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血尿的常用检测方法为尿隐血和尿红细胞检查,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灵敏度高,速度快,但特异性差;尿红细胞检查能鉴别血尿来源,方法直接可靠[1],但操作繁琐,耗时长,不适合于门诊常规检查.为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我们对552例门诊随机尿隐血及红细胞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尿隐血和尿红细胞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单纯尿隐血阳性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用混均一滴尿镜检法和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对本院体检中心参检人员1258人(男性598人,女性660人,年龄18~89岁)进行随机中段尿有形成分及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结果]尿有形成分检验以红细胞0-偶见/HPF,白细胞(男0—1/HPF女0—2/HPF)作为有形成份正常的判定标准,有效统计数包括化学检测全部阴性或正常和除尿隐血可阳性外其余皆为阴性或正常并且尿有形成份检查正常的人。化学检测中仅一项隐血阳性且有形成分正常作为单纯尿隐血阳性的判定标准。1258人中除去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等及红细胞白细胞数超过判定标准的尿,余下有效统计数952人(男性468人,女性484人)中单纯尿隐血阳性的244人(男性70人,女性174人);有效统计人群中尿隐血阳性率25.63%(男性14.96%,女性35.95%),男女性别间、青年人与老年人群存在显暑性差异。[结论]干化学法测定尿隐血时不仅与红细胞也与尿中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起反应,同时尿中的其它物质如维生素C、细菌、真菌、过氧化物等均可引起尿隐血阳性,单纯尿隐血阳性不等于血尿,必须结合尿沉渣检测及临床进行动态观察。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单纯尿隐血阳性常常非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在尿隐血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在尿常规检测中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液中血红蛋白,为临床提供血管内溶血及泌尿道出血的可靠依据。方法在日常尿常规检查中,随机同步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检测结果严格对比,同时采用四格表法探讨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筛选出三项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标本59例,分组比较.重点分析于化学隐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试验确证。结论建议尿常规应吲步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对尿液中无完整的红细胞,而存在游离血红蛋白的尿样本起确证作用,进一步完善尿液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Midtron JuionⅡ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酸碱度、蛋白、隐血试验进行分析.对照肾小球性血尿判断标准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结果 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尿中红细胞数及畸形率比非肾小球疾病组显著升高.尿畸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1.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结论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尿干化学分析与尿镜检隐血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中尿隐血结果与尿镜检结果的比较分析。方法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显微镜检查法。结果尿干化学分析中尿隐血结果与尿镜检结果有时不相符合。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敏感度高,适合作为尿常规检查的筛选法,但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所以不能取代手工法中的显微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尿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尿10项分析仪中隐血试验与镜检尿中红细胞的符合率一直是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因为尿隐血试验对于某些泌尿系统病的诊断和判断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尿10项分析仪中隐血和镜检尿中红细胞数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8.
对尿中红细胞检查方法进行综述,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尿红细胞的检查手段,临床意义。目前尿红细胞检查主要有五种方法,形态识别以相差显微镜法为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为MCV法和UF一100分折法,扫描电镜法对超微结构识别效果最佳。全面地了解尿红细胞的检验方法、方法原理、步骤、诊断标准等对于临床诊断血尿来源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尿液分析检测变得快捷而准确,但引起尿隐血阳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使某些检测结果与镜检和临床症状不符,本文对尿液分析仪检测隐血和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数作一简单的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尿镜检中红细胞的符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尿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尿10项分析仪中隐血试验与镜检尿中红细胞的符合率一直是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因为尿隐血试验对于某些泌尿系统病的诊断和判断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尿10项分析仪中隐血和镜检尿中红细胞数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11.
血床诊断,困难较多。除血尿外无其它症状者更难诊断。1979年Birch和Fairley等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籍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帮助,此法已被公认并推广到普通显微镜检查。但用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1986年即Shichiri等报告用自动化仪器测量红细胞体积鉴别血尿来源,认为较显微镜法更能准确地判断出血部位。鉴于此,笔者应用法国Se-biahemalaser2AF血液分析仪检测了各种肾小球病变及非肾小球性疾病尿中红细胞,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共检测76例(男41…  相似文献   

12.
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是形态学检查的全新的检查手段,对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快速、简便、可靠。根据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程度和形态特征,来判断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对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血尿的来源部位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其检测过程及操作中每个环节显得优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4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结果,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对174例尿液标本联合检查,对4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镜检法为标准,UF-100尿沉渣分析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6.2%,干化学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5.0%.尿隐血试验中,干化学敏感性为300 μg/L,单克隆抗体隐血为200 μg/L,干化学与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指标(金标准)对比,干化学隐血法的敏感度为81.5%,特异性为85.6%.结论 4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尿液检查的质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判别血尿的性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x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326例血尿病人的尿中红细胞形态与用相差显微镜镜检的方法比较。结果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的符合率为81.4%。以相差显微镜镜检形态为标准,UF-100检测标本的假阳性率为11.9%,假阴性率为18.6%。敏感度为81.4%,特异性为88.1%(以上数据为3种形态的平均值)。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判别血尿的性质与相差显微镜镜检的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确率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对比检测尿中红细胞和白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迪瑞H-300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一致性。方法对3678例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测定全部为阴性、619例测定为隐血±至++同时白细胞阴性的尿液标本做尿沉渣镜检。结果3678例阴性标本尿沉渣镜检检出白细胞每高倍视野5~30个以上206例,假阴性率占5.6%;红细胞每高倍视野3~15个115例,假阴性率为3.1%。在619例隐血阳性同时白细胞阴性的尿标本中,红细胞假阳性率为3.1%,白细胞假阴性率为5.5%。结论临床上使用干化学法做尿常规出现全阴性时,为了避免漏、误诊,必须进行显微镜沉渣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clinick-500尿分析仪测女性患者尿隐血及白细胞结果是否可靠。方法:500份女性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分别用clinick-500尿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隐血及白细胞的结果。结果:尿液分析仪测隐血结果与镜检法比较,阴性符合率为97.9%(142/145),阳性符合率为65.9%(234/355),其结果偏高占47.4%(237/500),结果偏低占3.4%(17/500);检测白细胞结果与镜检法比较,阴性符合率为89.4%(143/160),阳性符合率为93.2%(317/340),其结果偏高占15.8%(79/500),结果偏低占8.4%(42/500)。结论:在尿分析仪检测女性尿液中红、白细胞时,检验医师要留意标本是否被白带污染,同时报告镜检尿标本中的上皮细胞数及镜检情况,这对提高尿检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肾(肾小球)性与非肾(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报道根据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采用红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形态、体积改变的方法来进行鉴别诊断。但是,尿中红细胞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渗透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因此,笔者对我院门诊及病房已明确诊断的患者血尿(包括镜检和肉眼血尿)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尿红细胞形态学诊断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效东 《新医学》1998,29(9):500-500,502
根据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通常把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不同,进一步要做的检查方法也不相同。肾小球血尿的进一步检查是肾功能检查和肾活检,而非肾小球血尿的进一步检查是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尿液红细胞检测和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四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结果,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对167份尿液联合检查,对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以镜检法为标准UF-100尿沉渣分析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6.2%,干化学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5.0%.尿隐血试验中,干化学敏感性为300μg/L,单克隆抗体隐血为200μg/L,干化学与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指标(金标准)对比,干化学隐血法的敏感度为80.7%,特异性为84.3%.结论:四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尿液检查的质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尿红细胞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菌尿的存在常出现尿液分析仪检测法和人工镜检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即假性血尿。随着自动化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这一现象势必影响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就菌尿导致尿液分析仪产生假性血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