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运动"一词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正式提出以来,近代医家对其多有研究与发挥。"圆运动"理论是中医学对我国古典哲学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通过对先哲文献所提观点的总结,尝试从四季更迭、节气变化等角度论述五方圆运动的自然规律,阐明天地气机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天地人相应"的三才医学理念,探究五方圆运动对人体气机周流的影响,并通过经典方剂详细说明它在临证中的运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克其形。五方圆运动理论指出,疾病出现的原因在于气机的运行出现异常,包括自然气机、人体气机以及二者的相互感应。五方圆运动阐述了天地与人体气机正常情况下的运行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提示五方气机常运失司,可以扰乱圆运动的有序运转,影响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故临证处方用药亦应根据五方病机而有所侧重。知常达变,了解五方圆运动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当代医者从新的角度认识疾病,把握病机,从而达到临证获得更优疗效的目的。笔者通过对五方自然气机圆运动的解读,探讨五方病机与圆运动的关系以及临证运用,旨在探讨中医圆运动理论对疾病防治的指导意义,为当代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中独特的天人相应的圆运动观,提出人身圆结构和圆运动的实存性,从脏腑、玄府等角度加以论证圆运动的状态和特点,总结出中医圆运动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周薇 《江西中医药》2022,(12):18-22+25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人体阳气的运动与宇宙热量的运动一致,并构造出以太阳辐射为核心、以土地为中心环节、四季热量在土中升降浮沉的宇宙模型,借以论说人体阴阳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机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自问世以来褒贬不一,作为说理工具的“宇宙模型”也引起颇多争论。基于对该模型与事实一致性的怀疑,借助华北地区气温、地温、水温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明该模型有重大缺陷,与自然事实相违背。但圆运动学说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状态的论述与事实较为一致,应将其与“宇宙模型”剥离,不能因该说理工具的缺陷否认圆运动学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子益以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提出了"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想要通过正确的方法研究中医,首先必定需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经李可重新点校出版后,笔者勤学苦读,用心体会,积极探索,把该书中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验之于临床。以下病例笔者以圆运动理论浅析于下,并总结个人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从阴阳圆运动、五行圆运动、六气圆运动、人体之气圆运动几个方面概括了其核心部分,并从天人合一思维、升降学说学术源流角度对彭子益圆运动学说进行了解析。对于阴阳,彭子益先生认为太阳射到地面上的光热就是阳,地面上未照射到太阳的光热就是阴;五行方面,彭子益先生认为一年的大气中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春气属木,中气属土;彭子益认为六气与五行运动有关,风属木,寒属水,湿属土,燥属金,唯火有二,即火与暑,一为君火,一为相火;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包括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此六者也因一气升降浮沉而成,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构成人体脏腑之气的圆运动。彭子益圆运动思想是对《黄帝内经》以来气机升降思想的高度发挥,他以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固有思维,借宇宙自然圆运动之理论述了中医圆运动之理,探讨了人身气机圆运动的规律。彭子益《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圆运动思想的指导之下,对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进行了精妙阐释,并以圆运动学说对伤寒经方、温病时方、临床病证进行了解析,值得学者重视与师法。  相似文献   

6.
圆运动理论的雏形出于自清代医家黄元御,其后人私淑者彭子益对黄氏理论深入探究和发掘,以使圆运动理论趋于完善,并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提出了"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的观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独具见地地创立了治消渴二方:玉液汤和滋膵饮。二方配伍皆不离"温升肝气、敛降肺金、脾升胃降"治法,体现了张氏在消渴论治中所蕴含的"重视脾胃斡旋升降"以及"肝升肺降"的圆运动思想。  相似文献   

7.
刘振杰  何柳 《新中医》2012,(6):196-197
近代中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认为,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以一年大气的圆运动验证于人身,人之圆运动失常而致病,中医学治病即为恢复人身正常之圆运动。这一学说理论为现代李可老中医深为赞赏,尊彭子益先生为彭子,称彭子为"中医复兴之父"。彭子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论述了圆运动学说在温病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郑钦安医学三书的文献研究及总结,结合圆运动的中医学理论,分析其学术思想中以阴阳为总纲的核心理念和阴阳体用关系。阐释生命活动中阴阳体用关系的圆运动生理;疾病由来土薄龙飞天、水寒龙火飞、水浅不养龙的阴阳运动不圆病理;以及据此医理立法与投方施药的圆运动药理,以体现阴阳圆运动的思想以及恢复其阴阳体用之圆运动形式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彭子益以河图圆运动之道而理出生命宇宙整体观,此乃三才医学之典范。圆运动学说,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新篇,此乃现代中医学之重要补充。文章以河图圆运动理论为经,以笔者之粗浅分析为纬,对圆运动学说进行探讨,而后观其指导论治10余年病程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用,得出结论:临证之际,可以圆运动辨证为大法;论治之时,以恢复失序之圆运动为要旨。一言以蔽之,通晓河图圆运动,识得阴阳五行理,中医百病一圆中。  相似文献   

10.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11.
圆运动理论为现代中医学重要的理论补充,如太极、八卦、子午流注等。基于育龄期女性特有的月经周期现象,提出了遵循圆运动生物钟节律的"调周法"。基于圆运动理论从人体血小板的产生及衰亡、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变及气机的升降出入对育龄期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治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毛淑娴  孙良生 《河北中医》2023,(4):630-634+638
齐玉茹老师认为,圆运动理论源于天地宇宙规律,其理论核心观点为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并认为《伤寒杂病论》六经生理、病理及其治疗与人体生理、病理及其治疗中的圆运动规律有密切的联系,临证强调六经运动圆为生理,六经运动不圆为病理,六经辨证蕴含圆运动理论的规律,恢复六经运动圆为六经病的治疗。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齐玉茹运用大柴胡汤诊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太阴脾虚三型。火不归原有水浅、水寒之分。水浅采用壮水导龙归海之法,水寒采用温水引火归元法。从圆运动的角度认为消渴火不归原的根本病机是人体自身的圆运动被打破,气化运动失衡,治疗应从人体圆运动的思想入手,恢复人体气化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圆运动理论,以“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核心思想,是中医气机升降学说的延伸与发展。文章基于圆运动理论,提出支气管哮喘的总病机为中虚痰伏,肺金上逆。发作期以中虚、痰伏为先,邪袭、木郁、金逆为后,治疗上以祛邪、解郁、宣肺、降逆为主;缓解期以中虚、火亏、金逆为主,兼有痰伏、血瘀,治疗上以健脾、温肾、补肺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通过对圆运动理论辨治支气管哮喘的探析,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内分泌疾病"高实验室指标"是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高微量白蛋白尿等,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之危险因素组合。笔者认为,平人乃一气周流之"五行圆运动",中央土气为轴,四维之东方木气、南方火气、西方金气、北方水气为轮,"运动圆"则人身康健,"运动不圆"则百病由生。立足"五行圆运动"之道,"高实验室指标"之病机可归纳为"东方木气"疏泄太过,"中央土气"温运不及,"北方水气"温养失司,治法则以敷和木气、温运土气、温养水气为主,方可选乌梅丸、吴茱萸汤、理中丸、四逆汤等。一言以蔽之,识得阴阳五行理,通晓五行圆运动,中医百病一圆中。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非常重视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以"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为基本思路指导辨证施治。杨志敏教授在临床辨治过程中灵活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将运气学说、体质学说、心身理念等与"一气周流"密切结合,调动人身之一气的调节能力来对抗病邪,旨在恢复"一气周流"圆运动,达到机体与自然的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中医圆运动理论提出人体秉承阴阳圆运动之大气而生,人之五行土居中、木火金水居四维,以中气为轴,四维如轮。轴轮运行、轮运轴行为核心阐述了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基础,并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圆运动是由清末民初中医学家彭子益提出的学说,为现代中医学之重要补充,近年来受到中医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不断于临床实践中得到论证。列举以"运中轴以行四轮""转四轮以运中轴"之治法为指导的病案两则,探讨以圆运动为大法,恢复其失序平衡为辨证论治指导的临床思路,以期丰富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气-阴阳-五行”及“四节-八气-七十二候”大气圆运动的数学本质。时间和空间的卷曲形成了四维空间曲面和时间曲线,从而形成阴阳在四维空间的“螺旋”式圆运动。曲线运动具有普遍性,而直线运动只是特例,故圆运动曲线是四维空间的最效曲线。地球自转和绕日公转形成了大气圆运螺旋环,阴阳在四维空间的圆运动轨迹称为圆运曲线,用正弦函数描述,阳:f(x)=sin(x),阴:f(x)=sin(x+π),两者相距半个周期(π);阳气变化的加速度a=cos(x),总是阻碍阳气速度V=sin(x)的变化,并促使阴阳转化,加速度的力来自中土的守中作用。基于圆运动“气-阴阳-五行”物质系统“阳气密度”,提出彭子益圆运动二十四节气数学模型,以“阳气密度”阐释自然界气机升降沉浮的本质,由此揭示大气圆运动能量盛衰-传递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米雪  刘文琼 《光明中医》2023,(2):335-338
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以“中气运旋,四维升降”为核心,围绕着气机的升、降、沉、浮,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月经后期为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古今医家提出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和治则治法颇多,无外乎气血痰湿,此文将从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此病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