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日前,清华大学在京宣布,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其检测肝癌的灵敏度为93%,准确率为92%,高出目前临床公认的检测手段约1倍。以此为基础,用于肝癌早期检测的Hsp90α试剂盒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使用。这标志着首个由我国科学家定义并获  相似文献   

2.
陈浩  张明跃  张桂珍  曹明  丁磊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01-1002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以及良性肝病患者样本进行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3种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研究3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P73,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FP检测为阳性的再采用亲和吸附离心法检测AFP-L3。结果 AFP、AFP-L3、GP73联合用于检测可以使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6.72%(118/122),将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提高到96.05%(73/76)。结论将AFP、AFP-L3以及GP73用于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目前临床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健康生活》2006,(2):34-34
当患者怀疑自己或医生怀疑求诊者由乙型肝炎转变为肝癌时,就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一般常规检查项目有CT、B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化验检查。与肝癌诊疗相关的血清学化验检查主要是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其他的检测还有铁蛋白(Fer)、血清酶(rGT及同工酶、AFU、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丙酮酸激酶及同工酶、胎盘型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临床常用AFP作为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非精原细胞癌)的检测和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原发性肝癌有70%~90%的患者AFP增高,并且血清AFP值的水平与肿瘤大小呈相关性。转移性肝癌以及…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能反映细胞恶变的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简称瘤标。临床上通过对各种瘤标的检测,可以对相应肿瘤做早期诊断,判定预后,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状况。瘤标有哪几类目前已经发现的瘤标有以下几类。蛋白质类瘤标:最常用的是甲胎蛋白(AFP),用于诊断肝癌;癌胚抗原(CEA),用于消化道、肺、乳腺等肿瘤的随访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糖类瘤标:如CA125、CA199、CA153等,用于肺、乳腺、消化道、妇科等肿瘤的预后和随访监测。酶类瘤标:在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铁蛋白(Fer)和肿瘤相关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原发性肝癌组、60例良性肝病组和60例健康人群的AFP、AFP-L3、Fer和TSGF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亲和吸附法、微粒子酶促化学发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含量。结果:AFP、AFP-L3、Fer和TSGF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7.5%、85.0%、90.9%、88.8%,特异性分别为94.8%、97.0%、86.5%、85.3%;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9%和99.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FP、AFP-L3、Fer和TSG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高秀玉  王林 《工企医刊》2015,(1):1241-1242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上诊断PHC最主要的肿瘤标志物,但仍有15%~30%的PHC患者血清AFP阴性。血清唾液酸(SA)是新发现的诊断PHC的又一血清标志物。本研究对50例PHC患者进行了血清AFP和SA检测,探讨SA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及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于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及早期肝癌患者分别为65例、54例、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qPCR检测血清微小miR-122(microRNA-122, miR-122)水平。分析三者对肝硬化、早期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中的AFP、CEA分别为(98.64±13.94)ng/ml、(28.86±2.05)ng/ml高于肝硬化组(34.60±11.84)ng/ml、(11.36±2.31)ng/ml和乙肝组(18.38±8.39)ng/ml、(3.57±1.52)ng/ml),肝硬化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乙肝组升高(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miR-122低于肝硬化组和乙肝组(P0.001),硬化组患者miR-122也低于乙肝组(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肝硬化诊断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13;灵敏度为85.12%;特异性为70.18%)高于肿瘤标志物、miR-122单独检测的效能(P0.001)。对于早期肝癌诊断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66;灵敏度为91.23%;特异性为77.19%)高于肿瘤标志物、miR-122单独检测的效能(P0.001)。结论血清miR-122单项检测在肝硬化、肝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血清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检测,本研究可为临床肝硬化、早期肝癌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铁蛋白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患者55例(转移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患者62例(肝脏良性病变组)以及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肘静脉血血清CA199、CA125、甲胎蛋白、铁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移性肝癌组患者血清CA199、CA125、甲胎蛋白、铁蛋白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脏良性病变组、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清CA199、CA125、甲胎蛋白、铁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转移性肝癌患者升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肝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中细胞内Hsp90α和20S蛋白酶体的表达的变化以及Hsp90α表达下调后对20S蛋白酶体功能的影响;明确热休克蛋白90α对20s蛋白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500μMH2O2建立氧化应激HepG2细胞模型;通过ROS探针法观察细胞在不同氧化应激条件下ROS的分布和含量,通过MTT比色法观察氧化应激对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氧化应激对细胞内Hsp90α及20S蛋白酶体的合成的影响;以pSilencer2.1-U6neo载体,用电穿孔法建立稳定的Hsp90α抑制表达细胞株,通过检测糜蛋白酶活性观察氧化应激和降低Hsp90α表达对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结果氧化应激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多,且分布从胞浆向胞核转移;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2O2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增强;氧化应激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20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siRNA干扰组蛋白酶体活性显著下降。结论氧化应激可影响细胞内Hsp90α和20S蛋白酶体的表达并改变其细胞内分布;氧化应激及降低Hsp90α的表达均可影响蛋白酶体的活性;Hsp90α对蛋白酶体功能维持起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在男性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对某部队干休所75例男性老年人2010~2012年健康体检中AFP、CEA、TPSA等5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肿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男性老年人3年中共发现肿瘤患者7例,占所有体检者的9.33%。共检出肿瘤标志物(≥1种)阳性者23例(30.67%),其中6例发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2例,肺癌、肝癌、食管癌、输尿管癌各1例;连续3年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者只有1例发生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者肿瘤发生率26.09%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阴性者肿瘤发生率1.92%(χ2=10.24,P0.00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适宜老年人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广州空军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8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多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中9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92%),肝病组中有9例呈阳性表达(13%),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PIVKA-II、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50,40.571,30.518,76.795,153.15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92%,明显高于单项PIVKA-II检测的66%(χ~2=16.565,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1%。结论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PIVKA-II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肖平 《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1019-1019
血清甲胎蛋白 (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 (PH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以AFP >40 0ug/L为诊断肝癌临界值 ,其假阳性率为 43 % [1] 。为了提高PHC诊断率 ,对 2 0 0例PHC进行AFP、α-L岩藻糖苷糖 (AFU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三者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标志物进行探讨 ,以提高血清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肝癌组 :2 0 0例 ,年龄 3 3~ 72岁 ,平均 49 5岁。肝硬化组 :2 0 0例 ,年龄 3 4~ 75岁 ,平均年龄 5 4 5岁。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 ,均由临床和病理、CT和B超等确诊。正常对照组 :2 …  相似文献   

13.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其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广为使用的甲胎蛋白检测与影像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早期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面尚存在一些缺陷,寻找更有效的新肿瘤标志物是临床期盼的需求。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是存在于高尔基体的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在早期肝癌患者血清内表达上调,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认为GP73是最有潜力的肝癌血清标志物之一。本文就近年来GP73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进行AFP单项检测与AFU、AFP联合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90%(63/70)较AFP单项检测67.1%(47/70)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亲和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临床检测甲胎蛋白AFP阳性(≥20ng/ml)的住院患者。使用亲和离心管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并且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用于鉴别肝癌的临床作用。结果①以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10%作为诊断指标,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升高者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1);②对69例临床确诊为肝癌的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诊断灵敏度是81.16%;在82例临床诊断为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诊断特异性达到91.46%,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符合率为86.75%。结论应用新型亲和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癌与良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99例肝癌患者,50例肝炎患者和135例正常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f-PSA、PSA、β-HCG、HGH)的水平.[结果]99例肝癌患者有78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阳性率为78.8%;50例肝炎患者有9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8.0%;135例正常人血清中没有发现阳性.[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六项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42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六项肿瘤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糖蛋白CA153、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随联检项目的增多而升高。在各肿瘤病种中,六项肿瘤标志物联检阳性率:肝癌组为92.9%(最高),胰腺癌组为92.3%,肺癌组为75.6%,卵巢癌组为72.7%,肠癌组为63.8%,喉癌组为60%,胃癌组为58.8%,食道癌为51.5%。结论:六项TM的联合检测提高了肿瘤检出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志愿者6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7~10 d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每月门诊随访1次,检测外周血TNF-α、hs-CRP、甲胎蛋白、肝功能水平,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hs-CRP、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甲胎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hs-CRP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包膜情况、门静脉癌栓、腹水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TNM分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2例患者中失访18例,完成1年随访的84例患者中确诊为术后复发48例。复发患者血清TNF-α为(39.57±10.29)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7~10 d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CRP为(6.52±1.40)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7~10 d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胎蛋白为(80.48±26.05)ng/ml,略高于治疗后7~10 d及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前外周血TNF-α和hs-CR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在预测手术治疗后病情复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CA19-9)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肝癌患者36例,另选30例肝硬化患者及同期在医院内体检的健康者32例作对照,检测3组的血清AFP、CEA、CA19-9水平。结果肝癌组AFP、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肝癌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9%,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46.7%及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CEA、CA19-9的联合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研究证明,GPC3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关系密切,尤其是小肝癌、AFP(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早期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能大大提高诊断效能,为提高HC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对血清GPC3与肝细胞癌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