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新余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合本市的切实有效的防治模式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新余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余市的HIV/AIDS的流行时间较晚,但快速增长的势头日趋明显;2004~2008年累计发现HIV/AIDS 47例,其中艾滋病人(AIDS)17例,死亡13例。性途径传播42例占89.36%,静脉吸毒传播1例,输血及血制品传播1例,不详2例,并已出现8户家庭的夫妻共同感染HIN/AIDS。95.74%(45例)的HIV/AIDS年龄集中在20~49岁之间人群,以农民(38.30%18例)和流动人口(80.85%38例)为主。结论应加大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温州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1985~2005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5~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HIV/AIDS256例,其中AIDS51例(报告死亡34例),近年来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分别占34.0%和33.6%。结论温州市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并加强健康人群的宣教,遏制疫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台山市艾滋病综合防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锦  余大年 《当代医学》2009,15(21):156-157
目的了解台山市艾滋病流行特点和趋势,为政府提出本市艾滋病综合防制策略。方法分析台山市1995~2008年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台山市7995~2008年共报告HN/AIDS 1615例,其AIDS病例298例,死亡234例。静脉注射吸毒(87.6%)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但HIV/AID8报告病例、异性性接触传播和女性HIV/AIDS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台山市面临防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除加强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外,应真正加强以减少危害为主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广西来宾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来宾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宾市1997—2007年HIV/AIDS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来宾市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102例,AIDS病人381例,检出的HIV/AIDS逐年增多,死亡72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三种传播途径共存。传播途径以吸毒为主,从1997年的100%降至2007年的15.56%;性传播由1997年的0.00%上升到2007年的52.77%。流行涉及全市4县1市1城区,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结论来宾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进入快速增长期,需加大防制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涉县1995—2012年艾滋病(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涉县1995—2012年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涉县自199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以男性低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疫情已在本地扩散;病例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检测及疾控中心对HIV/AIDS的配偶或性伴检测发现,占60.00%;2008年3种传播途径并存,之后以性传播为主,男男性接触感染病例增多,出现家庭内传播。结论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主动监测和对特定人群的行为干预,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赤水市2004—2012年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赤水市2004—2012年逐年HIV/AIDS监测资料及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并按照发现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和职业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1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17/100000,死亡24例;2009—2012年发现84例,占总发病数的73.7%,发病主要集中在25—64岁年龄阶段(87.82%);男79例,女35例,比例为2.2:1;农民工54例(47.4%),服务人员(家政、商业服务等)29例(25.4%);性传播110例,静脉吸毒传播4例,未发现母婴传播病例。结论:赤水市艾滋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大力加强实施艾滋病控制策略,警惕经性接触传播疫情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东方市2001~2008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8年东方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方市自2001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8年底共报告HIV/AIDS87例,其中HIV感染者72例(死亡17例),AIDS患者15例(死亡8例),感染者以男性(90.80%)20~34岁青壮年(88.51%)为主,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6.67%,异性性接触传播9.20%。不详占24.14%。结论东方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迪庆州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模式.方法对1997~2008年迪庆州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年至2008年迪庆州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43例,死亡7例,男女比例为1:0.79,年龄最小18岁,最大的75岁,20~49岁的青壮年占75.22%,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已婚的占44.75%,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结论迪庆州HIV/AIDS逐年上升,已进入快速高峰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2年艾滋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及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栽”处下载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按现住址、终审日期进行整理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四川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346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4902例,死亡报告3252例。主要分布在凉山州、成都市、达州市、资阳市4个市、州,共占全省今年新报告疫情的64.39%。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2.64:1。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民族分布以汉族、彝族为主,汉族,占63.12%;彝族占35.46%。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59.82%;其次注射吸毒传播占27.32%;同性传播占10.51%。结论四川省新报告HIV/AIDS及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流行严重。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老年感染者占一定比例,且呈上升趋势。男性为主,女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性传播、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异性传播、同性传播上升明显,注射吸毒传播出现下降。要遏制艾滋病疫情,应在加强监测检测早发现HIV/AIDS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创造性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关怀措施,减少传播从而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周云娇  徐建人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4):405-405,434
目的分析临海市1998~200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海市1998~2008年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8年报告的56例HIV/AIDS中,本地户籍占71.4%,男女性别比为1.54:1,18~40岁病例占83.9%,性传播占75%,职业分布农民、商业服务、待业占67.9%。结论临海市HIV/AIDS报告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已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需进一步完善VCT门诊建设,推广HIV初筛实验室,扩大筛查范围,加强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南山区2006年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04-2305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南山区HIV/AIDS病例37倒,较去年同期(11列)增加236%。病例分布:20—39岁人群占94.6%;男性占70.3%;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4.1%,其次为性传播占35.1%。结论应加大监测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8~2010年永胜县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1998~2010年报告的永胜县辖区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胜县1998~2010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09例,其中HIV感染者96例,AIDS患者13例。109例中男77例,占70.64%,女32例,占29.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06年以后,经性传播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经静脉吸毒传播而感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永胜县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已处于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艾滋病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C-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2001-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累计报告HIV/AIDS123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4.35:1,20-49岁青壮年占70.73%;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65.85%;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占93.49%。灰色系统Gkl(1,1)模型预测2013-2014年HIV/AIDS报告病例数分别为65例和89例。结论应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行为干预,努力遏制艾滋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深圳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982例,其中HIV感染者2139例,AIDS病人843例。男女性别比为4.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组,占77.7%,平均年龄(32.9~0.6)岁;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人群占68.9%;流动和暂住人口占8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76.6%,其中同性性传播的占31.9%,且异性性接触传播和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重均逐年上升(P〈O.01)。结论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性性传播应给予关注。近期的控制策略为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男同性恋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开县2003~2012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该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和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开县2003~2012年 HIV/艾滋病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2003~2012年累计报告 H IV/艾滋病454例,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以25~45岁者居多,占38.55%;男328例,女126例,男女比为2.60∶1.0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7.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2.5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地区分布以汉丰街道最多,占15.86%。结论开县的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综合监测,采取积极有效针对传播的干预措施,控制开县 H IV/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艾滋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中国疾控信息系统宁夏上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宁夏2008—2013年按现住址统计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数628例,银川市最高,从2008年的24例上升至2013年的97例;报告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80岁以上,HIV/AIDS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占85.68%;以异性性传播为主要途径占47.45%,同性传播占37.26%,注射毒品占10.67%;检测咨询发现病例占26.27%,术前检测占20.22%。结论宁夏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继续扩大检测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清远市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清远市艾滋病(HIV/MDS)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年疫情报告、HIV/AIDS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HIV)50例,其中艾滋病人(AIDS)4例,死亡2例。2003年吸毒人群HIV抗体检出率5.62%,静脉吸毒血液传播占68%,性途径传播占22%,并已出现3户家庭的夫妻共同感染HIV/AIDS。结论:清远市目前HIV/AIDS尚处于低度流行期,但感染HIV人数逐年呈倍数增加,HIV/AIDS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减少危害的行为干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有效遏制HIV/AIDS的扩散流行甚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阿克苏市艾滋病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探讨阿克苏市1997~2009年HIV/AIDS流行特征。结果1997~2009年阿克苏市累计报告HIV/AIDS921例,其中AIDS患者84例。死亡47例;疫情持续增长,局部地区疫情严重,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及普通人群中扩散;以维吾尔族感染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5%;男性感染者比例相对有所下降,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向小年龄段转移,传播途径以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62%,近年来性接触传播上升速度明显。结论阿克苏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应加强领导,完善监测系统,开展持续、广泛的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楚州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0~2006年楚州区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0—2006年,全区共发现HIV/AIDS16例,本地患者14例,分布于10个乡镇,外地患者2例。20~39岁组占81.25%。发现方式:3例为手术(输血)前检测,2例为临床可疑(就诊),3例为产前检测,1例为献血前检测,2例为在押人员,1例为感染者配偶,4例为筛查发现。传播途径:使用血制品1,输血3例,异性性传播8例,吸毒1例(均为外省籍),3例不详。结论 楚州区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2006年来流行速度加快,可能与监测检测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人群数量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加、艾滋病在楚州区已经潜在流行有关。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省级示范区创建力度,开展以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综合监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落实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涉县1995-2010年艾滋病(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对涉县1995-2010年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涉县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以20~40岁人群为主,占83.33%,平均年龄28.33岁;病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占50.00%,大专占16.67%;2008年后艾滋病流行情况出现变化,2008年前HIV/AIDS感染病例大多以血液传播为主,2009年之后以性传播为主,尤其是同性性传播,且出现家庭内传播。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主动监测和行为干预,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