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马天安 《中国药房》2014,(43):4113-41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正散合桂枝汤治疗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每天1次/d,连续针灸6天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为83.66%、91.83%,高于对照组的53.06%、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H-B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部残疾生活社会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中药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温针灸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及面部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面部症状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88例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分级,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Sunnybrook评分(83.34±7.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7±6.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针刺治疗相比,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温针灸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小电针透刺治疗,研究组44例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面神经功能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 0.05);且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评分为(83.27±8.24)分,高于对照组的(69.72±13.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 0.05);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31.62±2.63)分、(32.13±4.29)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8、8.724,P 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强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10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隔姜灸治疗组,每组50例。隔姜灸治疗组采取隔姜灸治疗,热敏灸治疗组则采取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侧眼轮匝肌波幅下降的比例、患侧口轮匝肌波幅下降的比例、面部残疾指数(FDI)(社会以及躯体功能评分)、患侧和健侧瞬目反射(BR)潜伏期差值,难治性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面部活动功能有效时间以及患侧口轮匝肌肌电图异常情况。结果热敏灸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隔姜灸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敏灸治疗组患侧眼轮匝肌波幅下降的比例、患侧口轮匝肌波幅下降的比例、社会以及躯体功能评分、患侧和健侧BR潜伏期差值改善程度优于隔姜灸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治疗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面部活动功能有效时间分别为(9.57±1.45)、(13.21±1.82)d,均短于隔姜灸治疗组的(12.67±2.22)、(16.4±1.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治疗组治疗后后患侧口轮匝肌肌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隔姜灸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AKS膝评分、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2.02±0.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0.84)分, AKS膝评分、功能评分分别为(90.65±4.26)、(88.14±5.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4.12)、(77.55±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分别为(-3.12±0.30)、(127.18±1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0.38)、(106.40±1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对照组患者在院自愿接受毫针针刺治疗,43例观察组患者行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者临床总有效率75.6%,治疗后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儿96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临床观察.于2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结果 针药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对患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天麻泽泻汤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 50例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泽泻汤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评分(0.83±0.13)分、头晕评分(0.52±0.21)分、健忘评分(0.28±0.13)分、失眠评分(1.97±0.59)分、头昏评分(1.65±0.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5±0.78)、(1.47±0.59)、(1.41±0.23)、(3.22±1.20)、(2.84±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状态评分(79.62±12.03)分、躯体功能评分(76.53±10.22)分、社会功能评分(78.17±10.02)分、情感功能评分(79.53±12.17)分、总体健康评分(79.65±12.2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53±9.25)、(69.22±10.12)、(63.23±10.24)、(63.25±9.42)、(66.14±1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采取天麻泽泻汤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甩针挂钩法联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甩针挂钩法结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的H-B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后的H-B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甩针挂钩法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既改善了患者面容的美观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又降低了面部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温中散寒汤联合四步法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中医科室2020年3月~2021年3月诊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治疗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0例。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温中散寒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四步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部残疾程度及面部静态对称情况[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改良Portman评分]、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不良反应(瘙痒、干呕、食欲下降、失眠)。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DI、改良Portman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FDI、改良Portman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IgG、IgA、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化瘀醒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中药化瘀醒脑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81.3±1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化瘀醒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给予针灸治疗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特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6例,根据就诊序列号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针灸治疗,观察组针灸+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例、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面部残疾指数(FDI)量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给予针灸治疗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巴胺及酚妥拉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东营市正骨医院院收治的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及酚妥拉明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SF-36量表生命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1.9%(χ~2=8.862,P<0.01);观察组躯体健康评分(83.5±3.4)分、心理健康评分(81.9±4.8)分、情感功能评分(84.8±4.5)分、社会功能评分(82.7±4.4)分,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及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6.45±1.56)d、腰椎可正常活动时间(8.21±2.51)d短于对照组的(9.21±2.92)、(11.13±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56±0.11)分低于对照组的(3.21±0.45)分、生活质量评分(93.19±3.01)分高于对照组的(84.21±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常规方法联合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16.34±2.55)分,观察组为(19.23±2.51)分,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5.37±2.41)分,观察组为(12.29±2.13)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海城市中医院针灸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0)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n=30)基于对照组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低于观察组96.7%,对比(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嗜睡、血压升高、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oCA评分(25.78±1.37)分高于对照组的(22.47±1.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0.41±2.12)分高于对照组的(56.39±2.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托吡酯应用于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与MA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17评分(10.36±2.52)分与MADRS评分(13.43±1.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43±2.64)、(17.66±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78.42±6.25)分、物质生活(78.53±5.48)分、躯体功能(78.34±6.33)分、社会功能(80.44±5.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26±7.45)、(68.42±6.52)、(67.34±7.44)、(70.55±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实施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患者抑郁情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加味丹栀逍遥丸联合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丹栀逍遥丸治疗。比较两组躯体形式障碍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躯体形式障碍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45±1.25)、(8.21±2.5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6±2.21)、(11.12±3.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7.56±1.21)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19±1.32)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21±0.12)分、生活质量评分(94.19±4.35)分优于对照组的(11.21±1.55)、(12.19±1.78)、(2.12±0.23)、(84.19±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肠溶片联合加味丹栀逍遥丸对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躯体形式障碍,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