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采集的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研究组,另将同期以正常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液质量,观察临床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临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血液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结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与正常血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2.
韦红梅  严碧芸 《医学文选》2000,19(4):536-537
成份输血已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认识。目前国内外已把成份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临床医师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卫生部也将成份输血列入评审等级医院的指标之一 ,三甲医院要求成份输血率达到 70 %以上。现将我院 10年来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成份血品种 红细胞制品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全血 ,均由广西南宁市中心血站提供。1.2 成份血应用单位的计算 采集 2 0 0 m l全血为 1个血单位 (u) ,并由此制备的各种血液成份分别为 1个成份血单位(u)…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既开源节流 ,又提高了血液疗效 ,减少免疫造成的副反应。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者接受和采用 ,现就南通市 1 996~ 1 999年度市区血液综合利用的情况统计分析 ,以便掌握各种成分制剂需求和发展方向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 材料与方法全血、成分血品种、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成分血应用单位和计算 ,采集 2 0 0ml全血为 1个全血单位 ,并由此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为 1个成分血单位。全血、成分血应用范围 :内、外、妇、儿、肿瘤等急、慢性失血患者。本文对近 4年本站向市区各级…  相似文献   

4.
1997-2000年莱芜市成份输血的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把成份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笔者就本地区 3所二级医院 34年来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状况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997- 2 0 0 0年各医院临床成份输血的统计资料。所有全血及各种成份血均由本站按标准制备提供 ,用血量均以单位 (U)计算 ,全血以 2 0 0ml为 1U ,成份血以 2 0 0ml全血分离制备成 1U。成份血主要包括浓缩红细胞 (RCC)、洗涤红细胞(WRC)、浓缩白细胞 (WBC)、浓缩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浆 (FFP)、冷沉淀 (AHF)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成份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份输血是一血多用,合理而有效地提高血液的使用率,节约大量的血液,减少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因成份输血的种类较多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所以,护士在输用前应了解其不同的适应症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熟悉受血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成份输血的操作要求与静脉输往全血基本相同,但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略有不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输注红细胞制剂的护理在常温下输注二单位红细胞(200nl一般不超过4,J'时。洗涤红细胞制成后,必须在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需报废的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60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以正常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60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红细胞回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临床输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与正常血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7.
临床应用成分输血分析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临床用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 ,我市自2 0 0 1年 6月 1日起成分用血达 70 %以上 ,成分输血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级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现将我院 2 0 0 0 -0 1~ 2 0 0 3- 0 5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1.1 全血和成分血的制备及供应 由山东省血液中心和临沂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采集 ,制备和供给 ,包括全血、血浆、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血小板、白细胞、Ⅷ因子等。1.2 资料来源 本院 2 0 0 0 - 0 1~ 2 0 0 3- 0 5期间血库统计资料。1.3 成分血应用单位计算 采集 2 0 0mL全…  相似文献   

8.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所谓成分输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的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为此,笔者对本市2003年至2007年度临床用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2003年至2007年度本站计算机信息系统储存的向所辖11个县(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的临床用血数据。1.2血液分类红细胞类(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类(新鲜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1.3统计方法按卫生部规定统计方法,红细胞类、血浆类按每200 m l血液分离制备的成分血为1个单位(U),冷沉淀为200 m l血浆制备的成分血为1个单位(U),单采血小板以每个治疗量为1个单位(U)。各种血液使用率=该血液使用量/总用血量×100%;成分血使用率=1-全血使用率。2结果血液使用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红细胞类血液、血浆类血液...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与急救措施。随着输血技术的提高与输血观念的转变 ,成份输血的优点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成份输血 ,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临床病情需要 ,有选择地输注血液中的某种成份。成份输血的优点是制品浓度与纯度高 ,疗效好 ,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与疾病的传播。同时也起到“一血多用 ,节约用血”的目的。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和血浆。血液一旦离开血液循环 ,血液内的各种成份便开始发生变化 ,保存时间越长 ,变化越大。目前我们使用的保存全血的ACD或CPD保养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 ,全血的…  相似文献   

10.
改进洗涤红细胞工艺技术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广改进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液成份按不同比重离心分层(共6层),减少洗涤次数,减少离心力(Xg),缩短离心时间,分出血浆,弃掉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剩留红细胞用盐水配成70%的红细胞悬液。结果:保护改进洗涤红细胞膜不受损伤,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弹性及功能,质控项目符合要求,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尤其O型红细胞可称万能血。输血不良反应率降到最低限度,与未改进的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全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法正确,结果满意,制品优质优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保存3d的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液采集后在 (4± 2 )℃保存 3d的全血对制备不同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 :取存放在4℃冰箱 3d之内不同时间段的全血经制备洗涤后 ,测定其制品的白细胞清除率 ,蛋白清除率 ,红细胞回收率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控制 [1 ]。结果 :4℃存放 3个时间段的血液对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不大 ,但洗涤前溶血性试验表明第 3天保存全血对红细胞损伤程度略高些。结论 :尽可能使用 3d之内全血洗涤红细胞 ,相对可保证洗涤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西春  曹丽  王晓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1976-1976
目的:了解血液采集后在(4±2)℃保存3 d的全血对制备不同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存放在4℃冰箱3 d之内不同时间段的全血经制备洗涤后,测定其制品的白细胞清除率,蛋白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控制[1].结果:4 ℃存放3个时间段的血液对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不大,但洗涤前溶血性试验表明第3天保存全血对红细胞损伤程度略高些.结论:尽可能使用3 d之内全血洗涤红细胞,相对可保证洗涤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成分血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琳琳  杜国荣 《重庆医学》2003,32(1):122-122
输血疗法作为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方法 ,应用正确与否对病人的疗效 ,甚至生命致关重要。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 ,选择性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给病人。成分血以其浓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及并发症少 ,并且一血多用等优点 ,已逐渐被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本文对我院 1998~ 2 0 0 1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血液采集 全血、成分血均来自市中心血站 ,质量符合卫生部血液质量标准。1 2 方法 全血以 2 0 0ml为 1单位 (U) ,血浆和红细胞悬液以 2 0 0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制备MAP添加液洗涤红细胞在减少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加班次数及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比较2014年1月至9月~2015年1月至9月制备添加不同保存液的洗涤红细胞后加班制备和临床输注及时情况。结果:使用MAP添加液制备洗涤红细胞后加班次数减少、临床输注及时,未出现因制备时间长而没能及时输注出现死亡的病例。结论:使用MAP添加液制备洗涤红细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医疗急救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成份输血     
从1901年Landstciner等发现了A、B、O血型之后,打开了人类输血的大门,才使输血成为抢救和治疗病人的有力措施,使不少病人获救。但过去的输血都是输全血(血液的全部成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已由输全血阶段进入“成份输血”阶段。成份输血是血液免疫学进展的结果。“成份输血”就是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地提取血液的某种成份输给病人。如对贫血病人只输用红细胞,对血小板缺乏症的病人只输用血小板等。使一血多用,充分发挥血液的各种成份在治疗上的价值。成分输血是科学的输血方法,是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技术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16.
3800U添加剂红细胞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制品包括添加剂红细胞 (SAGM -RCs)、洗涤红细胞(WRC)、浓缩红细胞 (RC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LPRC) ,其输注及应用在成分输血乃至现代输血中占有重要地位[1,2 ] ,它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疗效 ,还能减少免疫因素引起的各种输血不良反应。自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 ,我站采用多联血袋制备SAGM -RCs380 0U应用于临床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三联、四联血袋由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美国产SORUALLRC 3B高速冷冻大容量离心机。1.2 制备方…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分输血是全血采出后 ,通过物理 (离心 )或化学方法将其各种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 ,然后根据病情选择性地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现就 1997年 1~ 12月间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作一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成分血的来源与品种 成分血由芜湖市中心血站提供。我院所用成分血品种有 :红细胞悬液 ( SRC)、洗涤红细胞、血小板浓悬液、白细胞浓悬液、新鲜冰冻血浆 ( FFP)、冷沉淀、合成血等。1.2 成分血应用单位计算  2 0 0 ml全血为 1个血单位 ( U) ,2 0 0 ml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为 1个成分血单位( U ) ,10 0 ml FFP为 1个成分血单位 ( U)。1.3 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生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用血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治疗是临床工作中很普遍的治疗手段 ,特别是近30多年来 ,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 ,已使输血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1998年开始相继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提出要开展科学合理用血 ,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但是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不少地区成分输血的比例不高 ,个别偏远地区还停留在输全血的阶段。在校学生有关输血知识课时少、讲的少 ,对输血事业的发展了解不够 ,导致一些临床医生认为全血中含有全部血液成分 ,输血应该输全血 ;有的认为新鲜血比保存血好 ,并认为越新鲜越好 ;有的认为急性出血丢失的是全血 ,理应输全血 ;有的认为输血能增强抵抗力 ,还有营养作用 ,对病人有好处等 [1 ,2 ] 。这些看法与现代输血观念不符 ,应该根据病情选择输注 ,缺什么补什么 ,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尽量减少副作用。为了让学员能学用结合 ,下面介绍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 ,为何开展成分输血 ,少用全血的相关新知识作一介绍。1 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制品有浓缩红细胞 (RCC)、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辐照血以及自...  相似文献   

19.
<正> 成份输血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几年来我院血库应用洗涤红细胞悬液,治疗溶血性贫血证明对溶贫所致重度贫血或溶贫危像,是有明显疗效的,患者一般输注此悬液2~5次,其贫血程度即大有改善。 洗涤红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简单,不需特殊仪器。操作方法:取新鲜同型血液(1~3天最好)与受血者做配血试验。用大型离心沉淀机,离心  相似文献   

20.
自体输血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初,被誉为“血型之父”的奥地利科学家兰斯坦纳首次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血液的安全、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输血才被普遍接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被人们接受而普遍应用于临床后,血源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同时由输血而引起的传染性及相关性疾病、溶血反应等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患者自己的血液进行输血治疗(即自体输血)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自体输血由于简便、安全、有效,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反应及并发症,节约血源,缓解血液供需矛盾,医患双方都乐于接受。自体输血可包括自体血储备、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三种方法,而血液回收这一方法最容易被临床接受,尤其洗涤红细胞的回输更被患者认可。自体血液回输,符合生理规律,术后恢复顺利,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活力较库存血好,运氧能力强,迅速达到输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