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佳文  张春  于宪龙 《医学信息》2008,21(5):735-736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ASA Ⅰ~Ⅱ级8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8~2.2mg.观察组在腰麻药中加吗啡0.2mg,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与镇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3组: 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C)组, 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切皮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CD4+%和CD8+%, 计算CD4+/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 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1)A、 B组T2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B组T3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A组(P<0.05);(2)A组CD4+%在T1至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CD4+/ CD8+比值在T2时点明显高于C组, B组CD4+%、 CD4+/ CD8+比值在T3、 T4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3)T2和T3时A、 B组血浆皮质醇的升幅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硬膜外阻滞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更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 40例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6mg加芬太尼20μg(n=20);B组布比卡因10mg(n=20).观察两组用药后的MAP和HR变化、新先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MAP比A组下降更加显著,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急诊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低血压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观察。方法选择肥胖产妇60例,年龄21~3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硬膜外麻醉,Ⅰ组选L2~3穿刺,腰麻用药0.75%布比卡因1.3ml加10%葡萄糖0.7ml,硬膜外置管4cm;Ⅱ组选L1~2穿刺,硬膜外置管4cm,用2%利多卡因4ml行试验量,首次用药12ml,术中0.75%布比卡因维持麻醉,如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30%用麻黄碱。观察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min、5min、10min、15min MAP、HR、SpO2,术中用药量,手术时间,麻醉开始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术后24h随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10min时Ⅰ组MAP明显低于Ⅱ组(P<0.05),组内比较Ⅰ组和Ⅱ组麻醉1min、5min、10min、15min MA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HR和SpO2Ⅰ组和Ⅱ组比较、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Ⅰ组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Ⅱ组(P<0.01),手术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余两组病人一般情况,麻醉后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及术后24h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由于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用药量少,病人感觉无牵拉不适,可作为肥胖产妇剖宫产的首选方法,但血压下降明显,要提前扩容,加强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片类麻醉镇痛药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5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纯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比较2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麻醉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麻醉镇痛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寒战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能改善麻醉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哑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EGA),术后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5个时点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浓度,计算CD4+/CD8+比值,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切皮后2 h和术后4 h与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术后24 h、48 h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可以调节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需要术后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子,一组给予布比卡因与吗啡镇痛方法,一组给予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镇痛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各个时点的VAS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与吗啡组与氯普鲁卡因和吗啡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麻木感布比卡因与吗啡组高于氯普鲁卡因和吗啡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与吗啡配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覃滋和 《医学信息》2010,23(18):3366-336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240(120)例,分为EA组和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观察术中监测患者的MAP、HR、SPO2、ECG变化,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min、5min、15min的MAP和H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平面。观察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肌松效果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ECG、SPO2未见异常,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有所降低,CSEA组麻醉后5min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同时低于EA组。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A组。CSEA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及肌松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头痛发生,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基本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可行,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派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子宫全切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10ml.kg-1.h-1输入明胶和复方氯化钠(1∶2),酌情成分输血。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二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二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甲磺酸罗派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林均练  何国良  袁锡金 《医学信息》2010,23(6):1607-1608
目的 评价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行剖宫产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68例)为试验组,产妇行硬膜外超前镇痛,剖宫产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Ⅱ组(52例)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行PCEA.比较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2h、4h、8h、24h、48h镇痛VAS评分;术后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作用发生率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和术后镇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HIV病毒阳性患者手术麻醉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选取河北省容城县医院收治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依据HIV病毒检测结果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40例,为HIV病毒检测阴性患者;乙组患者28例,为HIV病毒检测阳性或是疑似阳性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麻醉方法选择、麻醉术前准备、术后管理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乙组患者麻醉用药种类与甲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IV病毒检测阳性或是疑似阳性的患者,麻醉用药种类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用药安全麻醉药物,选择无创性麻醉方法,充分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防止麻醉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在妇科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60例病人随机等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组(A组)和联合腰麻硬膜外分次注药组(B组).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MAP、HR、R、SpO2,ECG的变化;术中局麻药物剂量及辅助用药情况;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无明显变化(P >0.05); A组血压和心率在麻醉后10min、15min、30min、50min、60min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B组血压和心率在麻醉后50min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P <0.05),在麻醉后60 min又明显下降,且均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0.05);两组麻醉药物剂量和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妇科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低位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镇痛剂为利多卡因,治疗组镇痛剂为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配方。结果治疗组在麻醉后2、4、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麻醉后4 h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加利多卡因经低位硬膜外给药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镇痛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镇痛效果,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金英杰 《医学信息》2009,22(12):2806-2808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每组30例.于L3~4或L2~3椎间隙穿刺,E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给药,CSEA组以0.1 ml/s的速度向蛛网膜下隙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布比卡因6~10 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1),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EA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及各时闻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司慧芳 《医学信息》2010,23(4):1052-105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70岁以上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0~90岁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CSEA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输血量,麻醉平面上升速度,局麻药用量,达到T10阻滞时间,麻醉效果,术中MAP,H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平面上界达到T10阻滞时间为(3.9±0.6)min,明显短于B组的(13.0±1.5)min(P<0.01).A组给予硬膜外试验后未再追加局麻药,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对术中镇痛均感满意,B组有6例患者对术中镇痛不能接受,麻醉满意率A组100%,B组为76%.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术后情况良好,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侯江 《医学信息》2018,(3):144-14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效果,评价其术后镇痛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效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比较,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能够有效的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10年l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分娩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产妇随机(根据产妇分娩的日期,单、双)进行分组,每组有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麻醉,实验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本次实验中,两组产妇不同的麻醉方式在产妇分娩镇痛均取得良好效果,实验组产妇镇痛效果更好一些;实验组产妇分娩时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临床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疼痛,减少胎儿出生后的影响,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产程(7.25±3.50)h与对照组(9.60±4.15)h对比,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9%和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CSEA,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CEA).取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观察组在蛛网膜下隙注入局麻药后再在硬膜外隙置管,腰麻作用消失后行硬膜外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除了各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外,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莫家玲 《医学信息》2009,22(3):351-353
目的 撂讨0.8%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合剂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并与0.8%利多卡因加0.2%布比卡因合剂进行临床麻醉效果对照观察.方法 选择40例男性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0例患儿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组(B组)各20例.结果 两组惠儿麻醉镇痛均完善.但A组惠儿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阿明显短于B组(P<0.01).而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患儿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t=24.334).结论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适宜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局麻药以0.8%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较佳,更安全、更有效,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