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护理质量,可作为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
程丹丹  王平  杜振玲 《妇幼护理》2023,3(2):451-453
目的 探讨专科小组管理模式对全院糖尿病患者同质化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所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数字抽样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糖尿病小组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血糖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心理状态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专科小组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血糖控制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教育学院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糖尿病教育学院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用药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学院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升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移动APP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129例中青年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项目小组自主研发的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收集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自我血糖监测结果中的平均血糖和日内平均血糖、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低血糖事件。[结果]干预6个月干预组BMI、血糖、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期有明显改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自我血糖监测结果显示,干预组平均血糖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移动APP的建立在提升中青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改善BMI、血糖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较常规糖尿病管理方法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糖尿病控制。  相似文献   

5.
周丹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3):176-179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 对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t=3.338, P=0.025;t=3.562, P=0.021;t=3.012, P=0.035)。观察组患者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运动维度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遵嘱服药、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维度评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水平,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确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确诊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个月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干预3个月末,将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痰菌阴转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多处于中低水平。经过3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痰菌阴转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实施授权教育,采用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2组授权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授权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加强运动、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各维度评分等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近授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行为能力、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检测能力、行为方式、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能力,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指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我社区内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综合的糖尿病护理健康知识指导,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健康知识掌握以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自我处置药物行为、自我监控症状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bAlc、FBG、P2h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指导有利于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糖尿病教育管理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其中对照组2例失访,观察组3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观察组患者79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环节。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护行为。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护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评估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学习兴趣,有效指导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6月未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管理的100例住院GDM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12月设置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后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对GDM知识的知晓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影响。结果:干预组对GDM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及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和患者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在GDM专科设置后使糖尿病教育方法更具针对性,有效促进孕妇血糖的达标,并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人类职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基本人类职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人类职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可提高病人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为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及急慢性并发症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行为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在饮食结构合理、每日摄取适量能力及餐次合理等方面的饮食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FBG、P2hB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基于糖尿病学校的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个社区的糖尿病病人,按照社区分为试验组118例和对照组121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健康宣教、社区随访等,试验组以糖尿病学校为依托,组建健康管理专业团队进行小组强化教学,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糖尿病学校为依托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6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4幅"看图对话工具"对患者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自我管理行为(DSCS)、抑郁程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 h PBG、Hb Alc、自我管理行为6个维度得分、SDS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模式能有效帮助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减轻其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互助小组自我管理法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2例实体肿瘤化疗的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互助小组自我管理法。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干预后PICC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的变化。结果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在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在2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互助小组自我管理法可提升肿瘤PICC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和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患者由于自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各种PICC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袁晓丹  姚平  刘超  楼青青   《护理与康复》2017,16(3):212-216+220
目的评价个体化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护行为、自我效能及授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每月1次的面访或电话随访,对照组仅了解患者情况,给予适当指导,不做具体行为干预;观察组接受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的个体化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其制定行为干预目标,定期随访评价既定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下一步计划的制定。在入组时、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入组时及干预12个月后填写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较入组时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个月后,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总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行为干预为核心的个体化管理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提高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建立多学科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制定联络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和糖尿病患者同质化护理方案。对40名联络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联络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操作以及情景模拟考核成绩。分别在联络护士培训前后选取本院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各120例,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自身疾病相关护理常规,干预组接受同质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在入院当天和出院1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培训后联络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情景模拟考核得分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中,饮食、运动以及遵医嘱服药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培训前后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ID模型应用于糖尿病规范化团队管理,可提高联络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和专科操作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提升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148-2150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入院前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种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C-DMSE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MS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质量,进而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疾病感知控制水平[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饮食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定量表(DSQL)]。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B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PQ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DSQ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可提升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及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