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人体口中之唾液,中医学称为“涎”、“唾”,又称为“口津”。在正常情况下,口中的唾液分泌适中,不会因为过多而时时吐出。然而当体内津液  相似文献   

2.
多唾症表现为自觉口中唾液较多,频频不自主吐唾的症状,多见青少年,常责之于习惯动作,经家长多次责备,或自我控制,多数患者能够使症状缓解或好转,但有少数患者反而病情加重,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3.
正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分泌与进食不相一致,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因胃全切胃失受纳而引起的多涎症,患者常有口中涎液过多,吐之不尽感,可伴有脏腑功能亏虚和痰饮瘀血内停的表现,与中医的五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为主。本文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全胃切除术后半年多涎症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芦某,男,67岁,2015年2月1日就诊。患者因胃部恶性  相似文献   

4.
葆精不仅可以祛病,而且还可以养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一再提出:口中津液是金浆,是玉泉,如能终日不唾,常常含咽,定能使人精气常留,容光焕发。他还指导、提供了一种用口中唾液养生的方法:每天清晨,尚未起床时,可用口中津液漱口,待津液渗满嘴中,将其吞下;平时,则可常常轻叩牙齿,令唾液渗出,以便吞服。  相似文献   

5.
多涎症,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现举临床验案,谈谈辨证体会。1 病例介绍陈某,女,26岁。1996年7月16日初诊。患多涎症3月余。患者于1995年12月,因精神病复发住某精神病院。经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治疗于1996年5月出院。出院自觉口水多不时唾涎沫,每逢睡眠则自行流  相似文献   

6.
咯血     
咳血与咯血皆是血从口中唾出,咳血者因咳而痰中带血,咯血者不咳,咽中一咯,血即唾出。其病理稍有不同,咳血者多因肺燥伤血,因咳嗽而动血,血多杂于痰中,严重者属于痨热范围。咯血者多因脾热失统,随肝气而上逆。故治法上略有区别,不过出血之症多数因于血热,治疗大法,皆宜清热止血消瘀,随其病理症状略行加减,即可收显著之效,兹将常用验方录之于后,临症时随症加减,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方药:栝蒌15克,桔梗9克,川贝母12克,桑皮15克,黄芩9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焦栀子  相似文献   

7.
论肾主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 ,心为汗 ,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涎 ,肾为唾” ,指出人体内的津液可分属五脏 ,化为五液 ,各走其道 ,注之于窍 ,于是有汗、涕、泪、涎、唾之别。而人们习称的唾液包括涎与唾 ,又因“口为脾之官” ,“脾气通于口” ,故有人认为脾对唾液的作用是主要的 ,较为直接的[1]。近代对脾与唾液的生理、病理及实验研究亦较为深入[2] ,而对肾与唾的关系尚未有专篇讨论 ,显然 ,对唾液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今据文献资料 ,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及见解 ,与同道探讨。1唾为肾之液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 ,包括涕、泪、唾等分泌液…  相似文献   

8.
多涎症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庆华  周平安 《中医杂志》1997,38(6):334-335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现结合临床验案3则,谈谈辨治体会。1 脾胃虚寒,精聚为涎胡某,男,45岁。1994年4月25日初诊。患多涎症5年余,加重半月。患者于1989年1月,因肺炎高热住某医院,经用静滴抗生素等药治疗半月,痊愈出院。出院前,自觉唾液较多,未予重视。出院后每因喝冷饮或吃冷食而唾液增多,昼夜频繁吞咽,睡眠时则自行流出,浸湿大片枕席,甚感苦恼。曾在多家大医院进行检查,均无阳性所见、始终未能诊断。曾以阿托品、维生素、谷维素等药治疗无效。半月前,因朋友相聚,勉强饮几杯冰镇啤酒,致使唾液更多,说话时唾液  相似文献   

9.
玉泉即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口中唾液,古代又称为"甘露"、"金浆"、"神水"、"灵水"等。《千金要方》云:"玉泉者,口中唾也。"祖国医学认为,常咽"玉泉",能洁齿,明耳目,益颜色,能滋养五脏六腑,  相似文献   

10.
唾液养生     
唾液,是津液上出于口之较稠的部分, 具有滋润脏腑组织的作用。无数医家认为:唾液是大有益于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宝贵物质,应常咽下。孙思邈《千金要方》曰:“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又道:“……人当朝朝服食玉泉”,以保人体健康。祖国医学多种医学著作中记载,不损津唾,则精气常留,可使人容貌不枯,耳目聪明。 除乱吐口水可以损失津唾外,还有很多不良习惯也会丢失津唾。如吃瓜子将整  相似文献   

11.
多涎症以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吐,不分昼夜为主症。多责于脾阳虚衰,日久及肾,脾肾两虚,水湿不化,上泛为涎。现举验案1则,从脾肾同治入手,治以温脾化饮、益肾摄唾,方以理中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儿童多唾症属于现代医学强迫综合征范畴。症见频频不自主吐唾,不能自控,且受精神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据证中医学认为多是肾虚水泛或脾胃虚寒,以虚证为主,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或温脾益气之法。笔者依据辨证论治运用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之法治愈儿童多唾症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咽唾养生法     
此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口中, 上下腭,左右二颊,等到唾液多时,象嗽口一样,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另一种做气功时,配合咽唾养生法。端坐,排除杂念,舌顶上腭,牙关闭合,放松面部肌肉,调息入静之后,唾液源源而来,待到唾液满口时,低头缓缓咽下,并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清晨,午休、睡前、夜半都可以作。常炼此法,会收到“炼  相似文献   

14.
多唾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张小萍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理论,治疗上多从脾肾着手。"涎"和"唾"均属于津液,因阳虚无力化津,气虚无力固津,治疗上多以补足脾肾之阳气为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多涎症,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也称喜唾。我们用理中汤加味治疗5例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刘某,男,17岁,中学生。自觉口水增多,喜唾涎沫月余,于1997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述嗜食冰冻食物已近2a,就诊时泛吐涎沫,量多质稀,清澈如水,不能自?..  相似文献   

16.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唾液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广泛应用将为肾与唾的相关性研究带来契机,从而全面阐释中医"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肾藏象相关疾病的临床无创伤诊断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脾为涎,肾为唾。”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温化失权,升降失常,不能收摄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因肾阳虚衰,水津上犯则多唾,唾液清冷。故余临证中,凡见病后喜唾者,多从脾肾论治,每收效益。例1 石某,男,43岁。素患胃病,胃脘满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曾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1983年11月16日来我院初诊:久病后胃脘不适,纳差,头昏乏力,时吐少量清涎而喜唾,二便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证属:脾胃虚寒,痰饮内阻。治以温中散寒化饮,健脾益气之法。方选理中汤化裁:党参茯苓各12克白术半夏各9克干姜6克炙甘草5克益智仁10克。药用6剂后而病愈。例2 关某,男,6岁。曾患“消化功能紊乱症”  相似文献   

18.
多唾针刺治验潘××,男,62岁,退休工人,1994年10月4月初诊。近半年来,睡中流唾不止,床单枕头湿透,白天也自觉唾液较多,频频不自主吐唾,兼有心悸气短。曾在市某医院治疗,服中西药物来效,邀余诊治。证属肾阳虚衰,气化不行,水邪上泛,治拟温肾振阳。取...  相似文献   

19.
肺脓肿在中医文献上无此病名,但类似肺脓肿的症状则早有记载,一般中医书上名为‘肺癰’,如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欬而胸满振寒,脈数咽乾,不渴,时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癰’,唐孙思邈千金方曰:‘病欬唾脓血,其脈数实者属肺癰。’‘若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脈反滑数,此为肺癰也。’元朱丹溪脉因证治云:‘肺癰病欬逆上气,濁吐出如粥脓血,胸中隐痛’明皇甫中明医指掌云:‘肺癰者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名曰肺癰,欬伤肺葉而成也。’清程钟齡医学心悟曰:‘口中欬胸中隐隐而痛,吐痰腥臭者肺癰也。’虽然类似中医书籍上所描写肺癰症  相似文献   

20.
正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则自行流出口外之症,古人又称为"喜唾",多见于小儿,成人亦偶患之,临床治疗棘手。导师华海清教授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顽固性成人多涎症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2015年7月15日初诊。患者因多涎半年余就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近3年。2014年11月25日患者因空腹时上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