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渴辨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221-221
消渴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现将其辨证施护介绍如下。1辨证分型肺热津伤型,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胃热炽盛型,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  相似文献   

2.
卢燕  刘艳 《新疆中医药》2002,20(6):62-63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消瘦无力或尿浊、为特征的病证.根据证候分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本病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临床上治疗难度大.若辅以辨证施护,对患者的康复颇见功效.  相似文献   

3.
林萍 《福建中医药》1999,30(5):41-42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中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因此在重视一般诊疗的基础上,尤其特别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护。俗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性。1 辨证分型1.1 阴虚燥热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烦热,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1.2 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多饮、多食、多尿,不若初起时严重,伴有汗多气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干少苔,脉重按无力。2 辨证施护2.1 情志护理: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消渴患者常因久病忧郁,致气结化…  相似文献   

4.
张廷欣 《河北中医》2006,28(2):134-135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中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导致。近年来,我科将消渴病分为肺热津伤型(上消)、胃热炽盛型(中消)、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型(下消)进行辨证施护,疗效显著。1辨证施护1.1肺热津伤型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心悸为主症患者中医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心悸常见证型主要症状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心悸常见证型主成分中症状基本反映"证素辨证"的结果。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以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总结火热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中医火热证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应用卡方检验筛选出火热证的证素,建立调查问卷。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得到火热证27个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火热证分为实火、虚火两个大类,然后从脏腑辨证分为心火上炎、肺胃实火、肝肾阴虚、肺阴虚四个主要证型。回顾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的一致率为69.4%,前瞻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一致率为70.1%。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分型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消渴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寐、乏力 ,消瘦为主。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 ,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且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1 ]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中医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消渴患者 48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0例 ,年龄在 2 7~ 72岁 ;按中医的辨证分型属肺热伤津 2 0例 ,胃热炽盛 18例 ,肾阴亏虚 6例 ,阴阳两虚 4例 ;平均住院时间为 2 0 d。2 辨证施护2 .1 肺热津伤型2 .1.1 主证烦渴多饮 ,口干舌燥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辨证要点.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3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2项四诊信息并量化计分,应用SPSS13.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客观评价各症状对该证候的贡献度,优化肝癌证型的辨证要点.结果 肝癌分五型,其中脾虚证的主要症状: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自汗;次要症状:腹胀食后尤甚,口粘不欲饮,腹泄,肢体困重,舌色淡,胃脘胀闷,脉细.肝郁证的主要症状:情志抑郁,胁肋胀闷窜痛,脉弦,喜太息;次要症状:胸闷,大便溏结不调,腹胀时轻时重,舌苔薄腻.湿热证的主要症状:心烦,口苦,易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次要症状:口干,胁肋灼痛,溲赤,便干,便溏不爽.血瘀证的主要症状:痛处不移,痛处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舌面瘀斑或瘀点;次要症状:胁肋刺痛,胁痛引背,爪甲紫暗,口唇紫暗.阴虚证的主要症状:盗汗,形体消瘦,舌体瘦薄,咽燥,潮热,失眠;次要症状:胁肋隐痛,膝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舌苔少或光剥.结论 经主成分分析可优化肝癌各证候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0.
“中虚求食”是指临床辨证为中气虚弱或中气下陷证型患者表现的多食善饥症状。这一症状与一般此类证型出现的食少纳呆迥然有异。临证切不可为多食善饥所惑而致辨证失误 ,必须抓住中气虚弱的主要病机 ,把“求食”作为变证 ,知常达变方能坐镇从容。1 典型病例杜某 ,女 ,36岁 ,干部。 2 0 0 0年 10月诊。患者诉两年来多食善饥 ,但逐渐消瘦。近半年内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头晕目眩、不耐劳作 ,易感冒 ;恶寒肢冷 ,脘腹坠胀 ,嗳气得舒 ;大便干结 ,数日一行 ;月经量多 ,经期延长 ,白带清稀、较多。曾在饥饿时工作而晕厥两次 ,经休息或进食后好转。…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和高血糖继发的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其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中医证型相对稳定。本研究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的本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证型的规范化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1]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之“消渴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笔者就临床的辨证护理简述如下: 1辨证护理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宣传教育,糖尿病是长  相似文献   

14.
张琪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根据不同阶段特点采用分期与分型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本病分为三个主型和三个兼证辨证,三个主型为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和脾肾虚衰型,三个兼证则以糖尿病肾病夹瘀血、夹湿浊、晚期以湿浊(毒)瘀血壅结为常见,较符合本病发展规律。根据主型及兼证不同予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气血湿炎虚辨证,简称五证辨证,涵盖了中医五行辨证及八纲辨证,辨主证,辨兼证,辨变证,医药相对、辨证施治。辨证并不难?只要不孤立的看问题,不死搬硬套,把辨证及病程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事实上病程就是流动和发展的,在整个病程及辨证中、气血湿炎虚都处于病程中及辨证中的某一位置或某一点,各证之间互为转化,主兼证及变证互为转化,尤其是证中证,证套证,证证相扣,所谓辨证就是找出主证及兼证,预测下阶段病程发展的变证,预则立,医者才会胸有成竹,遇变不惊。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大多属中医“痞证”范畴 ,但因其主证的不同 ,某些慢性胃炎可以从“胃痛”、“嘈杂”等证来进行论治。慢性胃炎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 ,约占门诊胃镜检查患者的80 %左右。笔者根据临床症状与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具有直观、客观化 ,定性、定位准确 ,易于辨证用药等优点 ,现介绍如下。1 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慢性胃炎1 1 临床表现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慢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如胃脘痞胀不舒、嗳气、食后饱胀、纳呆、腹泻或便秘、恶心、呕吐等。中医辨证可分为饮食积滞和胃气壅滞 2型。1 2 胃镜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余强  陆小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 P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归纳,寻找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病变,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 PVD病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2DM PVD患者中医辨证单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气虚、血瘀证。临床中单证少见,组合证多见。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主证,而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兼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的疾病。它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证、郁热证、阴虚证、虚寒证四型。我们根据以上四型予以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气滞证主  相似文献   

20.
消渴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香 《河南中医》2005,25(11):87-87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素体阴虚,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引起。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科学的护理,对病人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科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