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为低剂量组,冲击剂量为2000次/冲击点;对照组为高剂量组,冲击剂量为3000次/冲击点。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即刻肩关节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与高剂量相当,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肩周炎患者92例,抽签法分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均持续治疗15d。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5d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MS)、与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有效率89.13%(41/46)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降低,CMS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予以苍龟探穴针刺疗法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VAS评分,减轻其疼痛感,提高其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肩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14、21和28d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治疗后7d及14d后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和28d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MS评分及ROM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可,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肩周炎患者10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应用于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间8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周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差异,对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肩功能,减小患者疼痛感,是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立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1):1804-180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对肩周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肌力、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结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周炎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康复科和骨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分别行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与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CMS、ROM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效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CMS、ROM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以及对照组同时点的评分,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理想,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肩关节功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3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龙虎交战针法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ADL评分以及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活动度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布联合康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布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可显著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0例,按照化学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阿法替尼治疗。两组共化学治疗4~6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33%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运动指导对肩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被动运动,观察组实施门诊运动指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治疗期间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进行。结果随访2周时发现观察组肩关节内旋角度、肩关节外旋角度及肩关节上举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治疗后6 h开始,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诊运动指导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避免出血、血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RSWT)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例取痛点处或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为中心,采用RSWT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15例肩部痛点给予微波治疗,每日1次,2组均配合关节松动术,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和28d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肩关节前屈活动度(ROM)及Constant-Murley评分(CMS)评定肩关节疼痛度及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ROM及CMS评分在治疗7及14d时均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28d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WT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较快改善肩周炎肩关节ROM,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怡  邢军 《中国康复》2023,38(9):543-547
目的: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情况(VAS)、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2组CMS评分、UCLASS评分及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M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LASS中疼痛、功能、肩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满意度等评分均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OM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玻璃酸钠治疗组(A组)和玻璃酸钠加臭氧联合治疗组(B组),每组30例,疗程均为3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均有所减轻,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恢复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肩周炎能缓解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结合Maitland手法治疗肩周炎引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和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ROM)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的VAS和ROM分别为(7.87±1.35)分和(48.71±19.20)°,对照组的分别为(7.98±1.26)分和(55.10±18.41)°.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时,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和ROM分别为(3.55±0.62)分,(88.78±20.87)°,对照组的分别为(4.84 ±0.95)分,(67.60±16.63)°,2组观察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结合Maitland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在肩周炎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肩周炎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肩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功能、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治疗效果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液压扩张联合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肩周炎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液压扩张组、冲击波组、联合组,每组44例。液压扩张组采用液压扩张治疗,冲击波组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在液压扩张治疗基础上增加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评估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价生活能力,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液压扩张组(70.45%)、冲击波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增加,JOA肩关节功能评分、ADL评分、β-EP水平升高,VAS评分和PGE2、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液压扩张组、冲击波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未发生关节内感染、皮肤红肿、麻木、心悸等不良事件。 结论 液压扩张联合放射式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治疗肩周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PGE2、β-EP、IL-6、TNF-α水平,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5次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治疗1次和3次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第5次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可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症状,肌内效贴在疗程初、中期可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但其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系统(Neer)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应用于肩周炎临床治疗中在改善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症状方面的效果理想,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锋华 《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目的:探讨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及PPI评分及Mell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70.7%,P0.05)。结论: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可显著的改善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