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A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B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8.2±2.0)mmol/L、(8.6±1.6)mmol/L、(7.9±1.1)%,观察A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6.8±1.4)mmol/L、(7.0±1.5)mmol/L、(7.0±0.7)%,观察B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7.4±1.2)mmol/L、(7.8±1.8)mmo...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盐亭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hPG、HbA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1c,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某医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A 30例: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B 30例:用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FBG、2hPG、HbA1c、BMI、FIns分别为:(7.6±1.8)mmol/L;(10.6±1.8)mmol/L;(7.3±1.7)%;(24.3±1.7) kg/㎡;(10.6±1.1)μU/mL。治疗组A分别为:(6.3±1.7)mmol/L;(8.8±1.8)mmol/L;(6.7±1.3)%;(23.4±1.0)kg/㎡;(11.7±1.1)μU/mL。治疗组B分别为:(6.5±1.4)mmol/L;(8.6±1.6)mmol/L;(6.5±1.4)%;(24.1±1.2)kg/㎡;(11.2±1.1)μU/mL。三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A、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的效果,以及对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FPG、2 h PG、HbA1c水平、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6.14±0.86)mmol/L、HbA1c(6.08±1.13)%、2 h PG(7.34±0.86)mmol/L低于对照组的(9.35±1.03)mmol/L、(8.59±2.48)%、(13.25±1.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79,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70.53±9.45)kg、HOMA-IR(1.34±0.39)、BMI(21.28±3.45)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80.26±10.03)kg、(3.01±0.58)、(28.26±5.0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8,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FPG、2 h P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有效降低体重、BMI、HOMA-IR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一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TC、T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120.75±8.95)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5.37±6.37)mm Hg、FBG(6.44±1.75)mmol/L、HbA1c(6.60±1.58)%、TC(4.29±0.84)mmol/L、TG(1.22±1.1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8.93±9.59)mm Hg、(82.73±7.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二甲双胍单一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22.12±0.32)kg/m2、FPG(6.12±0.32)mmol/L、2 h PG(8.12±1.52)mmol/L、HbA1c(6.21±1.32)%、空腹C肽(0.56±0.21)nmol/L、餐后2 h C肽(1.50±0.01)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98±0.21)kg/m2、(7.89±1.54)mmol/L、(9.89±1.14)mmol/L、(8.22±1.54)%、(0.45±0.21)nmol/L、(1.62±0.14)n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其效果与单一治疗相比更为显著,且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BG为(7.4±1.2)mmol/L,PBG为(10.2±1.7)mmol/L,HbA1c为(7.7±1.7)%,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BG为(6.1±0.7)mmol/L,PBG为(6.1±0.7)mmol/L,HbA1c为(5.1±0.8)%,治疗组患者的FBG、PBG、HbA1c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同时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比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46例)及二甲双胍组(39例).西格列汀组每天予以西格列汀100 mg(1次服用),二甲双胍组予以二甲双胍1500 mg(分3次服用).2组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改为二甲胍1500 mg(分3次服用)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服用)继续治疗12周.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单一治疗12周后及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继续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LDL-C、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结果 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BG、HOMA-IR、HbA1c明显下降[西格列汀组:(7.4±1.2) mmol/L比(9.6 ±2.4)mmol/L,(9.0±1.4) mmol/L比(13.2±3.4) mmol/L,(3.2±0.5)比(6.2±0.5),(7.1±1.1)%比(8.7±2.5)%;二甲双胍组:(7.3±1.1) mmo]/L比(9.5±2.5)mmol/L,(8.9±1.5) mmol/L比(13.6±3.2) mmol/L,(3.3±0.4)比(6.0±0.7),(6.7±1.2)%比(8.6±2.6)%;P<0.05].联合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FBG、2hBG、HOMA-IR、HbA1c均进一步下降,分别为(6.7±1.1)mmol/L、(8.1±1.2)mmol/L、(2.3±0.3)、(6.3±1.3)%,与西格列汀组及二甲双胍组单一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使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理孝文 《淮海医药》2023,(3):294-296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轻度肾损伤患者糖脂代谢及肾脏保护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T2DM合并轻度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组和A组,每组30例。B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A组采用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功能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肾功能指标、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B组(73.33%)(P<0.05)。治疗3个月后,A组2 hPG、FPG、HOMA-IR及HbA1c[(7.43±0.86)mmol/L、(5.67±0.83)mmol/L、(2.03±0.42)、(6.31±0.35)%]均低于B组[(8.21±0.77)mmol/L、(6.94±0.71)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5名,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降糖药组(A组)40例,给予瑞格列奈;胰岛素组(B组)35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及16周后的HbA1c达标率、空腹及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A组8周及16周时HbA1c分别降低(3.41±1.00)%、(4.26±1.28)%;B组降低(3.61±1.63)%、(4.16±1.55)%.16周时空腹血糖A组降低(4.80±2.05)mmol/L;B组降低(4.89±2.98)mmol/L.16周时餐后血糖A组降低(8.36±4.46)mmol/L;B组降低(9.21±4.60)mmol/L.分别对照AACE(HbA1c<6.5%)及ADA/EASD(HbA1c<7.0%)标准,8周时A组达标率为25.0%及47.5%,B组为22.9%及51.4%;16周时A组为60.0%及87.5%,B组为45.7%及74.3%.A组患者依从性佳者比例为37/40,B组为15/35.低血糖发生次数A组2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13、7及0;B组6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20、40及0,B组总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组.16周总治疗费用A组为(1835.10±759.03)元,B组为(2293.30±727.12)元.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A组(104.64±13.68)分,B组(103.80±10.93)分,16周后A组(128.74±18.10)分,B组(119.63±16.23)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口服药物组的生活质量较胰岛素组高.结论 新诊断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两组降糖效果相当,口服药物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总治疗花费少,依从性好,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度拉糖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均给予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P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和体重,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患者FPG水平(7.52±1.23)mmol/L、2 h PG水平(10.87±3.58)m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9.98±2.94)、(15.95±3.63)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患者FPG水平(6.93±1.06) mmol/L、2 h PG水平(8.17±2.20)mmol/L、HbA1c水平(7.13±1.15)%、体重(65.72±9.84)kg均低于治疗前的(9.98±2.94)mmol/L、(15.95±3.63)mmol/L、(8.56±1.61)%、(72.37±10.13)kg,空腹C肽水平(3.96±1.94)ng/ml高于治疗前的(2.50±1.54)n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39例空腹血糖(FBG)≥10mmol/L,餐后2h血糖(PG2h)≥13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比较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仅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建议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养阴调肝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养阴调肝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66%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及血压升高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A1c、FPG、2 h PG、HOMA-I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A1c、FPG、2 h PG、HOMA-I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A1c(5.2±0.4)%、FPG(4.8±0.6)mmol/L、2 h PG(5.9±1.4)mmol/L、HOMA-IR(1.3±0.5)均低于对照组的(6.6±0.7)%、(5.5±0.6)mmol/L、(6.6±1.8)mmol/L、(1.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阴调肝汤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血糖并稳定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1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74例)和研究组(77例)。参照组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研究组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BG(6.04±1.28)mmol/L、2 h PBG(10.62±0.84)mmol/L、HbA1c(4.03±1.32)%、FINS(14.83±0.68)mIU/L均低于参照组的(7.28±1.02)mmol/L、(12.94±1.76)mmol/L、(7.75±2.01)%、(16.19±0.53)mI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低于参照组的10.81%,治疗总有效率83.12%高于参照组的60.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时候,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