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0)。2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予以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护理前后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临床护理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数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HAQ总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HAQ总分、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2.
张莉  苑爱萍 《河北医学》2016,(9):1560-156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理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621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21例)行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关节疼痛、实验室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与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中青年类风湿因子、CRP 与ESR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和老年患者优( P<0.05)( P<0.05)。结论: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理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8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合作组(54例),两组均接受消化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合作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术后恢复情况、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合作组治疗依从性(96.30%)高于对照组(79.63%)(P<0.05);合作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后合作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合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4.81%)(P<0.05);干预后合作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来我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5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平均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后,研究组与比较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分别为(68.46±3.25)、(60.32±3.46)分,研究组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恒温中药包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炎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炎患者联合恒温中药包治疗及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2个疗程(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HAQ)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8.3%(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为(2.33±1.6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4.08±3.39)分,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郑粤湘 《海南医学》2012,23(9):147-149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干预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的总有效率(P0.05);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对症治疗期间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可保证疗效,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状况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透析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护能力改善情况,干预后的健康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健康行为总评分及高水平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并按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与康复护理。采用PI-NRS疼痛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PI-NR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患者PI-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西医护理,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乏力、失眠、疼痛和肠胃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况、社会关系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而且明显低于同期常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给予中西结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医的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43例)和研究组(n=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研究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没有较大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社会效能和自我效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吕晓燕  陈敏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0):177-180
目的:探究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基础上开展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过程。将2020年1-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接受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焦虑、抑郁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h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3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大小便控制、行走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6例癫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金森患者实施情感智能干预对其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5,予以情感智能干预),对比2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前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经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情感智能干预可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4CR模式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A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统计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QLQ-C30评分较干预前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 4CR模式护理能显著提高DLBCL化疗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R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SF-36评分为(54.78±6.87)分,对照组为(55.20±6.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2.36±7.21)分,对照组为(66.47±7.44)分。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根据每例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PAN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动过速、头痛、焦虑、肌强直以及静坐不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震颤、嗜睡、便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护理过程当中,使用全程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PANSS评分、减少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4%(45/47)]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