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材料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术腔黏膜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入选的167例鼻窦炎患者按填塞材料的不同分为纳吸棉组(A组,n=93)和膨胀海绵组(B组,n=74)。两组患者均执行同样的入院前治疗,由同一高年资医师手术,并给予相同的术后用药及复查换药周期安排,通过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术后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鼻窦术腔黏膜恢复情况。 结果 A、B组间术前Lund-Mackay、VAS和Lund-Kennedy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edy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A组分值低于B组(P<0.01);两组VAS术后不同时间点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及12周均显示A组评分低于B组,A组症状后期改善更佳。A组5例、B组7例12周时术腔局部水肿明显,囊泡增生,组织重塑不良,有息肉复发迹象,结合术后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处理后,黏膜修复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术后纳吸棉填塞可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出血的影响。 方法 9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A组33例 、B组31例及C 组32例,A组术前7 d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及罗红霉素口服,B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及罗红霉素口服,C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及罗红霉素口服。三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按统一方案手术。对比三组术中出血量及A、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 结果 A、B、C三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1.70±18.62)mL、(73.16±19.23)mL、(90.16±15.97)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4, P<0.01)。A组用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P<0.01),但在正常值范围内;B组用药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变化(P>0.05)。 结论 短期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可减少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中出血,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有/不伴有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嗅觉的转归及其生活质量(QOL)的改善情况。 方法 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4例,其中伴有鼻息肉的患者33例,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11例,于术前行鼻部CT检查(冠状位+矢状位),Lund-Mackay CT评分,并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及12周行T& T嗅觉测试、嗅觉VSA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 结果 术后4周嗅觉T& T测试59.5%的患者嗅觉有改善,术后12周73.0%的患者嗅觉有改善。术后4周嗅觉vas评分有77.3%的患者嗅觉有改善,术后12周86.4%的患者嗅觉有改善。统计学显示嗅觉T& T测试及嗅觉VAS评分术后4周及12周的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 1),术后4周及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0.147)。SNOT-20评分术前与术后4周及12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术后4周与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前Lund-Mackay CT评分与T& T嗅觉测试、嗅觉VAS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00 1;r=0.782,P<0.000 1)结论 鼻内镜术后患者嗅觉及QOL均明显改善,术后4周与12周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病变范围与嗅觉障碍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126例伴鼻息肉和154例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问卷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得分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CRS不伴鼻息肉患者的情绪角色功能显著高于CRS伴鼻息肉患者(t=-4.107, P<0.001);治疗后规律冲洗鼻腔(P<0.001, OR=0.456, 95%CI: 0.727~0.913)和规律使用激素(P=0.029, OR=0.645, 95%CI: 0.325~0.752)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结论 鼻内镜手术对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别,但不伴鼻息肉的患者术后情绪角色功能恢复更佳,CRS的疗效还受到术后是否规律行鼻腔冲洗和激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应重视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CRSwNP患者136例,随机分为ERAS组70例,对照组66例,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加鼻窦开放手术,ERAS组患者行术前宣教、围手术期气道评估干预、缩短禁食时间、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按时镇痛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对照组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术前肺功能异常可耐受手术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24 h鼻腔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 结果 ERAS组、对照组术前肺功能异常患者可耐受手术率分别为93.3%、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4, P=0.165); ERAS组患者术后鼻部疼痛、鼻塞、头痛、眼部胀痛、流泪、耳闷和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 ERAS组术后24 h内出血量为5.7(3.0,10.3)mL,对照组为7.2(5.0,13.2)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13, P=0.361)。平均住院日ERAS组、对照组分别为(4.6±0.8)、(7.5±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 P<0.001);术后住院日ERA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0.5)、(3.8±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 P<0.001)。 结论 将ERAS理念贯穿于CRSwNP患者围手术期将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 将3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皂角刺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5例,皂角刺组接受皂角刺颗粒溶液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生理盐水组接受生理盐水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鼻塞、鼻分泌物鼻后滴漏、前鼻孔分泌物、头/面痛、嗅觉损失5个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0 6、0.725 7);治疗后皂角刺组患者鼻分泌物鼻后滴漏、鼻塞症状及嗅觉损失的VAS评分改善幅度和鼻咽后鼻孔分泌物潴留、中鼻道分泌物、黏膜水肿的鼻内镜评分改善幅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 3、0.046 4、0.018 8、<0.000 1、<0.000 1、<0.000 1)。皂角刺组、生理盐水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P<0.000 1)。皂角刺组与生理盐水组均仅有1例出现鼻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0 0, P=1.000)。 结论 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骨膜及骨质均增生肥大、鼻甲形态异常、VAS评分重度)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64例)、B(60例)两组,A组采用改良下鼻甲成形术,B组采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术前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用VAS标准评分患者鼻腔症状。糖精试验评价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纤毛传送功能。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测定鼻阻力,评定鼻塞改善情况。 结果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改良下鼻甲成形组明显减少,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6个月两种患者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两种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均无明显影响。A组平均手术时间27.80 min、并发症发生率9.38%,B组平均手术时间19.10 min、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近期效果(6个月内)都良好,但远期效果(1年以上)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效果更好,因而建议对于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应因人而异精准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2个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以及口服头孢克洛颗粒、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质量、免疫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44/49),对照组为73.47%(36/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56, P=0.037)。观察组出现鼻出血1例,鼻前庭干燥感1例,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未见鼻出血及鼻前庭干燥感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均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E、LTE4、TNF-α、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E、LTE4、TNF-α、IL-6、IL-8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打鼾、鼻塞等临床症状,且风险较小,患儿睡眠质量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对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部症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短疗程喷鼻和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内镜Lund-Kenned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计数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OS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喷鼻方案,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体征,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80耳)鼓膜穿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对照组行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鼓膜愈合率、听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2.19±12.35)、(82.67±11.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6±1.34)、(14.27±2.35)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分别为23、8、9例,77.50%(31/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5.00%(38/40)、87.50%(35/40),术后6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50%(37/40)、85.00%(34/40),术后12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50%(37/40)、85.00%(34/40),两组术后1、6、12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听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发生再度穿孔3例(7.5%),对照组术后1年内发生再度穿孔6例(1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1, P=0.479)。 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及鼓膜愈合率,改善患者听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66例,其中35例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为治疗组,31例采用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比例.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在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32例采用气囊导尿管联合填塞明胶海绵填塞术腔,对照组28例采用填塞明胶海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疼痛、鼻阻程度VAS量表评分及鼻心反射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方法 因打鼾、呼吸音粗、张口呼吸等就诊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多导睡眠(PSG)监测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经过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321例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病例组(OSAHS组)。采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方法,纳入经过PSG监测排除OSAHS的32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这两组患儿口咽部检查和电子鼻咽喉镜等检查结果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鼻窦炎的患儿OSAHS发生率较无鼻窦炎时高3.229 78倍(P<0.001);与Ⅰ度扁桃体比较,Ⅱ度扁桃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为1.596 58(P=0.032 2),Ⅲ度和Ⅳ度扁桃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分别为2.306 52(P=0.000 8)和4.430 85(P<0.001)。与Ⅰ度腺样体比较,Ⅱ度腺样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为1.804 33(P=0.005 1),Ⅲ度和Ⅳ度腺样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分别为2.883 38(P<0.001)和3.220 91(P=0.000 2)。分层分析显示,伴有鼻窦炎的患者中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递增,OSAHS的发病危险增加的趋势高于不伴有鼻窦炎的患者(P=0.004 1)。 结论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窦炎是儿童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鼻窦炎可以与肥大的腺样体产生协同作用,共同增加OSAH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并与常规开放性手术作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早期声门型喉鳞癌5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等离子组35例、喉裂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并应用嗓音分析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嗓音恢复情况。 结果 等离子组及喉裂开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5.60±7.20)vs(94.00±9.95)min)]、术中出血[(8.94±8.06)vs(100.75±28.34)mL]、住院时间[(6.86±0.77)vs(11.45±1.05)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66±0.91)vs(4.65±1.04)分]及呛咳评分[(3.60±0.85)vs(6.05±1.23)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肉芽增生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嗓音分析两组嗓音参数(Jitter、Shimmer、HNR)均较术前好转,等离子组上述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喉裂开组:基频微扰(Jitter)[(0.66±0.15)vs(0.78±0.18)%],振幅微扰(Shimmer)[(4.57±1.14)vs(5.66±0.97)%],谐噪比(HNR)[(17.41±2.58 )vs(15.39±1.63)d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疗效确切,较喉裂开术具有微创、高效、术后嗓音恢复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包括鼻后神经切断术和翼管神经咽支的切断。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来对术后随访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随访情况做自身对比,记录治疗前,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数据。 结果 随访2年,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6例病例进行分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病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6±2.2)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为(2.3±1.2)分,治疗后1年VAS评分为(2.6±1.7)分,治疗后2年VAS评分为(2.8±1.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总的有效率94.6%(53/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未发生泪液分泌障碍、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2年观察组的疗效评估结果与手术前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疗效与过敏的严重程度并无明确相关性(P>0.05)。 结论 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体位滴鼻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予布地奈德体位滴鼻,对照组行等待观察,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有效率为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布地奈德体位滴鼻在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疗效显著,局部应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姜之炎教授“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鼾症儿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观察组采用运脾化痰通窍方,疗程为3个月;比较2个组患儿治疗前后扁桃体大小、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有效率;免疫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 结果 两个组治疗后扁桃体明显缩小,对照组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在正常范围。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IgG和IgM水平较治疗前均无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脾化痰通窍方”与手术治疗小儿鼾症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不影响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