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发病分布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规律以利于临床前干预。方法对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229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从0~60岁男性一直高于女性,但自60岁以后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总体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20~30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20~30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本组中工人、农民、学生三者居前三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大多数,骨折类型以AO分型中A型骨折居多。在受伤原因中意外自行摔伤占59.4%,在各个年龄段中均排第一位,且在60~70岁达发病高峰期,交通事故伤在20~50岁年龄段高发,机器伤的高发年龄在40~50岁。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正确的干预可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及干预骨质疏松为两条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2015至2019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老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系统及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侧别分布、体重指数,AO分型等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患者年龄60~95岁,平均(66.33±6.01)岁,其中男性153例(40.69%),女性223例(59.31%),男女性别比为1∶1.46。60~69岁年龄组骨折占比最高(78.19%)。依据不同性别分组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侧别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AO/OTA分型,44-A型167例(44.41%),44-B型157例(41.76%),44-C型52例(13.83%)。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86 kg/m2(16.04 kg/m2~36.65 kg/m2)。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14.63%),合并高血压患者112例(29.79%)。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女性骨折风险高于男性。男性踝关节骨折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相似文献   

3.
太仓地区部分老年骨折的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太仓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本院就诊的中老年患者1453例,按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发病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966例,占太仓地区总人口的0.2%,占太仓地区60岁以上人群的1.0%,其中,女性724例,占60岁以上患者总数的74.9%,男/女值约1:3,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骨折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太仓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的脊柱、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的发病情况各有不同,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50岁以上人群的骨折发病率、各年龄段骨折的特点及骨折好发部位等,从骨折发病率的角度侧面了解中老年人群骨折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因骨折住院的50岁以上患者共计2003例,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男女骨折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60~80岁组骨折发病率中,女性高于男性;50岁组及90岁组骨折发病率相当,男性略高于女性。各年龄段男性骨折手术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女性的手术率不具有差异,其中,各年龄段男女骨折手术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女性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男性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79岁年龄段男女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中,发病率前三位分别是髋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除了脊柱椎体骨折外,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年来,本院人群总体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与本院中老年人群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糖尿病、高龄是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2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46例老年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数据。根据年龄分为3个年龄段:60~69岁,70~79岁,≥80岁,总结5年间老年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646例老年踝关节损伤患者,男231例(35.76%)、女415例(64.24%),男女比为1︰1.80;损伤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62.38%);44-A型损伤303例(46.90%),44-B型损伤249例(38.55%),44-C型损伤94例(14.55%)。44-A型和44-B型损伤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44-C型损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患者AO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0,P0.001)。60~69岁以及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各分型男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踝关节损伤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女性多于男性,损伤高发类型为44-A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老年Colles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39家医院诊治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资料。将华北地区18家医院资料定义为华北组,华东地区21家医院资料定义为华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等。 结果共收集老年Colles骨折2 610例,其中男性466例(17.85%),女性2 144例(82.15%),男女比为1∶4.60;年龄中位数为70岁;左侧(1 372例,52.57%)多于右侧(1 238例,47.43%)。华北组1 777例,其中男性349例,女性1 428例,男女比为1∶4.09;华东组833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716例,男女比为1∶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2,P=0.001)。华北组和华东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69岁和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2,P<0.001)。华北组和华东组均为60~6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5.34%(628/1 777)和29.05%(242/833),两组60~65岁、81~85岁和≥86岁3个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4, χ2=5.028, χ2=24.885, P<0.05),其他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北组和华东组老年Colles骨折均为左侧多于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Colles骨折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60~6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约占1/3。与华东地区相比,华北地区老年Colles骨折患者年龄低,男女比高,60~65岁年龄段构成比高,81~85岁和≥86岁年龄段构成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特点及其变化,为治疗后踝骨折制订更合理的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分布等特点。 结果共收集踝关节骨折4 278例,956例发生后踝骨折,其中男性555例(58.05%),女性401例(41.95%),男女比为1.38∶1。骨折高发年龄为20~60岁;≤50岁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0岁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各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年骨折高发部位为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37.7%),其次为后踝合并内踝骨折(10.2%)和三踝骨折(1.9%%),后三年骨折高发部位为三踝骨折(26.1%),其次为后踝合并内踝骨折(7.0%)和后踝合并外踝骨折(4.5%);两时间段骨折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致伤原因的前三位分别为扭伤(35.4%)、交通伤(28.1%)和摔伤(23.0%)。 结论后踝关节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部位为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后三年三踝骨折人数明显增加,致伤原因以扭伤、交通事故和摔伤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国内发表骨密度流行病调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情况。方法以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以及万方数据为工具,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检索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DEXA设备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为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诊断标准为T值低于-2.5SD。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09篇全文文献,其中16篇文献符合要求,其中6篇文献为同一型号仪器测量骨密度。40岁-50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37%±2.39%,男性为4.11%±1.70%,50岁-60岁年龄段,女性21.75%±5.96%,男性为12.90%±6.35%;60岁-70岁年龄段:女性为46.38%±12.03%。男性为19.90%±8.31%。70岁-80岁年龄段:女性为64.32%±9.79%。男性为28.97%±7.63%。80岁-90岁年龄段:女性为76.74%±5.28%。男性39.78%±15.09%。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比值接近于1∶2。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74%(约20%),约1.12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2010至2012年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西部地区44家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资料。将安徽省、河南省、吉林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定为中部组;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广西贵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云南省定为西部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侧别构成等。 结果共收集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3 683例,中部组2 067例,男女比为1∶1.98;西部组1 616例,男女比为1∶1.76。中部地区76~8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西部地区71~7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两组均以31B2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最高,中部组51.1%(1 056/2 067),西部组48.3%(781/1 616);31B1型构成比最低,中部组21.5%(444/2 067),西部组19.7%(318/1 616)。中部左侧1 077例(52.1%),右侧990例(47.9%);西部组左侧797例(49.3%),右侧819例(50.7%)。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女性多见,中部地区以76~8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西部地区以71~7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中、西部均以85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低。两地区31B2型骨折居多,中部地区31B1型构成比较西部高,31B3型较西部低;中部地区左侧股骨颈骨折多于右侧,西部地区右侧多于左侧。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研究(附5923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因脆性骨折就诊的中老年患者592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结果 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其中,常见部位骨折最高发生率的年龄分别为:桡骨远端骨折为70岁;股骨颈骨折为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为80岁.各年龄组女/男数据比较:60岁以后各年龄段的女/男值与总计中的女/男值1.96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按年龄段划分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女性发生骨折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60岁以后女性骨折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高峰的年龄各有不同,应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引起重视,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总结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单中心肾活检的患者病理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肾活检的患者的病理资料。分析近5年在我院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分析与总结各型肾脏病理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结果:(1)在391例行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病(PGD)321例(82.10%),继发性肾小球病(SGD)56例(14.32%),遗传性肾病2例(0.51%),肾小管间质疾病12例(3.07%)。(2)PGD中各型病理分布特点及在PGD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膜性肾病(MN)127例(39.56%),IgA肾病(IgAN)113例(35.20%),微小病变型(MCD)31例(9.6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0例(6.2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8例(5.61%),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GN)7例(2.18%),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1.56%),(3)SGD中狼疮性肾炎(LN)14例(25.00%),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1例(19.64%),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0例(17.86%),轻链沉积病8例(14.29%),糖尿病性肾病(DN)7例(12.50%),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伤5例(8.93%),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1.79%)。(4)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共12例,均为女性,遗传性肾脏病2例(薄基底膜肾病1例,Fraby病1例),均为女性。(5)不同年龄段中PGD比较,MN于45~60岁年龄段较多,IgAN、MCD、FSGS及CREGN在18~44岁年龄段较多,在SGD中,LN共有14例,9例处于18~44岁年龄段,DN共7例,4例于45~60岁年龄段,轻链沉积病共8例,5例于45~60岁年龄段,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伤5例,3例于45~60岁年龄段,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1例,6例处于45~60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性肾炎7例,5例于18~44岁年龄段。结论:在391例肾活检患者病理资料分析中,PGD最常见,PGD患者中MN所占较高比例,好发于45~60岁年龄段,男性居多;其次为IgAN,好发于18~44岁年龄段较多,女性居多;在SGD中LN多见,好发于18~44岁年龄段,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伴发病及治疗费用。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以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相当,骨折多由自行摔伤或轻微碰撞跌伤所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伴发病较高,且住院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老年女性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其外因是跌倒,内因是骨质疏松,预防跌倒及防治骨质疏松至关重要,且需要费用低廉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河北省5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分型等数据,分析两年间河北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142例。其中男性984例(45.9%)、女性1 158例(54.1%),男女比例为1∶1.18;左侧骨折1 117例(52.1%)、右侧骨折1 025例(47.9%)。年龄61~99岁,平均年龄(65±8)岁,各年龄段骨折中以71~8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5.0%),按照AO分型,31-A2型所占比例最高(59.1%);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12.3%)。 结论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同期全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7.7%,占同期60岁以上所有骨折患者的13.4%。女性普遍多于男性。71~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1-A2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桡骨头骨折是成年人较容易发生的肘部损伤,占全身骨折的1.7%~5.4%,占肘部骨折的33%~([1])。女性患者发病年龄(50~60岁)要大于男性患者(30~40岁),而且女性年龄50岁时,其桡骨头骨折发生数量明显大于男性~([1]),这种分布情况的出现可以用女性在50岁以后存在骨质疏松和年轻男性受到高能量创伤来解释。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探讨桡骨头骨折最佳治疗方案,以期为桡骨头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京津唐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京津唐地区8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数字化影像资料和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及Evans分型等数据,分析2年间京津唐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 583例,其中北京地区491例(31.0%)、天津地区293例(18.5%)、唐山地区799例(50.5%)。男性643例(40.6%)、女性940例(59.4%),男女比例为1∶1.46。左侧比右侧稍多(825/758)。平均年龄为(77.6±7.6)岁,其中71~80岁所占比例最高(45.5%)。AO分型中31-A2型所占比例最高(61.1%),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11.5%)。Evans分型中Ⅰ型所占比例最高(27.4%),Ⅴ型所占比例最低(11.5%)。结论京津唐地区老年转子间骨折占各年龄段转子间骨折的73.4%,占老年髋部骨折的51.9%,女性多于男性,其中71~80岁所占比例最高,31-A2型与EvansⅠ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63-1868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60岁以上蒙古族人群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5年3月呼和浩特市4所医院60岁以上742例(804侧)蒙古族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骨折发生时间、骨折分型和治疗方式。[结果]近8年来蒙古族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70~7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摔倒伤是蒙古族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也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但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摔倒伤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夏秋季是蒙古族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高发季节,同样是乡村居民患者的高发季节,但城市居民患者主要发生于秋冬季。Colles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P0.05),AO分型中以23-A3型最多见。保守治疗者明显多于手术治疗者(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主要治疗方式,其次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论]60岁以上蒙古族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对于老年女性蒙古族患者应积极预防低能量摔倒伤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男性患者应主要预防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摔倒伤;对于蒙古族乡村居民患者夏、秋季是预防高峰,城市居民患者秋冬季是预防高峰;老年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昌平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北京昌平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抽取昌平地区992名60岁以上老年人测量前臂骨骨密度并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结果 昌平地区60岁以上人群总体骨质疏松率为49.19%,男性为9.68%,女性为39.92%.总体骨密度平均T值为-1.8998,男性为-1.1416,女性为-2.2812,随年龄的增加,整体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在60~69岁之间骨量减少高于其他年龄段.骨折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而骨密度与性别、体重、身高、年龄、饮酒均有关.结论 北京昌平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