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铎,男,生于1937年,辽宁省本溪人。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尤擅中医内科心系肺系病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任内蒙古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华北地区中医男性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包头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市人体生命科技研究所所长,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教授。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为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近年来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1疖病张某,男,28岁,农民,2002年4月6日就诊。患疖病3a余,曾在当地卫生院用抗生素、维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凉血之剂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糖尿病中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平  杜建勇  张亚丽 《陕西中医》2007,28(9):1199-120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及当代的糖尿病中医辨证与治疗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同一糖尿病人群中的不同患者可选用完全不同的中药治疗,对于疾病的征候群,只要证同,虽病不同也可用同一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惠光明老中医年逾7旬,行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毕生运用硇砂丸治验案例甚多,此就消化系病的治疗经验简介如下。硇砂丸由硇砂、干漆、吴萸、草蔻仁、巴豆、丁香各30克,大黄、阿魏、莪术、白胡椒、槟榔各15克。先将巴豆去皮芯;干漆炒至冒青烟为度;阿魏醋炒;硇砂以高粱酣煮化,同余药共研为末,混合均匀,制成绿豆大小水丸。成人10~15粒,儿童酌减,临睡前服1次。1.急性胃炎适用于因饮食不慎,积滞于胃肠中,腑气不通,气血阻滞者。本方有消食通腑、理气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胡洋 《中医研究》2014,(11):42-43
何华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112”跨世纪人才工程临床专家.他业医3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和老年病,尤其对于郁病的治疗颇有见地,常取桴鼓之效.郁病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医学在治疗郁病上有独特的优势,何华教授善于从心、肝、脾论治郁病,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方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且无器质性疾病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泄型、便秘型、腹泄便秘交替型.腹泄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腹痛"、"泄泻"、"滞下"等范畴,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2005-06- 2006-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仲景乌梅丸汤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6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余近几年来用逍遥散治疗乳腺增生病107例,均获较为满意的疗效,兹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107例均符合1979年第二次全国乳腺癌会议关于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例,女性103例;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48岁;好发年龄为30~45岁.共80例(占74.7%);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  相似文献   

8.
三物备急丸出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由大黄、巴豆、干姜三药组成,用于治疗温下、里寒实证之寒冷积滞之病,攻逐积冷。笔者临症运用多例,疗效卓著。 [例一]李某,男,23岁。1987年4月13日初诊。 素体壮实,月余前因农作热极食凉饮冷,突发脘腹胀满,急痛拒按,恶心,食无味,乏力。几经医治,均投入健中消食化湿之品而显效甚微,遂邀余诊。审  相似文献   

9.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江苏省丹徒县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丹徒章次公为师,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杏林生涯五十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急性热病当“先发制病”,治慢性久病“从肾论治”;擅治内科杂病,尤对痹证、肝病、脾胃病、肾病研究颇深,论治自成体系,疗效卓著;其对虫类药的应用,独具匠心。其创制的“益肾蠲痹丸”,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曾两次应邀东波日本国讲学,著述、讲学颇多创见。著有《朱良春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医著10余部,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140余篇。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南通市中医院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10.
余20多年应用《伤寒论》少阴病寒化证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颇有效验。现举治验五则如下:一、少阴阳虚阴寒内盛:肖某,男性,52岁,农民,1972年8月25日初诊。患者因操劳过度,素体阳虚,因淋雨后开始恶寒身重,神疲欲寐。他医从外感寒湿论  相似文献   

11.
李孔定,男,生于1926年,四川省蓬溪县人。少学训古及经史,弱冠受业于同里名医。1956年毕业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后执教于蓬溪县中医进修学校、绵阳中医学校、成都中医学院函大。从医4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主张博采众长、遵古创新、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屡愈难疾重症。主编《温病三字经》等三部医书,参编《中医精华浅说》等四部医书,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40余篇。曾任《四川中医》副主编,《重庆中医药杂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文 《国医论坛》2006,21(3):30-3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肠道疾病的30%以上.本病对症治疗虽可获效,但根治往往困难.笔者自2000年~2003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月 《国医论坛》2011,26(1):12-13
汗证乃临床常见但西医尚缺乏理想疗法的病证,祖国医学对其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常采用辨证论治手段治之,颇多良效。所谓汗证,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自汗、盗汗及无汗,可出现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汗出无度,势必造成机体阴血的损耗,至阴损及阳,还可引起心肺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故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4.
呕吐是一个症状,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之中。本文所治皆是以呕吐为主症的一组病例。兹将笔者1978年至1988年间,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呕吐3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员,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男女之比为3:7。年龄12~54岁,其中12~20岁4例,21~30岁12例,31~40岁8例,40岁以上6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10天。其中慢性胃炎11例,感冒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内耳眩晕病4例,慢性胆囊炎3例,原因不明者3例。全部病例均以呕吐为主症,多伴有恶心,仅有部分病例有低热或胃脘部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笔者近年来从补益肺肾入手,用清·杨乘六 <医宗己任编>中的七味都气丸加味治疗该病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固精丸合缩泉丸治疗小儿尿床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万凯 《陕西中医》2004,25(10):893-894
目的 :观察固精丸合缩腺丸中成药治疗小儿尿床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固精丸合缩腺丸加减 (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益智仁、天台乌药、桑螵蛸、山药、补骨脂等 )治疗 2 4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提示 :补肾固涩法是治疗小儿尿床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制强心丸治疗慢速型心律失常 80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自 1995年元月~ 1999年 12月的内科门诊诊治的心率低于 6 0次 /分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 80例 ,其中男 5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0~ 72岁 ;冠心病例 36例 ,心肌病 6例 ,高血压病 2 5例 ,心肌炎 19例。心律失常类型 :窦性心动过缓 12例 ,房早 2 2例 ,室早 36例 ,房室传导阻滞 6例 ,左束支传导阻滞 4例。2 治疗方法与疗效标准2 .1 治疗方法 :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口服强心丸 10g(党参、黄芪、附子、桂枝、仙灵脾、细辛、坤草、丹参浓缩提取而成 ) ,每…  相似文献   

18.
病窦综合症(以下简称“病窦”)及窦性心动过缓(以下简称“窦缓”),祖国医学称之为迟脉证,其症状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变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等疾病。由于持久性心动过缓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症而危及生命。笔者应用强心增率汤治疗病窦、窦缓3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病窦14例,均经阿托品激发试验确诊,6例经心房食管调博试验确诊,其中冠心病8例,甲减、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因不明各2例;窦缓16例,其中冠心病10例,急性心内膜下心梗1例,功能性3例,主动脉硬化2例;病窦最慢心率3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大黄虫丸在中风病中应用的临床报道,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大黄虫丸的组方方义的相关性,阐述大黄虫丸应用于中风病的理论依据是针对瘀血、腑实、火热而设制。  相似文献   

20.
本组皆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引起的胃脘痛.笔者拟胃宁丸治疗此病50例,收到满意效果,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