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惠莉  张军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47-1148
结肠镜是诊断直、结肠疾病最直接和可靠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结肠镜的插镜技术分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1],我院于2008年开始开展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至今已完成检查近15000例。在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熟练的护理配合对检查成功及减轻患者痛苦起到关键性作用。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共行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的8451例,现将检查时的护理配合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在结肠术后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4-12月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随访的512例结肠术后患者,分别应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法以及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进镜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或结肠-小肠吻合口)的成功率分别为93.8%和99.1%。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的平均进镜时间分别为7.6min和3.5min(P<0.05)。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7分和3.8分(P<0.05)。全部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对结肠术后患者的检查安全、成功率高,与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相比,进镜时间短、患者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单人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研究组采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法,对照组采用注气单人结肠镜检查法。记录两组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达回盲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4.86±1.66)vs(6.45±2.34)min,P0.05]。研究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05)vs(3.31±1.13)分,P0.05],研究组腹胀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1±1.05)vs(3.97±1.10)分,P0.05]。结论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自我腹部按压在单人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在本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2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91例,对照组1209例,观察组患者指导其进行自我腹部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部按压,采用数字疼痛分级评分法评定术中疼痛程度,比较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所需时间及镜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分级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镜检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普通单人结肠镜检查中,指导患者正确的自我腹部按压能降低患者的疼痛不适,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5.
廊坊市人民医院2000-12/2008-02分别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对患者进行检查,我们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毕淑娟  刘丽萍  陈星 《护理研究》2006,20(36):3335-3335
随着结肠镜检查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以检查时间短、病人痛苦小、医生得心应手、疾病漏诊率低之优势被广泛应用与推广。而如何做好护理与术中配合是内镜护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与必修重要课题。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4年3月—2005年3月共行结肠镜单人操作5689例,其中男3654例,女203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3岁;常规检查4399例,结肠镜下治疗1290例(包括息肉摘除术、黏膜下肿物微探头探查及黏膜下肿物摘除术、黏膜切除术、黏膜下注射止血、钛夹止血法,肿物套扎术、支架置入术等),…  相似文献   

7.
结肠镜单人操作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疾病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结肠镜插入法分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以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双人操作法,1982年后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术逐渐增多。本总结作1994年开始使用单人操作以来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对比CT仿真成像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纳入的患者分为采用CT仿真成像与电子结肠镜的方法进行诊断,并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并比对。结果:CT仿真成像以及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17/21)、85.7%(18/21),经比较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中CT仿真成像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中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方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9-07-2010-07对196例患者进行单双人操作,并进行了一项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单人术比双人术可以通过保持直线化状态,提高患者忍受程度,减轻痛苦,缩短检查时间,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在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49.6±8.2)岁;对照组中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消化内科病房行结肠镜检查且需行肠道准备的患者286例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7月消化内科病房行结肠镜检查且需行肠道准备的患者245例为观察组,通过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进行督查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诊疗肠道准备的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于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提高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毕淑娟  刘丽萍陈星 《护理研究》2006,20(12):3335-3335
随着结肠镜检查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以检查时间短、病人痛苦小、医生得心应手、疾病漏诊率低之优势被广泛应用与推广。而如何做好护理与术中配合是内镜护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与必修重要课题。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两种规格敷贴固定PICC导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2010年2月,我们对160例应用PICC导管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规格的敷贴对其穿刺点进行包扎固定,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护双人观察在结肠镜检查退镜过程是否可以提高息肉检出率。方法连续性收集内镜室诊断性结肠镜检查患者,前瞻性地随机分医护双人观察组和医生单人观察组,记录比较两组的息肉检出率。结果在4个月研究期间共完成985例诊断性结肠镜检查,其中271例检出息肉,总704枚。498例医护双人观察组和487例医生单人观察组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30.5%和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在医生单人观察组中,护士证实医生在21例患者中共漏检息肉27枚。结论医护双人观察在结肠镜检查退镜过程中协助医生共同观察可以提高息肉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前应用西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检查结果,提高结肠镜病变检出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量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应用西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而对照组患者术前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评分、病变检出状况及肝肾功能指标与电解质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变检出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出现,且结束后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肠镜检查术前联合应用西甲硅油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显著提高肠道清洁效果,提高患者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若诊治和护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006年9月我科收治了1例妊娠31周合并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采用单人操作法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患者对全结肠镜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不良反应,剖宫产术娩出正常男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法在采血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1 ~12月由护理部制订细节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单人核对制、采血用物放置流程、生物安全量化管理.观察采血室人员核对差错率、不合格标本率、护士职业损害情况,并与2010年1~12月进行对比.结果 单人核对法与双人核对法标本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实施细节管理后不合格标本率为0.241%,较2010年标本不合格率(0.474%)明显降低(P<0.05);采血室护士感染率由2010年的68.75%下降到2011年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细节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施单人核对制度,加强采血用物有序放置,严格量化个人和采血环境消毒任务,能有效提高采血的安全性,防止采血人员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优质护理的实施对角膜移植患者出院后随访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2年11月行角膜移植后出院的81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将2008年2月~2010年2月实施优质护理前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2010年4月~2012年1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行优质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对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周、2周、1月、3月、6月、12月不同时期的随访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角膜移植患者出院后随访依从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人操作结肠镜下治疗大肠腺瘤的方法、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电子结肠镜诊断为大肠腺瘤,并经病理证实未恶变患者采用高频电圈套、热活检钳凝切法、氩离子凝固灼除法等切除.结果 36例42枚大肠腺瘤经一次治疗33例,经两次以上治疗3例,2例出现出血,经止血夹及氩离子凝固治疗后好转.结论 单人操作结肠镜下治疗大肠腺瘤...  相似文献   

20.
宫嫚  罗生强  张弢  李忠斌  孙永强  李筠 《临床荟萃》2010,25(21):1925-1925
患者,女,38岁,主因发现脾大10年,下肢僵硬、活动障碍伴进行性加重2年余,于2010年5月6日入院。2000年6月患者查体发现脾大,肝功正常,无不适,未予诊治;2008年2月无明显诱闰出现轻度下肢僵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