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彗星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扬中市的遗传毒物污染集中在汇集了乡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道和死水沟塘,各主要河道及通江闸口基本没有污染。对其中的新坝大桥(基本无污染)、联合粮管所塘(中轻度污染)、扬子河,红星河(严重污染)水样的有机提取物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以检测其引起的DNA损伤。结果表明扬子河、红  相似文献   

2.
泰兴市饮用水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泰兴市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损伤效应。方法:应用彗星实验技术。结果:泰兴市井水、河水和塘水对人淋巴细胞都具有致突变性,尤其是河水中的有机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的损伤最为严重。结论:泰兴市饮用水污染是当地恶性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探讨维生素C水溶液对水中有机物致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固相萃取水中有机物,用不同浓度维生素C水溶液(50、100、200 mg/kg)与有机物以不同方式处理(同时灌胃、维生素C预处理、维生素C后处理),分别给小鼠灌胃3 d后,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维生素C(100mg/kg、200 mg/kg)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中、高剂量水中有机物(每kg体重灌胃量相当于16、80 L水样中的有机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其尾DNA含量、尾矩、椭圆矩、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生素C具有抑制水中有机物所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其中维生素C 100 mg/kg、200mg/kg组尾DNA含量、尾矩、椭圆矩、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维生素C能够降低自发的细胞DNA损伤并对水中有机物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10、20、30、40、50、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133+0.230x,相关系数r=0.964(P〈0.05)。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达最大。之后随照射累积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尾长稍有下降,但是与照射前相比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P〈0.01),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可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鼻咽癌病人多以放射治疗为主。放疗在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遗传损伤。由于放疗可诱发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因此,本文采用彗星电泳实验和多核细胞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率。检测对象为10例接受X-射线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疗中心,患者平均年龄37岁(28~55岁),男女各5例,照射总剂量平均为68 Gy。本次实验以病人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放疗前、照射2、5、14、24、34次后各采血一次用于实验(每次照射剂量为2 Gy)。彗星电泳实验:用2倍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细胞,制成1×105个细胞/ml的细胞悬液(细胞存活率>95%),按常规制备双层琼脂铺片,经裂解、伸展、电泳后用溴化乙锭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拖尾率及DNA的迁移度。HPRT基因突变率检测采用淋巴细胞全血培养法,在加与不加6-巯基嘌呤的条件下培养至72 h,收获细胞。每例计数2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加6-TG和不加6-TG的各1 000个细胞),记录同一胞质内具有完整核膜的相压、相切或分离的双核或多核的淋巴细胞数,计算其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结果:彗星实验结果表明放疗对病人淋巴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HPRT基因突变率与放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并在照射剂量累积到28 Gy时达到一个高峰,以后稳定在一个高水平平台上。结论:一定剂量的X-射线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可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导致的遗传损伤应引起重视,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DNA损伤和HPRT基因突变作为放疗生物剂量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检测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的遗传毒性,为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的遗传毒性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SC)和棉籽油(CSO)两种介质制备聚醚醚酮材料的试验液,以SC和CSO作为阴性对照,甲基磺酸甲酯(MMS)作为阳性对照。选取 SD大鼠 70只,雌雄各半,大鼠连续两次(间隔 24 h)染毒,SC组和MMS阳性对照组按照 10 mL/kg的剂量由静脉途径染毒,CSO组按照 5 mL/kg的剂量由腹腔途径染毒,末次染毒后 3 h处死大鼠,称取肝脏和肾脏的质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肝脏、肾脏和外周血分别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碱性彗星试验,以尾部DNA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为分析指标判断DNA损伤程度。结果:试验组的大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分别与SC和CSO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 SC和 CSO阴性对照组相比,MMS阳性对照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内碱性彗星试验的研究方法,在本研究条件下,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的试验液不能诱导大鼠肝细胞DNA链断裂,未检测出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造成的遗传学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0Gy、10Gy、20Gy、30Gy、40Gy、50Gy、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采用多核细胞法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均值达最大。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在照射后升高,与照射前相比,在照射累积剂量为30Gy、40Gy和50Gy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hprt基因突变率与累积剂量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hprt基因突变和彗星实验用于评价放疗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SCE)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又名彗星试验).结果:在低浓度(吡虫啉为0.05 mg/L,抑食肼为5 mg/L)时,它们对微核和SCE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吡虫啉为0.1 mg/L,抑食肼为25 mg/L)时,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彗星试验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995, r=0.965).结论: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相比之下,吡虫啉比抑食肼具有更大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观察硒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中,24 h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硒0、1、6和10 μmol/L,MMC 0和0.1 mg/L,培养72 h后,分别采用染色体畸变分析(C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SCE),以及彗星试验(SCGE),对硒能否抑制MMC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进行检测.结果:(1 μmol/L和6 μmol/L硒+MMC)组的淋巴细胞平均尾长、SCE互换率和CA畸变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μmol/:硒+MMC)组的DNA损伤程度低于(1 μmol/L硒+MMC)组和(10 μmol/L硒+MMC)组.结论:硒对MMC造成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以6 μmol/L硒组的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巢湖水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及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探讨巢湖水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及其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为综合评价巢湖水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组合,分别对巢湖源水及以其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各生产过程水样及出厂水样中的有机提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Ames试验提示水源水有可疑致突变性(直接、间接),经高锰酸钾处理及混凝沉淀不能消除,经二次加氯的出厂水仍有间接致突变性存在.微核试验表明巢湖源水、水厂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有机污染物10 μg/g剂量组在金鲤鱼的红细胞微核率均有增高;SCGE试验提示巢湖源水、水厂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有机污染物引起的金鲤鱼的红细胞慧星细胞率均有升高.结论:巢湖水有机污染物具有可疑致突变性,其对饮用水水质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X线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评价X线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材料与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9例鼻咽癌X线放射治疗患者在累积照射剂量为0、2、4、8、10、16 Gy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 结果: 鼻咽癌患者接受X线放射治疗后,淋巴细胞拖尾率、尾长在累积照射剂量为2 Gy时即出现明显上升(P<0.01 和 P<0.05),Olive尾矩在累积照射剂量为8 Gy时出现明显上升(P<0.01)。在0~16 Gy照射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随之增加,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X线放射治疗在低剂量时即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其照射剂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及Olive尾距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彗星分析技术检测辐射和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彗星分析技术(comet assay)检测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 o-PDA)和60 Coγ-射线对CHL细胞DNA的损伤。 方法: CHL细胞经0、 2、 4、 6、 8 μmol / L的邻苯二胺染毒和0、 2、 4、 6、 8、 10、 15 Gy 的60 Co γ-射线照射后,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尾长。采用Origin 4.2软件建立两种诱变剂的剂量与CHL细胞彗星尾长的剂效关系。 结果: DNA的损伤程度(以彗星尾长为指标)随60 Coγ-射线剂量的加大和o-PD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CHL细胞彗星尾长(TL)与60 Coγ-射线的剂效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TL=20.41+2.42D+0.38D 2;与o-PDA浓度的剂效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TL=1.90+1.46C+0.52C 2。 结论: 60 Co γ-射线剂量和o-PDA的浓度与细胞DNA损伤程度具有剂效关系;彗星分析是一种分析环境危害因子遗传毒性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Human faecal waters from 35 healthy non-smoking volunteers (23 from England and 12 from Sweden) consuming their habitual diet were screened for genotoxicity by the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comet) assay using a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CACO-2) as the target.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DNA damage was categorized as low, intermediate or high for tail moments greater than 5, 17 and 32, respectively: 11 samples were highly genotoxic, four were intermediate, one was low and 19 showed no activity. Endonuclease III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NA damage for all except the non-genotoxic faecal waters, suggesting that faecal water genotoxicity may be due, at least in part, to oxidative damage. Faecal water cytotoxicity has previously been attributed to the bile and fatty acid content. In the comet assay no DNA damage was induced by deoxycholate or lithocholate at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genotoxicity of faecal water was due to other substances. Both bile acids induced DNA damage above 300 microM, levels oft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colonic polyp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enotoxicity after endonuclease III treatment indicative of oxidative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CometAssay)检测鼻咽癌细胞DNA放射与修复反应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碱性“彗星”分析法的微胶电泳技术,定量检测评价人高、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2Z细胞在接受X射线照射后,其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s)的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和DNA的SSBs在不同检测时间的自身修复情况。 结果 用碱性“彗星”分析法可准确地检测出2Gy单一放射剂量所诱导的两系细胞DNA的SSBs;可见DNA损伤程度在不同照射剂量其结果不同,随剂量递增DNA的损伤加重,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线性相关。15Gy诱导两系细胞的DNA损伤后,10min即可定量检测出受损DNA的确切恢复变化,在照射30min内,其修复较迅速,其损伤程度可降至初时的一半以下,其后修复缓慢,约需持续2h才能复至无照射细胞水平。 结论 “彗星”分析法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人鼻咽癌细胞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以及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以及对gadd153启动子和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彗星试验检测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构建含有gadd153启动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ADD153-Luc,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发光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反映gadd153启动子的活性,RT-PCR检测gadd1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彗星试验显示在10、100ml/ml培养基剂量组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处理24h后,OTM(Olive尾距)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源水r=0.882,P<0.05;氯化饮用水r=0.940,P<0.05);氯化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诱导OTM显著高于源水(P<0.05);荧光素酶表达在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各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源水r=0.814,P<0.05;氯化饮用水r=0.921,P<0.05);相关分析表明荧光素酶活性与OTM呈正相关(源水r=0.980,P<0.01;氯化饮用水r=0.995,P<0.01);RT-PCR结果显示在100ml/ml培养基剂量组,源水和氯化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诱导gadd153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与OTM有良好的相关性(源水r=0.864,P<0.05;氯化饮用水r=0.897,P<0.05)。结论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可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导致gadd153启动子区的激活,并进一步调控下游gadd153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DNA repair capacity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both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 and the response to cancer therapy.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ompare DNA damage and the repair process in cells originating from healthy donors and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ing the micronucleus and comet assays, we compared the induction of DNA damage and its repair in lymphocytes isolated from blood samples of 14 healthy donors and 24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tumours. Gamma-rays at the dose of 2 or 4 Gy were used as the damaging factor. The micronucleus test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Fenech (1) and the comet assay according to Green et al. (2). RESULTS AND CONCLUSION: Lymphocytes of both healthy donors and tumour patients showed great diversification in reaction to the same dose of gamma irradi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the kinetics of DNA repair. The patient group contained significantly more individuals whose lymphocy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background DNA damage and higher damage inducibility. Blood cells of donors showing high damage inducibility also showed increased levels of micronuclei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Micronuclei induction did not correlate with a high level of unrepaired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17.
“彗星” 法分析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彗星”分析法 (CA)在检测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与修复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碱性CA检测鼻咽高分化鳞癌上皮细胞系 (CNE 1)、食管鳞癌上皮细胞系 (Ec 10 9)、肺腺癌细胞系 (GLC)和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 (BGC 82 3)经 6MVX射线照射后单细胞内DNA单链断裂 (SSB)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以及CNE 1和GLC细胞系在分别接受了 16GyX射线照射后的自身修复情况 ,同时与相应的细胞存活曲线比较。结果 碱性CA可以检测出 4个细胞系DNA的SSB ,并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6Gy剂量下各细胞系的SSB程度依次为CNE 1>Ec 10 9>GLC >BGC 82 3。CNE 1,Ec 10 9,GLC和BGC 82 3细胞系的Do值分别为 1.2 5 ,1.2 7,1.88和 1.5 6。 16Gy诱导CNE 1和GLC细胞系的DNA损伤后 ,其半修复时间分别为 7.4,17.8min。结论 采用碱性CA能确切反映 4种人肿瘤细胞系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并能确切反映辐射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 (CNE 1和GLC)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自身修复能力的大小在鳞癌和腺癌细胞系间与放射敏感性的大小 (Do值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