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相结合模式对医学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在校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在校本、专科189名贫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系统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教育干预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各因子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政治思想教育与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模式能显著提高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校94名1-2年级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7)。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10周。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GSES总分、SAQ总分及因子分无显著差异;②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后测时GSES总分,SAQ总分及自我评价因子分差异显著;③实验组干预前后GSES总分、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分差异显著。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某未成年犯管教所20名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共10次团体心理辅导,以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进行前后测及重测。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状态、家庭气氛、人际关系和心理和谐状态总分上差异显著(t=2.656,4.905,5.424,3.536;P0.01);实验组成员心理和谐状态的改善,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成员心理和谐的变化(t=2.920,4.076,2.856,3.397;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干预有效,且存在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研究设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助的集中大型封闭(CCL)团体咨询教育模块,并通过实施验证其教育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在某高校开展CCL团体咨询,使用逆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实验组(n=40)和控制组(n=40)前后测对比的方式验证其有效性。结果:(1)贫困大学生在3个量表上表现与全国常模差别不大,归因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311,P0.001)。在干预后除了忍耐因子外,其他因子皆比全国常模有显著改善;(2)从干预前后测对比看,实验组除了控制因子、力量因子、乐观性因子没有显著改善,其余因子和总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控制组的前后测对比均没有显著改善。结论:本研究设计的CCL模块对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逆商、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大部分因子和总体上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证干预研究应用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研究前后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干预前的水平(t=9.932~3.633,P0.01),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大学生的水平(t=6.226~2.841,P0.01),干预前两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后测得分(除敌对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前测,强迫(t=3.88,P〈0.001)和人际敏感(t=3.69,P〈0.001)改善最明显。实验组在接受阅读疗法干预之后各因子分(除总均分及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t=2.88,P〈0.01)和焦虑分(t=3.09,P〈0.01)变化最大。艺术生的恐怖、偏执、焦虑分在干预之后也均有所降低。结论阅读疗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干预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丰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内容。方法:采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黑龙江省某高校17名大一学生(实验组)进行共8次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干预,同时设置控制组17人,处于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的干预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员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t=-8.00,-8.99,-4.29,-5.65,-8.93,-10.97;P均0.01);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9.92,8.89,8.24,6.34,9.81,11.52;P均0.0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在12个项目上的平均分都大于4,说明大多数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持有积极的评价。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仪进行一般护理,分别于入院心理干预前和术前采用SCL-90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实验纽经心理干预后,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和术前心理状况没有差异,个别因子评分甚至升高。但两组与常模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仍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进行训练,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0名护理大专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46)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观察。结果①训练后自我和谐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498,P0.05);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自我和谐水平提高(t=2.759,P0.01);②训练后主观幸福感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865,P0.01),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主观幸福感得分提高(t=2.569,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提高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揭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与自我和谐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方法运用自尊量表(SES)、自尊调查表(SEI)、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川、浙两地三所高校2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团体测验。结果自尊量表(SES)与自尊调查表(SEI)存在极其显著相关,自尊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三个分量表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尊二者密切相关,均可成为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对3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②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我和谐水平与不同的归因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④努力归因在自我和谐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论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归因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积极正确的归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以及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是(100.39±21.37);②男生的自我和谐总分(t=2.171,P=0.007)和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57,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容纳他人和自我和谐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医学院2009级28名同学进行施测,其中14名同学自愿编为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其余14名同学编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开始前对28名同学进行前测,团体结束后再对28名同学进行后测。结果①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与辅导前在个人评价(t=-2.46,P<0.05)、容纳他人(t=-2.65,P<0.05)和自我和谐(t=2.61,P<0.05)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未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照组在个人评价、容纳他人和自我和谐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分维度容纳他人方面(t=2.18,P<0.05)存在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后在分维度容纳他人(t=2.62,P<0.05)、被他人容纳(t=3.18,P<0.05)、自我经验不和谐(t=1.78,P<0.05)、自我灵活性(t=9.16,P<0.01)和自我刻板性(t=2.52,P<0.05)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增强大学生个人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容纳他人和被他人容纳能力;加快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成熟。进而可以促进大学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与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98名高职大学生施测,采用AMOS7.0构建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模型.结果 情绪性人格、适应性人格对自我和谐作用显著(r=-0.56,-0.13;P<0.01).结论 人格是影响高职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高师生自我和谐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高师生自我和谐现状,并进一步揭示高师生自我和谐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23名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2%高师生表现出自我的不和谐。高师生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分数。高师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理科学生的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领悟社会支持除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并进入回归方程,解释变异的16.4%。结论高师生自我和谐水平没有降低,但其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对女生、理科学生给予更多关注。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我和谐程度有一定的预澳,l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分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DSI)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4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分化量表总分及与人融合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②自我分化量表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中除情绪反应、与人融合与自我的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外,自我分化与自我和谐的各分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③回归分析发现,情感断绝分量表得分对自我和谐量表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30.4%。结论:自我分化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关系,自我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9.
父母养育方式与初中生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6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初中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灵活性和刻板性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而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自我和谐相关显著。结论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父母养育方式都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养育方式对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和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揭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和谐现状。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川、浙两地3所高校256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团体测验。结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较低,总体上呈偏态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评价深刻地影响着自我和谐程度。结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堪忧,需要高校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要“物质”、“精神”两手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