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十多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诸如在病因学方面,中医不但认识到自然环境中六淫之邪对肿瘤发病的影响,同时更加重视七情失调、心理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约70%肿瘤患者发病前有较长期严重的精神抑郁状态。即说明中医学对情志因素与肿瘤的认识是有科学内涵的。此外,中医还认为肿瘤的发病与机体的阴阳失和、脏腑失调、正气亏  相似文献   

2.
中医从整体观出发,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是机体受到病邪的损害与机体内正气的抗损害功能之间的动态过程。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正邪交争日久,正虚邪进,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出现疼痛、尿频、血尿、尿潴留等临床表现。而癌瘤的生长会进一步损耗正气,因此正气亏虚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希胜教授认为肿瘤发病在于机体正气亏虚,初发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病久及肾,脾肾不足以致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机体运化无力,虚、毒、湿、痰、瘀相互交结而发肿瘤。故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本,兼以抗邪治标,同时重视顾护患者胃气,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法辨证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合理应用西医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相关治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养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发生,争取健康长寿。中医认为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力量的对比,若正气充盛,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协调,则邪气不易引起发病;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致病邪气作用过于强烈,超过人体防御能力,则致病因素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  相似文献   

5.
中医与肿瘤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肿瘤这一顽疾,应该采用综合治疗。中医在综合治疗中有何作用?孙燕院士曾提出治疗肿瘤的四个步骤:①首先集中力量攻击肿瘤②然后扶助正气③再歼灭残余肿瘤④长期扶正巩同治疗。在第2、第4个阶段,中医都可发挥良好的作用。关于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日新月异,当我们把关注点集中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KIT、K-RAS、EGFR等基因突变,想方设法研制阻断靶点的靶向药物时,我们是否忽视了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内经》中“恬淡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正是告知如何自我调节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下面介绍几种有益的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疾病,但感冒的发病与否,取决于机体正气与外邪抗争的结果,正气弱,外邪盛,就会引起感冒,如果正气强盛,肺卫调节功能正常,能够充分抵御外邪,虽受邪也不发病。  相似文献   

7.
中医"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弱,无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脏腑亏虚、功能失调、体质异常皆为正气不足的表现。治疗上应使患者"正气存内",既要在发病之时及时控制炎症反应,补益正气,扶正祛邪;又要注重未病防护,自我调养。  相似文献   

8.
肿瘤从虚论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传统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为人体正气虚损,外邪六淫不正之气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积块而成.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其凋亡,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其转移,达到控制或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中医病机是气阴两虚而余毒伏留。其发病乃因正虚与邪实,正虚一方面是由余留毒邪引起,一方面乃因药毒所致,邪实由余留毒邪单方面引起,二者导致机体正气对于致病邪气斗争无力,且不能载药(化疗药)以达邪处,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致病情危重,治疗效果不佳。应清除伏邪,培本固元,托毒外出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痛风,也可以叫历节、浊瘀痹、痹证等,痛风在中医古代医著中,有的称为历节风,有的直接定义为痛风。疾病也符合中医痹证的发病特点,通常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感受外界风寒、湿热邪气,侵入机体,阻塞经络,出现关节的红肿疼痛。  相似文献   

11.
肿瘤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外邪反复侵犯人体或素体正气不足,加之外邪侵扰,导致机体阳气不足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然阳气不足引起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等阴邪内生,阴邪蕴久化热,加之机体为抗阴邪趋向之阳气,三者固结积聚,故言"阳衰阴盛,阴结阳搏"。阳衰阴盛与阴结阳搏两者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肿瘤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举病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朴炳奎教授诊治肿瘤倡导"和合"学术思想,其认为"正气内虚""脏腑经络失和"是肿瘤发病基础,确立并充实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提出以"和其不和""和而不同"为主导思想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临证遣方用药以和缓为期,重视患者心理康复,强调"形与神俱"和精、气、神在机体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42-944
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特点为邪气侵袭人体,潜藏于内,逾时而发。正气亏虚是伏邪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是邪伏于机体的先决条件。正气的虚实状态决定了邪气能否侵入、伏留及发病,是疾病产生的关键所在,故伏邪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并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点符合中医学的伏邪理论,且正虚在其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扶正祛邪当贯穿慢乙肝的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旭  刘大贵 《河北中医》2004,26(9):680-681
《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形成也不例外.正气虚损是其内在根据.外邪乘虚侵入机体,盘踞于内,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蕴结等病理改变,日积月累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可以肯定肿瘤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正虚邪实。中医针对肿瘤的这一基本病理,采取“扶正祛邪”的  相似文献   

15.
梁思雯 《河南中医》2014,(5):995-996
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中医的整体观从大局出发,提倡提高机体正气,防止病情进展,弥补了西医重局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医整体观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的整体性。肿瘤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机体内生态、局部微生态、细胞内分子生态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生态医学的特征。从中医整体观角度认识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生态学规律,有助于明确中医防治肿瘤的生物学内涵,也可以为解释肿瘤发病机制和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虚、湿、毒"长期蕴结于体内,损伤正气,阻滞经络,瘀积而成癌肿。中医治疗肿瘤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可能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发生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感染性疾病多由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外缘性因素)、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等引起,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则要明显的高于常人群体。由于HIV侵入机体破坏机体免疫引发各种机会性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机体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并且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和预后的全过程.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而最突出的就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近年来,中医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出发,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现就近几年此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杨志军  杨秀娟  李硕  宁艳梅  张金保  王燕 《新中医》2020,52(21):169-171
中和指人体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适中、和谐、平衡的生理状态。机体发病是外邪侵袭,或正气不足引起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阴阳失和的病理状态。“致中和”是中医治疗观,既强调“以偏纠偏”,又强调“纠之有度”,重视中药偏性之利、弊的协调平衡。“致中和”思想的精髓是动中求和、和而不同,而因人、因时、因地用药是其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