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对武汉市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铅烟、铅尘、硫酸等主要化学有害因素检测,分别运用定性风险评估法、半定量风险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综合指数评估法)对其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定性风险评估法的评估结果大多高于半定量风险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综合指数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的评估结果与综合指数评估法相近或相同,二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加权Kappa=0.783,P=0.011)。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实践中,定性风险评估法高估了风险评估结果,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比定性风险评估法要更适合进行风险评估。当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时,可以根据血铅异常率来选择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设登革热风险评估系统,为实施疾病风险的快速评估提供信息化平台和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混合编程语言,结合SaTScan、ENVI、ArcGIS等软件功能,采用二次开发方法开展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结果 成功研发了一套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登革热风险评估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时空聚集探测、影响因素提取、风险评估、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以2014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的爆发为应用案例,从全国、广东省和广州市三个尺度实现了登革热疫情的风险评估及相应专题产品的生产。结论 该系统的建立为我国典型区域登革热风险的快速评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了登革热监测评估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回顾气象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模式,评估各种气象因素在登革热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以登革热(dengue)、气候(climate)、传播(transmission)等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和SCI - HUB文库近2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结果 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是影响登革热疫情的最主要因素,大多呈非线性关系,但具体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且多数研究围绕温度展开,说明温度对其传播起到关键作用。结论 不同气象因素对登革热影响差异明显,针对具体地区进行登革热气象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风险评估和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登革热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为深圳市登革热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深圳市2005—2015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病例监测数据,分析有关登革热和风险评估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的内容与依据。结果根据深圳市登革热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在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指数及登革热新发病例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深圳市Ⅰ~Ⅳ级登革热风险指数等级,登革热风险指数分级预警信息划分为4个等级:感染风险非常高(Ⅰ级)、感染风险高(Ⅱ级)、感染风险中等(Ⅲ级)和感染风险低(Ⅳ级)。结论深圳市登革热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在预防控制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出3例输入性虫媒病病例,分别为恶性疟、间日疟及登革热,其中登革热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结论 虫媒传染病检出数量为近年来最多,输入性虫媒病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课题应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预防医学领域建立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了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确定了影响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的3个方面(一级评估指标);15个因素(二级评估指标).[结果]确定了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影响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将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分为0级(可接受风险);1级(风险很小);2级(中等程度风险);3级(风险很大)4个等级,制定了各评估指标在相应风险等级上的评判标准.[结论]本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对疟疾等虫媒传染病输入我国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学模式,为我国进行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WTO规则中有关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登革热传入的风险等级。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结果该指标体系建立了14个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指标和6个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指标。德尔菲法专家权威系数均0.8,咨询结果具有权威性;专家对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9和0.595(χ2=59.478,P0.05),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根据指标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值的百分比确定发生风险的等级(69.26%)为很可能发生,风险严重程度(49.70%)为中等,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结论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评估;认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的结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指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方法。[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和传染病特征,运用系统工程学、运筹学、风险分析等科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式研究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结果]建立了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数学表达式。[结论]该评估方法可对1种或多种虫媒传染病进行输入风险评估,由评估值判断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几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风险评估方法的采用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先调查某涂料生产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和危害防控措施等情况;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岗位8 h平均接触浓度;使用定性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法、罗马尼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法、澳大利亚风险评估法和国际采矿及金属委员会、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对某涂料企业各岗位化学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用风险比值法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企业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正己烷、苯、环己烷、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正丁醇等。检测结果中乳化岗位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AC反应岗位的正己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巡检岗位的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正己烷现场检测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定性法评估结果为2~4级(2.75±0.78),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1~4级(2.64±0.74),定量法评估结果为2~4级(3.93±0.37),罗马尼亚法评估结果为1~4级(2.51±0.95),澳大利亚法评估结果为1~3级(2.10±0.66),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为1~4级(2.71±0.98)。定性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偏高,澳大利亚法和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评估结果偏低;澳大利亚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较集中,罗马尼亚法评估结果相对较分散。结论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法、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罗马尼亚法对不良后果的预测作用较强。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用不同风险评估方法,以有效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以确定H7N9禽流感疫情在廊坊市扩散、流行的可能性,为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验方法为实时荧光PCR法,评估方法为专家会商法,对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做出风险评价。结果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在廊坊市传播流行的风险等级为低,不排除再发生病例的可能性。结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引起重视,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工作已成为预警、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当风险评估内容还没有可依据的固定的评估工具或评估框架时,无法进行较为准确的定性、定量的评价,专家会商法成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首选方法。此次廊坊市在处理河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运用专家会商法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深圳市某变压器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探索适合变压器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调查深圳市某变压器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有害因素种类,采用定性风险评估和半定量风险评估(接触限值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定性风险评估方法与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中的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相比,对化学有害因素中铅烟的风险评估结果偏低,但是对有机溶剂类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结果总体偏高。接触限值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相近。结论 3种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估结果也有差异。在变压器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实践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预防医学领域建立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确定影响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的三个方面(一级评估指标)15个因素(二级评估指标).结果确定了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影响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将虫媒传染病输入风险分为0级(可接受风险)、1级(风险很小)、2级(中等程度风险)、3级(风险很大)四个等级,制定了各评估指标在相应风险等级上的评判标准.结论本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对疟疾等虫媒传染病输入我国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学模式,对我国进行虫媒传染病输入行风险评估、WTO规则中有关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定量与半定量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主要涉铅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定性、定量方法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与血铅测定结果完全不同;半定量评估法与血铅结果也存在差别,但相对接近真实情况,更适合用于风险评估。企业应加强除封盖岗位外的其他涉铅岗位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4.
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烽  钟玉清  陈胤瑜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64-1966
目的:研究建立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境外流行区登革病毒传入我国并扩散的风险,为口岸登革热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立登革热风险评估专题研究小组,收集、分析有关登革热和风险评估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内容。结果:初步建立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划分为传入风险和传入后扩散风险共6个一级指标,17个评判指标,并研究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内容。结论:登革热传入性风险指标体系考虑了传入性风险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的地区适用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类比法与风险分级评估法对某废轮胎资源利用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选用职业卫生类比法分析某废轮胎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强度).采用化学物质吸入风险评估定性及半定量评价方法和化学物质皮肤接触/吸收风险半定量方法对本项目涉及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评价.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物理因素进行半定量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2年7·21洪涝灾害后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运用历史数据分析、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以及现场观察,开展风险识别和客观评价,并利用矩阵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洪涝灾后可能的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风险,并制定管理策略。结果综合分析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雨洪灾害后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北京市雨洪灾害后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传染病(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种)、虫媒传染病(乙脑)以及狂犬病等12种疾病。并树立"大卫生"观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结论这些风险评估的结果和管理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落实到了灾后疫情应急管理的每个环节,为此次洪灾后的风险管理做到了有的放矢,"关口前移",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定量风险评估法评估反光膜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探索适用于反光膜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以浙江省某反光膜企业为研究现场,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定量风险评估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收集该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结果该反光膜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主要存在于制胶、配胶和涂布岗位。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制胶、配胶、涂布岗位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低风险或中等风险,与职业健康检查无异常的结果一致;定量风险评估法评估结果显示,甲苯的非致癌风险为风险可接受,苯、二甲苯、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的非致癌风险均为风险不可接受,与职业健康检查无异常的结果不一致。结论定量风险评估法结果偏高,综合指数法更适用于反光膜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深圳市宝安区疑似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以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疫情的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起登革热疫情共有2名病例,发病原因均为参加同次旅行团在印尼旅游期间感染后回国的输入性病例。对其中1名患者家庭周围的91户居民调查后发现,存在播散登革热疫情的可能(灭蚊前后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8.68和6.98)。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孕产妇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BMI)与剖宫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有关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的队列研究,采用Rev Man5.3结合Stata/SE 12.1对此进行定量加权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后纳入有关的队列研究文章22篇,经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RR值进行加权合并。结果表明孕前超重及肥胖增加剖宫产的可能性,RR值为1.42(95%CI:1.35~1.49);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果较为稳定可靠;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图显示,随孕妇BMI升高,行剖宫产风险不断升高。结论孕前或孕早期超重及肥胖者行剖宫产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妇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锌矿开采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并进行适用性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3家铅锌矿开采企业,应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和3种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矽尘、铅尘作业岗位进行评估,使用多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对4种风险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一致性极好(Kappa=0.85,P=0.000),其余各方法之间一致性差。定性评估方法得到的所有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均是最高的。触指比值法评估结果受E/OEL影响较大。结论在能够获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OEL时,优先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