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氧液静脉给氧是一种用含有高浓度溶解氧(O2)且具有高氧分压(PO2=80-100kPa)的液体通过静脉输注,从而达到向人体组织细胞直接供氧的治疗方法。该疗法对纠正脑缺氧。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迅速促进昏迷病人的清醒,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益处。同时也解决了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移动和高压氧舱数量有限及基层医院无高压氧舱的困难,便于及时多途径给氧。2005年4月~8月我院内科及干部病房应用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静脉输注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高氧液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高氧液治疗效果、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高氧液静脉输住,1次/日每次500-1000ml,10d为1个疗程观察高氧液输注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的改善,并详细记录。结果治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1.7%,死亡5例。结论高氧液治疗颅脑损伤缺氧缺血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方法简单、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健康必读》2008,7(4):110-111
目的观察静脉输入高氧液对改善老年缺氧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观察48例老年缺氧患者应用静脉输氧高氧液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升降情况及患者自觉胸闷程度的减轻情况。结果治疗2h后,两组的氧分压、氧饱和度都得以提高,但治疗组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自觉胸闷程度总体上有明显减轻。结论静脉输入高氧液,可直接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迅速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和饱和度,有效改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4.
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和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及静脉液体供氧新技术“,荣获2007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氧液静脉给氧新技术即应用光化学和物理相结合溶氧技术,成功地组合成一种独特的高氧液。高氧液不仅含有高于常规液体5倍的溶解氧,而且其基液内的各项指数均符合人体输注要求。通过静脉输注高氧液至循环系统后,可直接向体内组织细胞供氧,改善缺氧状态,使细胞由乏氧代谢逆转为有氧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李志平  郭光霞 《现代保健》2010,(20):174-175
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的方法很多,比如鼻导管吸氧法、鼻塞法,面罩法、液体氧(又称高氧液)等。但各有利弊。为此,笔者对25列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缺氧而致的低氧血症患者采用了4种不同的给氧方法,通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以比较器纠正缺氧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液体给氧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疗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液体给氧是近几十年来一种新的探索,从液体通气到光量子疗法以及高氧液静脉输注,使供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该文就液体给氧的方法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为减轻缺氧缺血对患儿脑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验组20例使用高氧液,对照组20例未用高氧液。采用比色法和血气分析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敏(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ialdehde,MDA)和血气变化,观察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及新生儿神经评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评分。【结果】用高氧液组PaO_2、SaO_2明显升高(P<0.01),PaCO_2明显下降(P<0.01);血浆SOD升高、MDA下降(P<0.01);用高氧液组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颅脑CT及NBNA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对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疗效. [方法]纳入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脑弥漫性轴隶损伤病人162例,随机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NSE)的测定,同时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 [结果]经高氧液治疗,治疗组NSE明显降低,而GCS评分在治疗后20 d、30 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产科胎膜早破中的应用。方法:832例胎膜早破者,随机分为高氧液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分娩方式、羊水情况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高氧液组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氧液组羊水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氧液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膜胎早破孕妇输注高氧液后可改善胎儿缺氧状态,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液体给氧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疗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液体给氧是近几十年来一种新的探索 ,从液体通气到光量子疗法以及高氧液静脉输注 ,使供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该文就液体给氧的方法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全静脉营养制剂(TPN)在临床的正确配置和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TPN液配置的管理,保证了TPN液的质量。在3年期间共配置TPN液1195袋,用于2466例患者,各例患者均未发生因输注TPN液引起的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笔者认为:(1)开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TPN液配置的程序是确保TPN液质量的关键;(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的管理对TPN液的质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正确的保存方法和严格限制保存时间确保了TPN液的理化性质不变,从而达到安全输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剧吐患者两种静脉营养输注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100例妊娠剧吐需进行静脉营养治疗的患者,按照配置三升袋营养液方式及传统非三升袋分为2组,输注三升袋配置营养液者50例(观察组),传统方式连续依次输注葡萄糖、10%Kcl、脂肪乳和氨基酸等营养液者50例(对照组),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和效果观察。结论三升袋营养液可明显改善孕吐患者营养状况,纠正电解质效果好,尿酮体转阴快,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玉  赵勇  汤林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72-3673
[目的]研究和总结静脉高氧液输注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80例老年肺癌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成高氧液治疗组(治疗组)和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过程、麻醉方法和合并症等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持续血氧饱和度检测,并在末后d 1、2、3、4、5的同一时间抽股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分别计算出治疗和吸氧前后两组的氧分压差,进行样本t检验.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结果]高氧液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明显(20.7284±1.0644)kPa,与对照组(13.827±0.9765)k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0.0%(4/40),与对照组27.5%(11/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死亡1例. [结论]老年肺癌术后静脉高氧液输注,能够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发生堵管的原因。结果:共24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发生率为24.0%。堵管原因:因患者穿刺手臂活动过度或用力的占2.0%,共2例,因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占1.0%,共1例,因静脉留置针较长时间留置的4.0%,共4例,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营养液后没有彻底冲洗的占4.0%,共4例,不恰当操作封管的占8.0%,共8例,封管液剂量不足的占5.0%,其5例。结论: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护理人员应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使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几率降低,其经济负担与痛苦得以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平衡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下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右侧颈内静脉球部,行桡动脉置管.根据丙泊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分为A组32例、B组33例和C组31例,浓度分别为3,5,7μg/ml.监测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Nacotrend指数(NI)变化,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0 min(T2)、术毕(T3)收集患者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计算三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 三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和NI在T1和T2时均明显低于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T1、T2时的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o比较,三组患者的PaO2、PjvO2、SjvO2和CaO2在T1~T3明显升高(P<0.05),且三组数值均以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在丙泊酚靶控输注过程中,Da-jvO2、CEO2和Da-jvL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以Da-jvL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可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速度,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氧供需失衡,其中以7μg/ml丙泊酚浓度的麻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一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水肿、中毒性心肌损害、应激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之病情演变过程及治疗经验,提出应激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不适宜高压氧治疗时,可采用静脉输加氧红细胞纠正缺氧,治疗中应抓主要矛盾,做好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吕佩兰 《健康必读》2008,7(3):87-87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产生低氧血症或伴CO2潴留。表现为呼吸困难,持续低流量吸O2也无法改善缺氧状况。而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可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同步帮助送气,纠正患者通气、换气功能障碍造成的呼吸潮气量较少情况。通过提高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氧耗,进而纠正呼吸衰竭,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A)呼吸机,具有无须气管插管,使用简便,可随意上机或撤机,无须插管,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清醒合作的病人,无呕吐、咳嗽时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改善组织缺氧,减少对高通气的需要;减少缺氧所致的心脏负荷增加,减少心肌作功及能量消耗;纠正缺氧所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维持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和全身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纠正无氧代谢所致的酸中毒;减少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预防性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对低血压高危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9月在本院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低血压高危因素产妇80例,均灌注指数(PI)>3.5,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性输注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输注组麻醉开始时接受0.5μg/kg/min预防性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通过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将收缩压维持在基线≤20%。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低血压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输注组低血压(32.5%)、头晕/胸闷发生率(5%)、脐静脉二氧化碳分压(43.20mmHg)均低于对照组(85%、25%、45.50mmHg),脐静脉氧分压(30.15mmHg)高于对照组(25.40mmHg)(均P<0.05);两组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P>0.05)。与基线血压相比,麻醉诱导后两组血压均降低,输注组术中血压值在基线血压值±10%范围内的累计时长(39.87±17.70min)高于对照组(27.79±15.32min),新生儿出生后输注组有更高的PaO2  相似文献   

20.
朱文雅 《中国保健》2009,(20):858-859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病时静脉输注液体的张力与疗效的关系,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液体疗法,提高疗效。方法:根据静脉输注液体的张力大小将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分析疗效,进行对照。结果:静脉输注1/2~2/3张液体的疗效显著高于静脉输注〈1/2张液体(P〈0.05)。结论:静脉输注液体的张力与疗效的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需正确使用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