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5岁。因右颈部肿物2个月,曾用“先锋霉素V”静脉点滴治疗2周无效入院,无结核病病史。查体:营养发育好,全身皮表无溃疡、色素沉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上份可触及肿物,约3.5cm×4.0cm×2.5cm大小。表面皮肤正常,边界清,质地中等,韧、轻度压痛,与皮肤无粘边,活动欠佳,深部粘连,左颈部可触及类似质地肿物4个,最大者约2.0cm×1.0cm×1.0cm,最小者约1.0cm×0.5cm×0.5cm。胸透纵隔淋巴结肿大。化验室检查:WBC15.5×10L,余未见异常。全麻下手术摘除肿物,肿物深部与颈内静脉粘连,肿物近皮肤表面侧与胸锁乳突…  相似文献   

2.
神经母细胞瘤常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和交感链。婴儿期发生在颌颈部比较少见。我科1990年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儿 孙某,男,11个月。20天前发现右颌颈部一鸡蛋大小肿物,触之无痛。当地医院按淋巴结结核给予“雷米封”口服,外用“如意金黄散”外敷3天,无好转,肿物继续增大,来我院。检查:右侧颌颈部肿块呈球形,约5.5cm×4.5cm×3.5cm,质地中等硬,  相似文献   

3.
患者,林×,女,44岁,湖北藉,系湖北省某农场职工,住院号120125。因左侧颈部肿块一年零八个月,于1974年10月24日要求手术治疗入院。一年零八个月前,患者发现左侧颈动脉三角区有一似拇指头大小之肿物,因无任何不适感,故未进行治疗。肿物逐渐长大,用青链霉素肌肉射,肿物不但未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岁.因右颈部肿物2个月,曾用"先锋霉素V"静脉点滴治疗2周无效入院,无结核病病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36岁 ,已婚 ,主因左侧上颈部肿物 5年于 2 0 0 1年 2月 14日入院。患者 5年前发现左侧上颈部长出一蚕豆大小肿物 ,且经常肿大、疼痛 ,经抗生素治疗缓解。患者于入院前 10天肿胀、疼痛再次发作 ,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口腔颌面外科检查 :左侧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相当于舌骨水平可见一 4 .0cm× 4 .0cm× 1.5cm肿物 ,质硬 ,轻微压痛 ,活动度差 ,与周围组织粘连。初步诊断为“左侧鳃裂囊肿继发感染”。患者入院后抗炎治疗 1周 ,于 2 0 0 1年 2月 2 2日全麻下行左侧上颈部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无包膜、无蒂 ,与胸锁…  相似文献   

6.
患者吴××,男,34岁,农民,1984年11月10日因左颈部肿块二年余入院。患者于1982年4~5月间发现左颈部有一鸽蛋大小之无痛性圆形肿物。无压痛,曾到外地治疗过,当时穿刺检查,诊断力“腮裂囊肿”,因“贫血”而未行手术。近20多天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及触痛。  相似文献   

7.
伴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谢××,男,19岁,湖南藉,病案号235796.1996年6月入院.自诉3年前左下颌角后下方发现3个指头大的肿物、生长缓慢不伴疼痛.4个月前右侧对应部位亦出现数个类似肿物.2个月前两侧颈部肿物迅速...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性脊索残留组织,较为少见。最常发生于脊柱两端,如骶尾部、蝶枕部等,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但发生转移较少。作者遇到一例颌面部脊索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1岁,主因左腮腺区肿物术后复发于1995年3月14日住院治疗。20年前,患者左耳下长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有时有针刺样疼痛,未曾治疗。肿物缓慢增大,1年前长至鸡蛋大小,遂在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2个月肿物复发,生长较快,再次行肿物及面神经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术后2个月肿物再次复发而来我院治疗。口腔颌面部检查:左腮腺区肿…  相似文献   

9.
许××,女,9岁。因颈上部正中无痛性缓慢增大肿物2年,于1998年3月12日收入院。住院号:190317。2年前无意中发现患者颈上部正中肿物,“蚕豆”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疼痛等不适,肿物缓慢增大,现有“胡桃”般大。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全身情况好,发育正常,各项化验均在正常范围。专科查见颈前正中舌骨区圆形隆起,可触及ZX2cm大小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无压痛。颌颈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入院诊断:颈部肿物,甲状舌管囊肿可能。治疗:全麻下行颈部肿物探查术,见包膜包整,呈蓝色肿物,穿刺为实质性,切开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较为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疾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确诊为口腔颌面颈部CD的患者,分析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结果本文共收集了6例口腔颌面颈部CD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单个渐大无痛性肿物;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D (hyaline-vascular CD,HVCD);随访2个月至9年余,均无肿物复发。结论口腔颌面颈部Castleman病较为罕见,确诊依赖病理,临床上以单中心型CD(unicentric CD,UCD)多见,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5 1岁。于 1997年 9月 3日在我科行“右舌癌扩大切除术 右颈淋巴根治术 右胸大肌皮瓣转移舌再造修复术 气管切开术”。术后病理 :右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颈部各组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后伤口贴合好 ,颈部负压引流物为淡红色 ,量渐少变淡 ,第四天拔除引流管 ,治愈出院。随访两个月发现右锁骨上肿物 ,“蚕豆”大小 ,无疼痛等不适 ,缓慢增大 ,到“乒乓球”样大 ,疑为“转移性淋巴结”收入院。体检 :全身一般情况好 ,右锁骨上凹隆起 ,可触及 3cm× 3cm大小肿物 ,界清 ,质地中等 ,活动欠佳 ,无压痛 ,未触及头颈部其它部位肿块 ,…  相似文献   

12.
颈淋巴结核易误诊为淋巴瘤1例报告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玉栋我科于1995年7月22日收治1例右颈部肿物患者,其症状易与淋巴瘤混淆,现报告如下,患者高××,男,19岁,学生,住院号020250。2个月前患者发现右颈部肿物,如大拇指头大小,渐渐长大,并...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例1 女,10岁。入院前4个月右面部出现肿物,生长迅速,逐渐出现疼痛。行肿物穿刺抽出鲜红色血液。检查:右颧弓下至上颈部区一约17×16×5cm大小肿物,边界清楚,表面结节状,皮温升高,  相似文献   

14.
造釉细胞癌或称恶性造釉细胞瘤,为临床较罕见的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9岁。因左后上牙槽部溃烂2年伴左颌下肿物4个月,于1990年3月6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牙槽出现肿物与牙冠平齐,经常破溃,无明显疼痛,曾服用抗生素治疗,无疗效。4个月前发现左颌下有一肿物,抗生素治疗不消退。1999年曾在济南省立医院行“左上颌肿物”切除术,肿物未送病理。体检:心肺未见异常。左颌下可触及二个枣样大小的肿物,活动,中等硬度,压痛不明显。口腔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7岁,主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06年2月14日入院。患者于4月前发现左颈部长出一肿物,包块生长缓慢,无痛及明显不适。体检:左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区较对侧膨隆,可触及一约4.0cm×4.0cm×3.5cm大小肿物,质中等,界限较清,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活动,无触痛,无波动及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6岁,因右下颌骨无痛渐增性肿物2月余于2006年7月17日入我科。3个月前因右下后牙牙龈有一肿物伴右下第一前磨牙松动就诊于当地诊所,行根尖X线片示:右颏孔下方一“埋伏牙”影。行肿物穿刺,抽出少量淡黄色液体,即在局麻下行“右下第一前磨牙拔除术”及“导萌术”,术后牙龈肿物消失,但“埋伏牙”未萌。1个月后发现原拔牙创上方一肿物,约“蚕豆”大小,并呈渐进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化学感受器瘤亦称副神经节瘤 ,多发生于颈动脉体 ,少数发生于迷走神经体、颈静脉体等处的副神经节细胞。为少见肿瘤 ,临床易误诊。现将 1例罕见的巨大迷走体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性 ,36岁 ,因上颈部肿物 4年 ,间歇性头疼、视物模糊 3年入院。 4年前发现左颌下核桃大小无痛肿物 ,在县医院按“淋巴结炎”治疗 1月无效 ,1年后出现间歇性视物模糊 ,发作时伴剧烈头痛 ,并有恶心。初时约每 3~ 4个月发作一次 ,持续约 3~ 4小时 ,近 1年来 ,每月发作 2~ 3次 ,左颈上部已明显肿胀。查体 :左下颌后凹、颌下、上颈部肿胀约9cm× 6 cm…  相似文献   

18.
小儿舌肌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一例谷化平李春光李自强患者男性,4岁。因舌部无痛性肿物9个月,于1994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2月始于舌部发现一直径约0.8cm大小的肿物,无疼痛,生长缓慢。曾在当地卫生院“消炎”治疗,无效。入院后查体:舌背部右...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误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6岁。主因左颈部肿块2月余入院。患儿两月前上呼吸道感染,随后左颈部肿胀,隆起一肿物。经抗感染治疗,局部肿胀消退。停药后第三日,原肿胀部再次肿起,继用抗生素不见消退。随转诊多处医院,曾多次局部穿刺,均因未穿得脓液,来切开引流,而后肿物明显增大。村卫生院于入院前三天切开探查,见紫黑样物中断手术转来我院。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评价颌面部隐蔽切口入路内镜辅助下颈部良性肿瘤切除的新术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颈部良性肿瘤患者17例(颏下区3例,下颌下区2例,腮腺后下极9例,胸锁乳突肌上区1例,胸锁乳突肌中区1例,胸锁乳突肌下区1例)。术前行CT检查,评价肿瘤大小、边界、形态、性质,根据肿瘤所在区域设计不同部位隐蔽切口,颏下区及下颌下区肿物选用口内前庭沟入路,腮腺后下极及胸锁乳突肌区肿物选用耳后隐蔽小切口入路。术中采用自制的"口腔手术用造腔装置"辅助牵拉完成颈部"造腔",内镜辅助下将肿物完整摘除,术后每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手术均按预期完成,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觉模拟量表平均为9.3分,患者对切口设计及手术整体效果均表示满意,术后1~15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隐蔽切口入路内镜辅助颈部良性肿物切除是一种切口不明显、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