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中学高一和高二飞行苗子班学生实施阶段性程氏梅花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其远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整群选取高一和高二两个飞行苗子班学生,实施程氏梅花针综合疗法,在干预前、干预后和停止干预半年后分别进行散瞳前后远视力和电脑验光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对象不同阶段远视力和屈光变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观察期间观察对象散瞳后远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干预期远视力达标率和稳定提高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干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026,P=0.000;c2=7.419,P=0.024)。2.散瞳后不同阶段近视比例逐渐增多,但干预期近视比例和屈光超标比例均明显低于非干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3.633,P=0.001;c2=7.162,P=0.028)。3.干预和非干预阶段观察对象屈光状态基本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540,P=0.462)。结论程氏梅花针综合疗法在干预期间对观察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减缓远视力下降,维持屈光状态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15岁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3~ 1 5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状态 ,寻找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病因 ,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本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门诊 3~ 1 5岁少年儿童视力不良验光者 2 1 88例 (4376眼 )的屈光不正散瞳验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 6岁年龄组远视 6 5 4眼 (81 .1 3%) ,近视 88眼 (1 0 .92 %) ,混合散光 6 4眼(7.94 %)。 7~ 1 5岁年龄组近视 2 6 82眼 (75 .1 3%) ,远视 786眼 (2 2 .0 2 %) ,混合散光 1 0 2眼 (2 .86 %)。屈光不正程度均以低度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居首位 ,只要每隔 0 .5~ 1a散瞳检影验光 1次 ,戴合适的眼镜 ,及时进行弱视治疗 ,视力会逐步提高。 7~ 1 5岁少年儿童则以近视为主 ,防治近视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少看近或过度调节着手。  相似文献   

3.
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状态。方法:对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白内障类型和分期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的初发期和中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经过矫正,视力可以大幅度提高,其中皮质性与混合性中以远视为主,核性中多为近视。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和中期的视力下降多是由晶状体的屈光指改变及晶体状体的弹性降低和睫状肌调节功能下降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定州市农村3—7岁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定州市30个村街幼儿园6905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视力低常儿童进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出器质性病变,进一步行双眼视功能及屈光检查。结果:儿童视力异常的主要原因为屈光异常,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为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和近视次之,假性近视亦占一定比例。弱视检出率为3.15%。结论:我国农村人口占60%以上,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比例更大,农村医疗条件及保健体系相对薄弱,因此,应重视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发现并矫正屈光不正,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对3~5岁早产儿共57例114只眼在门诊进行视力检查及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并对屈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岁早产儿57例114只眼中,远视86眼(75.4%),近视8 眼(7%),散光14眼(12.3%),正视眼6 眼(5.3%),生理性远视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年龄远视比例有所不同,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比例下降,正视和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视力正常率明显提高,同时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为10.5%,明显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3~5岁早产儿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正视和近视发展的趋势,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早产儿应早期开展视觉追踪和屈光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对3~5岁早产儿共57例114只眼在门诊进行视力检查及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并对屈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岁早产儿57例114只眼中,远视86眼(75.4%),近视8 眼(7%),散光14眼(12.3%),正视眼6 眼(5.3%),生理性远视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年龄远视比例有所不同,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比例下降,正视和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视力正常率明显提高,同时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为10.5%,明显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3~5岁早产儿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正视和近视发展的趋势,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早产儿应早期开展视觉追踪和屈光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用HAR-800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6月~13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探讨HAR-800手持式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的准确性。方法:使用HAR-800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6月~13岁儿童1005名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5组获得了各年龄组双眼球镜屈光度和柱镜屈光度。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从远视到正视,少数发展为近视的趋势。散光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是一种很有用的屈光检查器械。  相似文献   

8.
眼针治疗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10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10 9例患者均以眼针疗法为主,配合体针,配镜矫正。结果: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眼针是治疗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我院行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3~16岁儿童及青少年患儿252例(302只眼),其中单眼202例,双眼50例,男150例,女102例。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3~6岁(6岁),B组:6~9岁(9岁),C组:9~12岁(12岁),D组:12~16岁,四组均经佩戴合适眼镜、遮盖、视觉刺激、后像、同视机等综合治疗,观察弱视治疗的效果,并对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基本治愈率79.36%,有效率14.29%,无效6.35%,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四组之间不同年龄段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患者的依从性与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较好,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并与弱视程度、注视性质、依从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鑫  马琳  王峰 《河南中医》2010,30(8):786-787
目的:观察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立体视觉的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14例门诊治疗的弱视患儿在视力恢复正常时用同视机行远立体视,用颜少明等人的《立体视觉检查图》行近立体视检查,并记录患儿的屈光状态、弱视的类型、治疗过程和持续时间、治愈时的年龄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患儿远、近立体视觉的关系。结果:114例患儿中弱视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即屈光不正性和子午线性弱视预后好,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差。在远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和患儿屈光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近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和患儿屈光度之间有显著差异,即年龄大、屈光不正度数大者预后差。结论:年龄大、屈光度数大者可获得远立体视,但近立体视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屈光不正所引起的视力减退误诊及矫治资料。方法96例192只眼均进行视力测定,电脑验光,散瞳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检影验光,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屈光不正眼中确诊为远视和远视散光139只眼占72.40%,近视和近视散光45只眼占23.43%,混合散光8只眼占4.17%,伴有其他眼病的42只眼均系误诊。结论防治中老年人屈光不正的重点是远视,其次是散光,反映了中老年人生理屈光状态的演变特点,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近视眼屈光状态影响的初步观察杨光针刺治疗近视眼已有很多临床报导,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针刺确可使近视患者视力提高。针刺究竟对近视眼有无治疗作用,针刺治疗提高视力机理何在等问题尚无明确解答。为此从1994年1月~10月我们观察了40例80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采用准分子激光对屈光不正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月8月中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并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视力、屈光度以及视觉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视力改善状况良好,并且其裸眼视力均≥0.5,并且其屈光度恢复至0.7左右,患者在治疗后视力恢复与时间呈正相关,视力恢复至患病前状态。结论:采用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并且在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表现为视力障碍、视疲劳及眼位偏斜等,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次观察应用针刺疗法,在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观察198例为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病例,198例(396只眼)均经门诊确诊为近视并排除导致视力下降的其他疾患,其  相似文献   

15.
李丽 《中医临床研究》2012,(17):57+59-57,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屈光矫正对学龄前弱视儿童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62例儿童弱视资料整理,屈光不正性弱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42例,斜视性弱视38例,所有儿童均采用散瞳后配戴矫正眼镜,3~6个月复查1次,根据视力、眼位、弱视类型等情况每半年到1年重新验光调整眼镜。结果:本组共262例,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率38.78%,近视性弱视治愈率50.28%,散光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治愈率85.62%和87.38%。结论:不同类型的屈光矫正,治疗效果对弱视儿童疗效差异很大,与弱视的程度、配戴达到最佳视力的配镜度数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视力不良、视力减退目前十分普遍,这不仅是眼科医学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更有效地开展防治,提高青少年的视力水平,有必要对其性质和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先将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对我市区及市郊乡镇部分中小学校7~17岁间1598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记录他们的视力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近视发生的大国,20~24岁年龄当中,有1. 28亿的近视患者,近五分之一为高度近视。西医对近视的治疗以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为主,改变患者的屈光状态,对患者视力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患者眼轴的增长、裸眼视力下降和眼底病变无改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近视的发病机制有独到见解,治疗方法多采用辨证用药、针灸、理疗等方法,预防和治疗近视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从中医针灸和中药学对近视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说明。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视力不良系眼科常见病症,笔者对针刺和中药并用治疗青少年视力不良做了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我院眼科门诊患者。本组100例198只眼,男49例,女51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33岁,其中5~9岁22例,10~14岁38例,15~19岁23例,20~24岁11例,25~29岁3例,30~33岁3例;发病时间短者1月,长者20余年。眼科检查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外伤性角膜瘢痕等其他内外眼疾患除外,均为屈光不正患者。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 取穴:攒竹、鱼腰…  相似文献   

19.
屈光不正儿童与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对儿童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 70例正常儿童及 15 2例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立体视阈值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远视眼组的立体视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近视眼组 (P<0 .0 0 5 ) ,且随屈光度增高而增高 ,随发生年龄增高而降低。近视眼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近视眼戴镜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远视眼戴镜后立体视阈值明显下降 (P<0 .0 0 5 )。结论 :屈光不正对立体视的影响是由于视力下降引起的 ,提示儿童屈光不正的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性弱视 ,对立体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视,是指因为眼轴过长或屈光力相对过强,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即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眼。近年来,耳穴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