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滇东北地区12~23岁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02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初中、高中、大专学校各一所,共抽取12~23岁在校学生739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口腔溃疡、口腔异味等口腔问题的发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7.7%的学生每天刷牙两次以上,但采用竖刷法刷牙和刷牙时间大于3 min的学生仅占30.6%和46.3%;学生群体对牙线、牙签、漱口水等口腔清洁工具的接受度不高;定期进行牙齿清洁、口腔检查、口腔治疗的学生仅占8.1%、16.8%和14.1%;在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总认知率为51.8%,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07,P=0.014),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χ~2=35.300,P0.001);年龄增加、喜好甜食、刷牙方法错误是出现口腔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云南省滇东北地区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欠佳,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口腔保健行为欠缺,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切实改善学生群体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状况,评价湖州市农民口腔保健水平,为今后全面开展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入户调查1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的居民。结果从未患过龋齿的农村居民占29.0%,3个月以内换一次牙刷者占76.8%,早中晚刷牙者仅占7.7%,饭后漱口者占51.6%,刷牙时间为3min者占24.5%,使用含氟牙膏者占43.2%,几种刷牙方法混合用者仅占3.9%,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为8.4%~51.6%。71.0%的农村居民2年以上未去医院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不及时进行牙病治疗的居民占64.5%,经常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的居民只占3.9%。结论农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和观念匮乏,口腔保健水平不高,不足以抵抗口腔疾病的威胁。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共1 7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检查并统计其龋齿发生率。根据有无龋齿分为患龋组与未患龋组,对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筛查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82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龋齿908例,发生率为50.9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进食甜食、饮用碳酸饮料及使用含氟牙膏与儿童发生龋齿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开始刷牙时间晚、经常进食甜食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保护因素有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结论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故应做好此年龄段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尽量规避危险因素,以减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吉林省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的掌握情况与行为的实施情况,为制定口腔保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吉林省内8所学校一至五年级9 391名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腔保健知识中,使用含氟牙膏、更换牙刷时间和睡前刷牙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46.7%、70.3%和85.5%;口腔保健技能中,牙齿缝隙刷洗、牙齿表面刷洗及刷牙时间各为68.5%、64.7%和75.2%;口腔保健行为中,早晚都刷牙、睡前不吃东西和饭后漱口分别为77.5%、93.7%和84.6%。结论 吉林省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偏低,口腔保健行为有待于提高。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推动儿童健康促进,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素养和保健行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孕妇怀孕期间口腔卫生保健认知及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指导。方法:随机抽取475名孕妇,通过问卷调查,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评价口腔卫生情况。结果:孕妇在口腔保健方面有一定的认知,但正确实践者比例不高。96.8%孕妇了解每日至少刷牙2次;94.7%孕妇了解饭后漱口;60%孕妇了解牙线清洁牙齿的相关知识,但只有37.5%的孕妇能够真正执行;67.4%孕妇知道孕期需要口腔保健,但只有35.2%的孕妇执行;45.5%孕妇不知道孕期可以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孕期积极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孕妇只有26.1%。正确认知是正确实践的决定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妇女及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意识薄弱,妊娠口腔健康教育仍需加强,通过孕妇学校提升口腔保健行为,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口腔综合保健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地区3-5岁儿童26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腔保健措施,实验组给予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在干预后半年的刷牙次数、正确刷牙比例、牙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龋齿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儿每日刷牙2-3次人数更多,正确刷牙比例较高,儿童牙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措施能够较好地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西省三地市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长治市三地市12岁儿童431名,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山西省三地市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判断正确率为36.19%,能对口腔健康保持正确的态度的占87.70%,能每日保持1次及以上刷牙的占60.33%,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仅占22.97%,在出现牙痛后能采取正确方法 "找医生看牙"的占14.85%,而"不理会"的占41.30%。结论山西省三地市12岁儿童口腔保健应对态度较好,但保健知识掌握较差、刷牙习惯形成不良、患病后应对措施欠妥,需进一步加强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门市初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现状,为初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海门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所有学生830名,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知道经常吃甜食、喝可乐等酸甜饮料能引起龋齿的分别为93.86%及92.89%,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比例为68.07%,认为需定期检查牙齿的为59.88%;而刷牙方法为竖刷法的仅为18.92%,知道含氟牙膏对牙有好处的为23.98%,知道窝沟封闭对牙有好处的为15.06%。结论调查对象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不够全面,刷牙方法正确率较低,预防性保健措施认识不足,总体知识行为女生好于男生,要加强对初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厦门市948例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948例妊娠期妇女为调查对象,按妊娠期妇女年龄及学历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948例妊娠期妇女行口腔常规临床检查,计算口腔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948例妊娠期妇女对龋齿及牙周炎致病因素等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4.49%和75.42%,但对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牙线的使用知晓率仅为18.35%和8.23%;在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上,20~29岁组与30~39岁组龋齿基本知识及牙周病基本知识得分无明显差异,但20~29岁组孕期与婴幼儿口腔保健得分明显高于30~39岁组(P0.05);高学历组龋齿基本知识、牙周病基本知识及孕期与婴幼儿口腔保健得分均高于低学历组(P0.05);在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上,20~29岁组仅接受孕前口腔保健人数百分比与30~3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历组接受孕前口腔保健、每天刷牙≥2次、牙刷更换3个月及定期洁牙人数百分比均高于低学历组(P0.05);948例妊娠期妇女患龋齿522例(55.06%)、牙龈炎705例(74.37%)、牙石613例(64.66%)、牙周病48例(5.06%)。结论厦门市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注意加强孕前、孕期及婴幼儿口腔保健健康宣教,将低学历妊娠期妇女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年人34岁~44岁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及口腔卫生行为的建立情况。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调查样本,对河南省城乡707名中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刷牙率、保健牙刷使用率、早晚两次刷牙率、牙线使用率分别为81.1%、23.6%、30.6%和3.0%;持有“人老必定掉牙”的观念、从未看过牙、不知何为牙石的人分别为48.6%、37.6%、28.1%;仅有16.1%的人认为牙齿有龋洞时应尽快补牙,29.7%的人认为有牙石时应找医生清除,有50.2%的人对牙齿有龋洞后持“人痛不管”的态度。结论河南省中年人的刷牙率已达到《200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标准,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仍较低,口腔健康态度消极。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扩大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覆盖率,提高人们口腔疾病的就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患及口腔保健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平顶山市湛河区、项城市、汝州市、濮阳县、唐河县城乡5岁儿童782名,进行龋病和口腔保健行为调查.结果 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率为59.1%,乳牙龋均为2.6,龋齿充填率为3.3%,刷牙率为30.3%(刷牙≥1次/d),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2.3%,口腔疾病就诊率为43.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为5.3%,接受过防龋措施的为2.6%.结论 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患的治疗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率都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家长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了解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口腔卫生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上城区共9所小学,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检查方法,于2010-2012年连续3 a对12岁年龄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每天摄入含糖食品和饮料的人数比例2012年(15.4%和18.1%)和2010年(12.8%和15.4%)相比呈现下降趋势(P值均<0.05).每天2次以上的刷牙率和经常使用牙线的比例从2010年的58.8%和1.8%提高到2012年的64.1%和2.7%,正确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人数比例和接受来源于网络学校和口腔医护人员口腔保健知识的人数比例升高(P值均<0.05).2012年46.2%儿童刷牙出血后采取注意刷牙的措施,94.6%的儿童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均高于2010年(22.2%和87.8%)(P值均<0.05).超过90%的儿童在过去12个月看过牙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定期接受口腔检查的人数比例升高(2010年50.7%,2012年55.2%)(P<0.05).牙疼后采取不理会态度的儿童2012年比例下降到38.2%,而采取告知家人或教师的比例上升到49.1%,和2010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2年,45.5%的12岁年龄组儿童认为牙齿对自己吃东西有影响;21.3%的儿童认为牙齿对自尊有影响,高于2010年和2011年(P<0.05).结论 从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口腔保健意识增强、行为明显改善,儿童和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习惯的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并以在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女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本次调查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123人、门诊患者166人,两组口腔保健总的知识知晓率分别是87. 0%和72.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 297,P 0. 05);两组人群对待口腔保健态度积极;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和门诊患者口腔保健总体行为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874,P 0. 05);两组人群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前三位依次是口腔专业人员、书籍报纸电视、短信微信网络媒体。[结论]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掌握较好的口腔保健常识,与门诊患者相比能掌握更多的口腔清洁措施,但每年定期口腔检查、刷牙出血或牙齿不适就诊率低。应加强对育龄期非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口腔保健行为、就医习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妇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相关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5月产检孕妇198例,怀孕第10~12周在深圳妇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产科建册时自愿到口腔科接受问卷调查。结果①口腔保健知识,61.54%的孕妇认为怀孕前需要进行口腔检查,33.33%的孕妇不知道怀孕后容易发生口腔疾病,仅有43.59%的孕妇知道孕期口腔疾病会对胎儿健康有影响,48.7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可以做口腔治疗;②口腔保健相关态度,孕妇对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持消极态度及表示怀孕期间出现口腔问题不愿意就诊均占28.21%;③口腔保健相关行为,孕妇每天仅刷1次牙占10.26%,每次刷牙时间会超过2分钟仅有3.59%,从来不使用牙线占56.41%,53.85%的孕妇从计划怀孕至今从未做过口腔检查。结论孕妇在口腔保健知信行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口腔保健行为方面急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口腔调查,患龋率为78%~83%,平均每个孩子有龋牙4.57个;3岁的儿童患龋率明显上升,龋牙占74%,6岁时高达94%。所以,孩子半岁左右长牙齿,就应该经常清洁口腔。婴儿太小不会刷牙,可以在吃甜食后给孩子喂些白开水,有利于口腔清洁;父母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给孩子擦拭牙齿。孩子到2岁时开始学习刷牙,  相似文献   

16.
0~3岁儿童父母对幼儿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尧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28-1629
目的:了解海口市0~3岁儿童父母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父母48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父母们幼儿保健知识需求现状。结果:这些父母中89.1%需要幼儿保健知识;对于幼儿的计划免疫工作,他们中95.83%持欢迎态度并愿意合作;对幼儿常规体格检查这项保健服务项目,有85.5%有此需求,14.3%的父母表示不需要此项服务。其原因或顾虑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父母对保健医师知识水平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点是儿童祖父母辈等认为不需保健服务,幼儿也能健康成长,说明我市从事儿童保健的工作人员亟需提高业务水平,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总之,通过调查得知,我市0~3岁儿童父母在幼儿保健方面的"健商"不低,为做好我市幼儿保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8.
184名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玫  欧尧 《现代医院》2011,11(5):151-153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妊娠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部分孕妇学校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4名被调查者中,50%的孕妇从未做过口腔检查,70%的孕妇不会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孕妇对定期洗牙的必要性和牙菌斑知识的了解不到50%,不知道或不同意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占42.9%;55.4%的被调查孕妇不了解牙周病影响胎儿发育。孕前从未洁过牙的孕妇占61.4%;患龋病主动求医者为57.6%;患牙周病主动就医者为72.8%。在专业口腔医护人员和孕妇学校获得口腔相关知识的几率不高,分别为7.6%和19.0%。结论充分发挥孕妇学校这一教育平台,增设口腔保健知识项目讲座,将孕期口腔保健卫生知识纳入产前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齐鲁医院口腔门诊健康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口腔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诊患者在得到口腔医疗服务的同时 ,希望从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关的口腔保健知识 ,为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1 专题健康教育 针对口腔保健知识和危害口腔健康的常见、多发病 ,对患者开展①龋齿病因及其防治 ;②牙周病病因及其防治 ;③氟化物的正确使用 ;④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⑤龋齿早期发现、早期充填 ;⑥如何正确刷牙 ;⑦牙齿健康利长寿 ;⑧儿童牙齿保健知识的专题健康教育。2 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1 )对儿童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对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下一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01/12到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计460名儿童,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信息。结果调查男童258例,女童202例,平均年龄(7.65±2.15)岁,城市户口262例,农村户口198例;农村儿童的龋齿、牙菌斑、牙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对口腔疾病自我诊断、预防牙菌斑的方法、预防龋齿的方法、含氟牙膏的好处、正确的刷牙方法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的早晨刷牙、睡前刷牙、每次刷牙3 min、每3个月更换牙刷、顺牙缝竖线方向刷牙的行为明显优于农村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龄儿童的早晨刷牙、睡前刷牙、每次刷牙3 min、顺牙缝竖线方向刷牙的行为明显优于低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3个月更换牙刷的行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牙齿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较差,尤其是农村儿童,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学校应加大家长及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宣传教育的力度及深度,让其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