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适龄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性(P<0.01)。观察组妊高征、糖尿病、前置胎盘、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产程异常、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增高,发生新生儿异常增加,应加强高龄初产妇的围生期保健和产前检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徐毅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41-42
目的探讨巨大儿胎儿体重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8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巨大儿的358例妊娠妇女临床情况及围生期结局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妊娠孕周的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巨大儿胎儿体重的增加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胎儿体重的增加使母婴并发症增高,应及早进行早期预防,控制胎儿体重,正确产前诊断,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分娩巨大儿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正常胎儿产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分娩情况、并发症及胎儿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次、孕周、孕期增重及孕期增加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产伤、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低血糖、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当控制饮食及孕期体质量,以降低巨大儿发生风险,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刘燕  刘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93-279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出现母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分娩的38例非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比较.结果:经产妇组农民比例明显高,经济收入低,正规产检比例低,择期剖宫产率低,过期妊娠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高.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特别农村文化落后地区要加强宣传正规产检的重要性,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陪伴分娩及胎心监护,分别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剖宫产率下降(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儿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分娩的238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头盆不称、难产等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4500g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更准确对巨大儿产前预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对母婴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导乐陪伴分娩产妇230例为试验组,同期未选用导乐陪伴分娩产妇2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程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较低,(P<0.05);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导乐组低于对照组(t=5.975,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产时并发症比较,P<0.05,显示导乐组产时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导乐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使产妇产程缩短,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8963例新生儿中巨大儿643例,占分娩总数的7.17%。巨大儿纽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选择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260例孕妇作为陪伴组;选择传统分娩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产妇的总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妇满意率。结果陪伴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陪伴组自然分娩的产妇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陪伴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陪伴组产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实现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模式,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产程时间,降低了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和认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42例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褥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24h者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4h者(P<0.05)。结论胎膜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有重要影响,临床对于胎膜早破者要及时发现处理以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头位急诊剖宫产191例,其中第一产程阻滞100例(组1),第二产程阻滞91例(组2),主要从手术指征、手术并发症及新生儿状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组2胎位不正、羊水污染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组1,新生儿Apgar评分亦低于组1(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母婴潜在不利因素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的廷长相关,故应撑握时机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郎宾  李会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10-1012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式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00例初产节胎头位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式分娩组(观察组)400例和仅有家属陪伴的传统式分娩组(对照组)400例,对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产程时间、剖宫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乐式陪伴分娩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对头位难产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要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21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采用手转胎头术;对照组104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适时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方法,转至枕前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对孕产妇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东莞市石碣医院分娩的单胎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糖代谢正常组为空腹血糖及OGTT试验筛查正常孕妇40例,GIGT组为GIGT孕妇5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为GDM孕妇30例。比较三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孕产妇及胎婴儿疾病并发症率。结果三组间比较,GDM组和GIG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死胎、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等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GDM组与GIGT组之间比较,在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低血糖上,GIGT组明显高于GDM组(P<0.05)。结论 GIGT对母儿结局有不良的影响,应和GDM一样作为高危妊娠管理,早诊断和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系统诊治对孕产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系统干预诊治,观察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生期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17例,剖宫产率37.8%,对照组剖宫产24例,剖宫产率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合理有效系统的治疗,对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干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观察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产科建档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26例)和对照组(70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而胎膜早破、羊水过少、GDM、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的健康,对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研究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上对产后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住院产妇70例,将其按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的产妇在分娩后采用药物200u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对照组的产妇在分娩后采用药物10u缩宫素静脉滴注,将两组产妇的产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产妇胎儿分娩后的24h内出血量减少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产程的时间缩短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同对照组疗效相比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上应用于产妇胎儿分娩后预防出血的效果比较显著,产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痛分娩组90例,常规分娩组90例产妇。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3.1±1.2)分,明显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且无痛分娩组11例产妇改剖宫产,而常规分娩组39例产妇改剖宫产(P〈0.05)。两组产妇其他指标,如第二产程时间、使用催产素例数、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等基本相当(P〉0.05)。结论无痛分娩在各项临床指标上,同常规分娩效果相当,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等),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张美芳 《黑龙江医药》2013,(6):1117-1119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126例实施早期干预,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高危孕妇给予心理和饮食等方面的一般性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关的药物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高危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进展为妊高征者少;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早期干预,对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及母婴病死率,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